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漢文帝劉恆是如何讓周勃交出丞相位的?

漢文帝劉恆是如何讓周勃交出丞相位的?

陳平死了,丞相的位置便空了出來。此時的劉恆逐漸熟悉了朝政,知道此時天下是動不如靜,而自己又剛上任,幹勁滿滿,丞相這個位置有沒有能力並不重要。反正底下有十三曹等官員分任著國家機器的每個零件,有他們在,這個國家就不會停止運轉。但是丞相這個位置也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坐的,還必須要找一個有足夠威望的人才行。

漢文帝劉恆是如何讓周勃交出丞相位的?

劉恆想了想,跟著自己從代國來的一群人明顯威望不夠,資歷太淺。所以劉恆只能從元老中找,劉恆看了一圈,還是老臣周勃最合適自己啊!論起威望,朝中無人能及,而且還啥事不管。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周勃正是皇帝最需要的“人才”,所以劉恆決定,讓周勃回來繼續接任丞相一職。

周勃接到詔命後,又傻呵呵的回來了。你瞅瞅,皇帝果然還是需要我的。

周勃這次回來重任丞相一職,便打算痛改前非,絕對不能像原來那樣不作為了,要好好地盡丞相職責,成為百官的楷模。可週勃重任丞相一職後,發現自己有勁沒處使。為什麼?因為下有十三曹各司其職,上有皇帝自己寵信的人,有啥事根本也不跟自己商量。自己這丞相當的,活生生把一實職當成了一虛職,成了擺設。

而此時在中央混的風生水起的人,就是剛進朝廷幾個月的毛頭小子賈誼。此時的賈誼,可謂是意氣風發,簡直都不知道該如何報答皇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了,天天腦子裡就想著該如何幫皇帝治理好這個國家。就在這一年,也就是漢文帝二年,賈誼提出了《論積貯疏》,文中所書,在當時是極為正確的政治觀點,也是中國古代各朝盛世時的基本國策。

在生產力低下,農業科技不發達的當時(相較今日而言)。重農抑商,鼓勵生產永遠都是第一位的。這篇《論積貯疏》我就不全寫下來了,不然有水的嫌疑。文章大體意思就是:

“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我活這麼大還沒聽說哪個朝代不讓老百姓吃飽就能天下穩定的。古人不是說了麼,一個男的不種地,就得餓著;一個女的不紡織,就得凍著。你知道古人咋治理天下不?人家古人就很明白糧食的重要性啊!人家都未雨綢繆知道像倉鼠一樣存糧食啊!

古人都明白咋現在人就看不透呢?嗯?你瞅瞅,現在的人還有幾個老老實實種地的?一個個不是玩手工就是當商人了!天下人那都等著吃飯,這樣沒人種地早晚都得餓死。而且奢靡之風漸長,一個個都不知道節儉!我都整天愁的睡不著覺,你咋就不發愁呢?老百姓賣孩子這種事你也不是不知道,你咋還整天跟個沒事兒人一樣?咱大漢建立四十多年了,還窮的跟個啥似的,我想想都臉紅。

總而言之,我們要把農業放在第一位啊!既要鼓勵生產,還要儲存糧食啊!不然這國家萬一哪天有個頭疼腦熱的你手裡沒點糧食可咋整啊,我都替皇上你揪心啊!”

漢文帝看了賈誼的《論積貯疏》後,簡直感動的不行了,當即下詔,表示自己要以身作則,帶頭耕種,為天下做表率。而百姓中暫時沒有收成或者收成不夠的,也都一率免了!

除了親自帶頭耕種,漢文帝也做到了帶頭節儉,平日裡縕褐瓢簞,連帷帳之類的刺繡都免了。大家一看連帶頭大哥都這樣,也都上行下效,開始了節儉的風氣。老闆開富康,你好意思開賓士?

同時,賈誼還有一個條建議。這條建議,可是得罪了京城內所有的顯貴。賈誼認為,那些被封侯的人不回自己封地,整天在京城待著實在是浪費資源,加重京城的負擔。一個個因為有封邑,不用從事生產,在京城實在也起不到什麼好的作用,不如讓他們都回到自己的封邑去。

對於這條建議,劉恆聽了深以為然。像劉恆這種就害怕給別人增添負擔的皇帝,也覺得這麼多人都窩在京城,給那些負責京城補給的人們帶來了太多的壓力。於是便同意了此建議。

所以沒多久,劉恆便下令:所有諸侯都回到自己的封邑,除了在京城任職或者特批需要留在京城的人不用,但這些人也要派太子回去。

諸侯們聽完這個詔令後一個個都炸了毛,得知此意出自賈誼後,更是恨透了賈誼。許多人被迫回到自己的封地,當然,也有很多人想盡一切辦法留在京城,或者能拖一天是一天。京城多好啊,帝國的中心,花花世界,有美酒有美女,誰想走?

