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另有隱情?揭火燒圓明園背後的真相

另有隱情?揭火燒圓明園背後的真相

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並且搶奪走大量的珍寶,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事情的真相併不是表面那樣簡單,其中另有隱情。

另有隱情?揭火燒圓明園背後的真相

皇家園林圓明園與附近相連的長春園、綺春園(又稱萬春園)組成“圓明三園”,佔地5000畝,融合了東西方各式園林風格,被中外園林學家一致判定為世界園林藝術巔峰之作,是中國古典園林平地造園、堆山理水的典範,為“萬園之園”。

劫掠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兵臨城下,要求清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巴夏禮(英國外交官)等被囚外國人。清政府拒絕,僧格林沁、瑞麟指揮清軍在德勝門、安定門外與聯軍交戰。清軍久戰不敵,退至彰儀門、右安門一帶。聯軍隨即由黃寺、黑寺直趨西北,進佔圓明園。

圓明園為清廷夏宮,在此之前並不被一般中國老百姓知曉。圓明園藏有無數稀世珍寶,有中國古典文明精華,有通過各種方式收藏的西方文物……令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園內的無數珍藏使聯軍官兵垂涎不已,而剛佔領時的混亂也讓一些貪心的官兵有了順手牽羊的機會。聯軍在圓明園內毫無忌憚地大肆搶掠。這只是聯軍先遣部隊,圓明園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兩天後,即10月8日,聯軍再擾圓明園。作為東方藝術結晶的圓明園已面目全非,無數珍寶不見蹤影。

圓明園劫難伴隨著清軍與聯軍的爭奪。當清政府還沒有同意聯軍進入北京城時,聯軍將領一再要求恭親王交出安定門或德勝門。恭親王當然不會輕易就範,於是在北京城外的圓明園一再成為聯軍囊中之物,隨意伸手。

10月9日,原本晴朗的北京突然下起了大雨,寒冷的東北風捲地而來。英軍司令格蘭特來到法軍司令拿皮耳住處,談話間拿皮耳告訴格蘭特,他的副官從圓明園帶走了一大塊黃金,拿皮耳想將黃金分給他的部下,問格蘭特是否反對。為了表示對別的部隊公平起見,格蘭特無法同意拿皮耳的請求,他決定釋出一道命令,請官兵將從圓明園拿來的所有財寶一律交出來,隨後平均分配。

許多英國官兵看到法國人對圓明園財寶進行搶劫,認為自己拿點也沒有什麼問題。現在命令下去了,官兵們把財寶拿回來了,這讓格蘭特很高興,於是他決定甘冒不韙,承擔責任,當即把戰利品分發給英國官兵。遵照格蘭特的安排,英國官兵將那些戰利品先在德勝門外英軍駐地進行拍賣,把拍賣所得和法國人交給他們的合在一起,然後成立戰利品委員會,負責分發:所得三分之二歸士兵,三分之一歸將領。

格蘭特後來承認,從嚴格意義上講,他並沒有權力這樣做,但考慮到法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寬鬆政策,格蘭特只好盡最大力量制止官兵肆意搶劫。

巴夏禮目睹了全程,他認為法軍紀律太壞,當軍隊進入圓明園後很快搶完了、毀壞了幾乎所有值錢的東西,法國人甚至對皇帝私人寓所放火。後來大多數運到英格蘭的文物,都是英國人從法國士兵手中買來的。英國軍事當局不允許他們的官兵進行搶掠,儘管也發生極少數這樣的行為,但就本意來說,英國人確實沒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對於圓明園慘劇,恭親王向英法公使表示強烈抗議。為避免更大災難,恭親王同意將安定門交給聯軍。咸豐帝也對圓明園被洗劫感到十分痛心,10月12日,他下令革僧格林沁、瑞麟爵職,理由是他們在聯軍搶劫圓明園時沒有及時前往救護。

