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九王奪嫡 誰把康熙逼得走投無路?

九王奪嫡 誰把康熙逼得走投無路?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載在史冊,在中國歷史上,對康熙的評價一向很高,在民間的口碑也一向很好。談起康熙,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三徵噶爾丹,簽訂《尼布楚條約》,減免賦稅,治理黃河,開博學鴻儒科,組織編寫《康熙字典》,我的天啦,反正就是好皇帝中的標本和典範。很多研究者都認為,康熙輝煌的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廢太子,而康熙廢太子是由於太子不爭氣。真實的歷史往往與人們的想象相去甚遠。事實是,到了清朝,君權高度集中,皇帝的權力與儲君的權力空前激化,無論是誰,都註定不可能在太子的位子上待太久。胤礽能夠當三十年的太子已經是奇蹟了。

九王奪嫡 誰把康熙逼得走投無路?

太子的被廢,歸根結底一句話,那就是儲君的勢力已經對皇權產生了嚴重威脅,不得不廢。康熙四十七年,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矛盾激烈爆發,胤礽為掌控父親動態,深夜潛至父親床邊窺測,康熙驚醒後,太子馬上溜之大吉,但康熙還是憑藉背影和姿態判斷出是胤礽。這件事讓康熙嚇出一身冷汗,胤礽既然能深夜悄無聲息的靠近自己身邊,那當年隋文帝在仁壽宮中的慘劇就不難再次上演。於是,他下定決心,不等回到北京,就在承德避暑山莊詔告天下,廢黜太子胤礽。

康熙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太子之間的矛盾並非個人的矛盾,而是皇位和儲位的矛盾。他廢了胤礽,勢必還要立儲,只要儲君存在,他就不得安寧。當年朱元璋很清楚的意識到,相權和皇權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於是他借胡惟庸案直接幹掉了延續了千餘年的丞相制度。就這一點而言,康熙不對皇位繼承製度下刀子,這一矛盾不可能得到緩解。

果然,廢太子後,一股更大的力量崛起了,這就是康熙朝末年儲位之爭中實力最強勁的一支力量——皇八子胤禩集團。

皇八子胤禩,良妃衛氏所生,在他22歲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胤礽的太子地位不穩,自己有機可乘,他聯手20歲的弟弟胤禟,廣泛爭取支援,製造輿論,開始為奪嫡作準備。他穩紮穩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伯父福全,在病重之際,向康熙極力推薦胤禩。他專門派人到南方結交文人雅士,購買書籍,得到了很多儒士的交口稱讚,說他極是好學,極是好王子。他到處博取好名聲,在朝中人氣無人可及。胤禩的迅速崛起,令胤礽驚恐不已,為了保住儲位,更加舉動失常,手足無措。從某種意義上說,兄弟們積極進取的威脅加速了太子胤礽的倒臺。

問題是,太子在的時候,胤禩的上竄下跳沒有引起康熙的過分注意,太子一倒,胤禩多年蓄積形成的強大實力突然暴露出來,令康熙始料未及,非常被動。特別是儲位虛懸,朝臣期盼康熙迅速選定新太子以固國本,康熙也下旨,明確指出,眾意誰屬,朕即從之。皇帝旨意,自然是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大臣們不疑有他,自然看行情押寶,此次立儲,按道理不可能再有變故,站隊至關重要,私下串聯在所難免,一串聯,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新太子非八爺莫屬。

按照康熙旨意,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皆可推舉新太子,投票結果出來以後,康熙震驚了,幾乎眾口一詞,都選了胤禩。這個太不正常了,也太可怕了,如果說胤礽對皇權的威脅已經令康熙不安的話,那人氣如此驚人的胤禩一旦被立為儲君,就會迅速架空皇帝,這是明擺著的。康熙心裡清楚,胤禩比胤礽危險一百倍,一定不能選擇胤禩,否則就會騎虎難下。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既然說了眾意誰屬,朕即從之,那就必須給大家一個交待,此時的康熙,驚恐的發現,自己被胤禩逼到了牆角。

康熙意識到,不耍流氓就活不了了,只能把自己說話當放屁了。耍流氓也是要講套路的,皇帝要說話不算話,必須要拿個說的出來的理由。立儲是一定的,胤禩是一定不能選的,當時能夠拿出來壓倒胤禩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剛剛被廢的太子。畢竟胤礽是三十年的太子,只有找個理由,再把胤礽放出來,形成復立之態勢,方能擋住胤禩,轉危為安。康熙被逼到沒有辦法了,藉口太子被大阿哥陷害,遭受邪術侵害,現在真凶查出,太子逐漸恢復正常,那自然還是要恢復他的太子之位。

訊息傳出,朝野一片譁然,推舉過八王的大臣自然沮喪憤怒。康熙也是從來沒有如此難堪,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在了胤禩頭上,從此父子反目成仇,胤禩也永遠失去了成為皇帝的可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3oyr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