從此,眾顯貴對賈誼的憤恨更是擺在了明面上。畢竟,被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擺一道”,沒幾個人能咽的下這口氣。

雖然諸侯對賈誼恨得咬牙切齒,可劉恆卻對賈誼越加的欣賞了。劉恆覺得,以賈誼之才只做個智囊實在浪費,應該給他個實職做做。於是劉恆便將此事在上朝之時跟丞相周勃說了。

待劉恆剛把話說完,下面的人就都瘋了。一個個堅定的表示,賈誼絕對不能做公卿。

劉恆奇怪了,平時有啥問題也沒見你們這麼上心過,就問為什麼賈誼不能做公卿。結果大臣們什麼理由都有,什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總之,只要是屎盆子,就往賈誼頭上扣。而這些往賈誼身上潑髒水的人,不止有周勃及眾大臣,還有自己十分信任倚重的灌嬰。

劉恆聽完心裡就明白了,賈誼已經犯了眾怒,就算他什麼都不做,大臣們都能找藉口給賈誼擼下來。自己因為賈誼,已經隱約地和大臣們站到了對立面上。劉恆並不想對朝政做出大的改變,不需要一個人來為自己擋箭,劉恆也不忍心將賈誼推到眾人面前成為眾矢之的。劉恆是個平和的人,更不想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與眾人翻臉。

劉恆知道,就目前來說,賈誼這個年輕人在朝堂的路已經完蛋了。還未進門,便已被門裡人堵在了門外。

雖然如此,劉恆卻並沒有放棄賈誼。因為在劉恆心中,賈誼是真正的國之棟樑。雖然目前進入朝政的路子堵死了,可賈誼畢竟還年輕,就算十幾二十年之後進入朝堂,也並不晚。於是,劉恆便將賈誼保護了起來。

劉恆對賈誼的保護很有智慧,劉恆知道,群臣對賈誼的不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自己過分的信任賈誼。如今之計,劉恆只好暫時地與賈誼保持距離。

雖然周勃成功的帶領著群臣打壓了政敵賈誼,但這並不值得高興。因為此時的漢朝,還不是後來那些君弱臣強的時代。雖然賈誼當公卿的路被周勃堵死了,可那畢竟是暫時的。而周勃在劉恆心中的路,卻是永遠的被堵住了。

文帝二年,發生了難得一見的自然現象——日食,而且還是連續兩次日食!十一月最後一天發生一次,十二月十五又發生日食。好吧,一個月內發生了兩次日食確實有點詭異。不過放在今天,大家對日食並不感覺有什麼不對。就是月亮小兄弟搶了太陽大哥的鏡頭,在地球和太陽你儂我儂聊表情愫的時候強行冒頭而已。那時候的人可不知道這是什麼天體運轉三星一線,一有這種情況,最緊張的就是皇帝。皇帝認為,日食這種特殊現象是在表達對人君的不滿。

當劉恆看到日食景象後,立馬就慌了,趕緊反省自己哪裡做錯了。就像是女人生氣了問男人“知道錯了麼”,男人想不明白也要硬說個錯來表示懺悔。劉恆此時就是如此,想了半天也沒想出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對,沒辦法,只能各種往自己身上攬錯。

劉恆寫了一道詔書:“朕聽說,天生民。為百姓設立君主來安撫治理他們。如果君主不賢,政令不公。那麼上天就會顯示災相以示警告。十一月最後一天剛發生過了日食,現在又來了,哪有比這個更慘的。朕有幸侍奉宗廟,以微渺之身立於諸侯和萬民之上,天下的治或是亂都在我一人,唯二三股肱之臣。我下不能安撫百姓,上有愧於日月星辰。我真是缺德到家了。

各地接到我的詔令後,都一起來想想我的過失和不足。也希望各級管理都能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量減少徭役和開支,以便於利民。我既不能用恩德感化遠方,又總擔心外族侵略,才使得邊防戰備未停。現在既不能撤回邊防部隊,那就不能再讓軍隊來保護我了。現在我下令撤除衛將軍手下部隊。還有太僕所掌管的宮中御馬,只留夠用的就行!其他的都給驛站用!”