人質事件不斷髮酵

聯軍在圓明園的搶劫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看應該是其軍事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威懾力。在這種壓力下,清政府於10月13日中午將安定門向聯軍開放。聯軍將領、外交官認為這是一個巨大收穫,以為雙方的對抗大致可以結束。然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清政府向聯軍移交先前被囚禁的那些外國人,聯軍發現短短几十天,竟然有很多人命歸黃泉了。

據巴夏禮當時寫給他妻子的信中描述,聯軍獲知被囚同胞的遭遇後引起普遍性恐慌,死難同胞所受到的非人待遇無法用言語描述,令人髮指:手腳被捆綁著,在空曠的庭院裡暴晒了三天三夜,只有少量的食物和水,受盡拳打腳踢,繩子在他們身上勒出了血印。

悲慘的描述、不堪目睹的慘狀,引發聯軍官兵復仇的慾望。聯軍將領還有兩國外交官不得不設法採取重大行動,以懲罰中國皇帝和清政府。

懲罰是必然要發生的,只是聯軍將領、外交官對如何懲罰還有爭議。有人提議讓中國支付鉅額賠償,其他人則提出焚燒北京城,或者火燒紫禁城。

英國公使額爾金經過審慎考慮,決定火燒圓明園。至於火燒圓明園的理由,據巴夏禮10月27日的家信可知,英國人是這樣認識的:我想額爾金勳爵的決定是正確的。圓明園是皇帝的夏宮,離北京城只有5英里,皇帝和他的朝廷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這裡度過,這裡也是我們可憐的國人最初受到拷問和虐待的地方。

聯軍已將這些地方收入囊中,雖然有人說這樣的復仇行為是不高尚的,但是看來除了毀壞城市裡的宮殿,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既然圓明園是我們的同胞受難的地方,我認為毀掉它是非常合適的。把整座北京城燒掉太過殘忍,畢竟這城裡的人民有很多是無辜的,他們並沒有傷害我們。在圓明園,我們針對的只是朝廷。它對中國人而言就像是我們的白金漢宮。如果我們只是要求賠償金,那無異於用國民的鮮血來換錢。圓明園註定要滅亡。

火燒圓明園

燒掉了圓明園確實可惜,但面對憤怒的英國人、面對死而不能復生的那些被囚禁的英國、法國人,還能有什麼辦法呢?只是巴夏禮不太清楚中國的社會結構與英圓明園大水法遺址國並不一樣,圓明園與白金漢宮依然有差別。白金漢宮或許是英國皇室的私產,但圓明園實際上是中國人民的血汗,與將要讓中國人支付的賠償金一樣,最終都必須由百姓“買單”。基於這樣的思路,額爾金、葛羅於10月17日向恭親王提交了一份照會,決定將圓明園中未經毀壞的殿宇全行拆毀。

清政府方面此時竟也覺得理虧,所以北京留守大臣面請俄國公使伊格納切夫出面調停。伊格納切夫表示同意,但要求恭親王正式照會,要求清政府向他介紹與英法兩國交涉的內情。當然,伊格納切夫不忘趁火打劫,要求清政府必須同意他此前提出的領土要求。

但還沒有等到俄國公使出面調停,數千名英國騎兵於10月18日奉命到圓明園放火。圓明園以及位於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等處的宮殿、文物,全部在大火中化為灰燼。身處北京城的英軍吳士禮中校用日記記錄了這個驚人的場景:“連續兩個整天,濃煙形成的黑雲一直飄浮在昔日繁華富麗之鄉的上空,西北方向吹來的清風,將這濃密的黑雲刮向北京城,濃煙帶來了大量熾熱的餘燼,一浪接一浪地湧來,無聲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說和揭露皇家宮苑所遭受的毀滅與懲罰,日光被黑煙和濃雲遮蔽,彷彿一場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紅的火光映照在往來忙碌的士兵臉上,使得他們活像一群魔鬼,在為舉世無雙珍寶的毀滅而歡呼雀躍。”

這就是火燒圓明園的全過程,英法也並非無緣由的損害中國物品,是因為清政府抓人質在先,憤怒的英國人才用了這樣一個方法報復中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48o9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