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蔣介石曾精心策劃“黃河戰略” 計劃水淹解放區

蔣介石曾精心策劃“黃河戰略” 計劃水淹解放區

1938年6月,蔣介石下令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使黃河水改道流向東南,雖然達到了阻擋日軍的目的,卻也給豫皖蘇三省帶來深重災難。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出於內戰的需要,故伎重演,針對中共軍隊精心設計了“黃河戰略”。

蔣介石曾精心策劃“黃河戰略” 計劃水淹解放區

蔣介石制訂“黃河戰略”

中共的武裝力量在抗戰期間得到很大發展,特別是在黃河下游地區,創立了晉冀豫、冀魯豫、山東等解放區。這些解放區基本連成一片,切斷了南京與華北、東北等地的陸路聯絡,對國民黨軍隊的戰略展開構成嚴重威脅。

1945年入冬後的一天,蔣介石在軍用地圖前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鄭州花園口以下的黃河故道兩岸,大部分地區已經被“赤化”,中共的幾個主要解放區幾乎均在故道兩岸範圍內。蔣介石心頭一亮,再次想到“以水代兵”——他祕密制訂了一個所謂“能頂40萬大軍”的“黃河戰略”計劃,中心內容就是堵塞花園口決堤口,引黃河水迴歸故道,既可以水淹解放區,又能將幾個連成一片的解放區用黃河割裂開來,為發動內戰後一舉各個擊破各解放區構築軍事優勢。

國共圍繞黃河歸故展開鬥爭

蔣介石以幫助“黃泛區”人民解除災難為幌子,迫不及待地對外宣佈:為救“黃泛區”人民於水火,政府決定實施黃河歸故計劃。在延安的毛澤東看穿了蔣介石的計謀,為了解除“黃泛區”人民的疾苦,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最終還是以大局為重,同意讓黃河歸故。

蔣介石為讓他的“黃河戰略”儘快付諸實施,在1946年2月特設黃河堵口復堤工程局。3月1日,在事先未與中共協商的情況下,花園口黃河堵口工程正式動工,並計劃在1946年6月底前堵上花園口決口,讓黃河水重新流入故道。這一情況引起中共高度關注,並遭到解放區民主政府、民眾和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當時的黃河故道早已大部分闢為田園,居民已有40多萬人。黃河故道堤防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一旦黃河迴歸故道,不僅危及故道中的40萬生命,兩岸附近的700萬民眾也勢必陷入新的“黃泛區”之中。此時,國共雙方正處在軍事調停階段,國民黨深恐黃河事態擴大會引起輿論抨擊,因此還有所顧忌。於是,國共雙方經過協商,決定通過談判解決黃河歸故問題。這樣,國共兩黨圍繞黃河歸故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國民黨放水淹解放區

1946年4月15日,國共兩黨達成《菏澤協議》。照此協議,在下游復堤、疏浚和遷移工作完成後,再將黃河水牽回故道。這個結果自然與蔣介石的“水兵計”格格不入,因而協議達成的第三天,國民黨方面就變卦了。國民黨行政院否決部分工程技術人員提出的於1946年12月底完成花園口堵口工程的意見,再次電令工程局務必在7月1日前完工。顯然,國民黨當局是想在大汛前的6月底完成花園口堵口放水,配合其發動全面內戰。而這個計劃,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拖延到了全面內戰爆發以後。

1947年3月15日晨3時50分,國民黨當局在解放區復堤工程尚有37處險工未完成、堤防60多公里未修復的情況下,單方在花園口堵口合龍,放水歸故。僅冀魯豫解放區沿河10個縣的灘區,被淹村莊即達237個,淹沒耕地27萬多畝。解放區出動30萬民工組成的治黃大軍日夜奮戰在長達300多公里的大堤上,最終,黃河安全歸故,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沒有出現大的傷亡。

“黃河戰略”給劉鄧留下戰機

“黃河戰略”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國民黨軍隊的軍事攻防。黃河歸故後,猶如在幾大解放區之間開掘了天塹,增加了相互聯絡呼應的困難。以此地理形勢為依託,蔣介石調整部署:依靠黃河天險,以少數兵力沿河佈防,對退守黃河以北的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採取守勢,調重兵於陝北、山東兩端,實施重點進攻。

黃河幫了蔣介石的忙,但也暴露出其戰略弱點。他以水當兵,認為黃河天險抵得上“40萬大軍”,在千餘公里的黃河防線上只部署了24個旅,且中原和江南縱深亦少機動兵力,十分空虛。這無疑給機動中的劉鄧部隊留了一個可乘之機。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4個縱隊12萬多人多路出擊,一舉突破黃河防線,挺進魯西南,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黃河防線,一夜之間被撕開一道大口子。這樣,中共軍隊在國民黨重點進攻之初,因黃河歸故而造成的解放區被分裂開來的被動態勢迅速改觀,形成東、中、西三線呼應,反陷國民黨軍隊於三點難顧之境的局面。

此後,劉鄧大軍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這也標誌著蔣介石“黃河戰略”徹底破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6lmg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