這封詔書寫的真是誠懇之至,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看的出來。雖然漢朝皇帝都善於納諫,但像漢文帝這樣公開招罵的還是第一個。一個領導能真心納諫便已不易,一個有作為難以挑剔的領導還如此虛心就更是值得尊敬了。

或許有人會覺得,劉恆此舉不過是因為愚昧害怕自然現象,所以才裝裝樣子而已。可實際還真不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也這麼認為。雖然劉恆下令讓天下人都來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但並沒有人敢真的說皇帝不好。沒過幾個月,劉恆就急了。

劉恆下達了詔令後,天天等著人給自己糾錯,結果一等就是近半年,還是沒收到什麼建議。可見當時人們還是比較淳樸,不會給文帝糾錯說什麼“陛下您的身體不是自己的,而是天下百姓的,您這樣披星戴月的日夜操勞是對百姓的不負責”之類的話。

不過劉恆是真心想接受批評來改進自己,所以在沒有批評建議後並不開心,而是倒過頭來又反思了一下自己。劉恆想了半天,覺得是不是因為大家不敢啊?雖然妖言令已經被呂雉給取消了,可大家還是不敢亂說話。

於是,劉恆又鄭重其辭地告訴大家,朕有哪裡做的不對你們就應該告訴我啊!你們不說我怎麼能知道哪裡做的不好啊!你們總希望君主賢明是不是啊!可又不指出錯誤啊!這你讓我怎麼賢明啊!以後凡是因言獲罪的,都不要治罪。

同年三月,劉恆又封了幾個王。這次分封很有意思,之前說過了,就是把齊地劃出了一大片地方分給了了劉章和劉興居兩個人,直接地削弱了齊國的力量。又把趙王劉遂的弟弟劉闢強封為了河間王。

最後,劉恆又分封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對於自己兒子的分封,劉恆就沒去占人家諸侯王的便宜了,將劉參封為了太原王,劉武封為代王,劉揖封為樑王。由此可見,劉恆特別喜愛劉揖這個兒子,和平時期的樑地可不同於戰國那種戰亂年代,在戰亂年代樑是個四戰之地,每天畏手畏腳,伸個胳膊都搞不好會被人截肢。而天下一統的和平年代就不一樣了,樑地成了帝國的腹地,屬於帝國最繁榮安全的幾個封國之一。再一看劉武和劉參,倆人緊靠著匈奴……

哦,對了。總是有那麼多姓劉的皇室出現,可能把大家搞得有點雲裡霧裡。劉參記不記無所謂,但劉武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可是景帝時期的重要角色。至於劉揖,最好也能記住,因為他的未來和賈誼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

文帝二年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到了年末,劉恆為了進一步鼓勵生產,讓人們重視農業,劉恆又下令免除了百姓們這一年的田租。

轉眼來到了文帝三年,剛一到年初十月末,又發生日食了。僅僅過了一個月後,又出現了偏日食……劉恆這次崩潰了,我該做的都做了,你還想讓我幹嘛啊……劉恆也生氣了,朕不管了!所以這次日食劉恆一點表示也沒有。雖然我劉恆比較好脾氣,可也不能這麼欺負人啊。

去年年初,劉恆就聽從了賈誼的建議讓諸侯各回各家,可諸侯中有很多想辦法賴在京城不走的。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居然還有一堆沒走的,這就讓劉恆很憤怒了。畢竟為了這條政令連賈誼都“犧牲”了。

劉恆一想到這,就想起了當日周勃率領群臣在朝堂之上攻擊賈誼的事。本來讓你重任丞相就已經夠給你面子了,可你不但不知退還又在朝堂上拉幫結派,想上天還是怎麼著啊。既然你周勃凡事都喜歡當出頭的,那這次也就你來出頭吧。

劉恆找了個時間叫來了周勃,對周勃說:“先前我曾下過詔命,命令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國,可有的人還賴著不回去。丞相你可是我尊崇的大臣,就請您做個表率,帶著諸侯們回到各自的封國去吧。”

周勃聽完簡直憋屈死了,我才剛回到丞相位置待了一年,皇帝你怎麼又要趕我走。沒辦法,皇帝的話都說成這樣了。現在還是沒撕破臉,等到撕破臉恐怕連這條老命都懸。於是周勃只好無奈的卸任回到自己的封邑去了。

那些賴在京城不想走的諸侯一看我們丞相大人都回自己封國了,還有誰敢不回?於是隨著周勃的離開,那些釘子戶也都先後離開了京城。瞬間京城不堵車也不限號了。

回到封邑後,周勃已經知道了皇帝對自己及其不滿,但還不知道皇帝到底對自己不滿到什麼程度?起沒起殺心?看這皇帝平時雖然溫和仁厚,卻又充滿智慧令人看不透。越是未知,越是恐懼。在過分的恐懼之下,周勃做了一件傻事。

周勃回到封地後,在家裡也經常披甲持戟,還令家人們也都如此。因為周勃實在太害怕劉恆會派人來殺掉自己了。實際上,如果皇帝真的要殺一個沒有兵權的周勃,那周勃做什麼也都是徒勞。

周勃的封邑絳縣屬於河東,每當河東郡守和郡尉來巡察時,都會看到武裝到牙齒的周勃還有他那略帶恐懼的神情。這幅場景,可就讓河東的郡守和郡尉感到不對了,人家哪知道周勃這是因為害怕,在正常人眼裡周勃如此作為肯定是做了什麼虧心事。順著這個思路往下一想,哎喲我的媽,難不成絳侯要反!郡守和郡尉二人想到此處便覺得自己實在太機智了。

沒過多久,便有人上書說周勃要謀反。當時已經距離周勃卸任一年多,廷尉是張釋之。關於張釋之,我們以後再說,這也是個牛人,酷吏中的榜樣。劉恆將此事交給了張釋之處理,結果張釋之又把這事推給了長安的刑獄官。

刑獄官接了這活後,就開始了對周勃的審問。

刑獄官也懂得先禮後兵,先是詢問了一下週勃,希望周勃痛痛快快地招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憐一生沙場,征戰無數的周勃,此時已經被自己內心恐懼折磨的半精神失常。面對刑獄官的問題,周勃居然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甚至連替自己辯解都沒有。

刑獄官還以為周勃是嘴硬,這簡直令人惱火。我雖然只是個刑獄官,但好歹也是這昏暗牢獄之中閻王判官。於是刑獄官便開始對周勃各種酷刑欺辱。

周勃從來都沒有料想到會有今日,無奈之下,周勃想辦法拿出千金來行賄了一位獄吏。那位獄吏拿了錢後,自然要替周勃辦事,就找了塊木簡,上面寫道:“讓公主為您作證。”

周勃一看木簡,才想起來自己的兒媳婦可是當朝公主,皇帝的女兒!來不及埋怨自己的周勃趕緊託人找兒媳婦替自己作證,又將自己加封所受的賞賜都給了文帝的舅舅薄昭。就這兩個舉動,終於算是將周勃的命保了下來。

薄昭拿到好處後,便去找到了薄太后,為周勃各種說情。薄太后賢良德淑那是出了名,一聽自己兒子把周勃抓起來,當場就不幹了,立刻讓人叫劉恆來見自己。

見到劉恆後,薄太后二話不說,抓起頭巾就朝劉恆扔去,把劉恆嚇了一跳。還沒等劉恆詢問原因,薄太后就怒道:“當年絳侯帶著皇帝的印璽,在北軍領兵。他不在那時造反,現在在一個小小的縣城裡,難道會反叛嗎!”

劉恆一聽太后是為周勃的事發怒,便覺得這周勃能量可真是大,下有公主說情,上有太后力保。劉恆不敢違逆母親,便只好向薄太后謝罪說:“獄吏剛好已經查清楚,準備放他走了。”

就這樣,有薄太后的力保和公主的作證,周勃終於算是平安落地了。不但性命保住,爵位和食邑也和以往一樣。

當然,並不是每個替大臣說情的太后都是對的。這種事也需要太后有十足的眼力和分析能力。就像南北朝時,後趙的皇帝石遵想要殺掉冉閔,鄭太后卻阻止道:“當初李城起兵時,若是沒有冉閔,豈能有你今天!”兩個太后分別保下了兩位有擁立之功的大臣,一個幫兒子免受汙點,另一個卻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周勃出獄後苦笑道:“我曾統領百萬大軍,卻不知獄吏之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7dyk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