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歷史新中國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誕生內幕

歷史新中國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誕生內幕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釋出公告,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紙幣定於2015年11月12日起發行。

歷史新中國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誕生內幕

新中國成立前的1948年12月1日,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併組成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新的統一貨幣——人民幣從此誕生,這就是第一套人民幣。這套人民幣的研製和印刷從山東省的一個小山村起步,走向全國。

集結朱位村

1947年,為了適應新形勢發展和大規模恢復生產的要求,上級領導決定北海印鈔廠(1938年在山東掖縣籌建)各分廠遷移至臨朐縣東南的辛寨恢復生產,雕刻、整版和凹印廠定在辛寨附近的朱位村。

不久,埋藏在膠東昆嵛山區及沂蒙山區的機器裝置物資也陸續運到了朱位(注:此前,因為戰爭,北海印鈔廠不得不埋藏機器,疏散了部分同志),另外還增添了不少用具和裝置。朱位村一部分同志在忙於打掃整理屋子,一部分同志安裝機器裝置,架設電器線路,進行試運轉,做好開工前準備的。翟英和楊琦等留在一所地主的宅院裡忙於第一套人民幣拾元幣主景的雕刻製版工作。

1948年5月北海印鈔廠去東北臨江的同志亦分批返回了山東,雕刻製版的朱介生,整版的周志德、周敖榮、郭琪良等同志經過長途跋涉,於8月回到了山東臨朐的朱位村,立即投入到了第一套人民幣拾元幣版面的整版、製版工作之中。

老人手老機器

整版,是將雕刻好的原版進行再加工,經過“堆鈹絲”,打錫版、拼版、鍍銅、裁切、鍍鉻等工序後製成為印版,進行凹版印刷。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藝。

其中一項“堆鈹絲”工藝,就是在已經雕刻好的原版上塗上一層“鈹絲”以增加刻版的凹凸度,增加鈔票的凹凸感和防偽性,這項工藝須由經驗非常豐富的技師來操作。此前,都是由老技師周志德操作,但當時周志德患有嚴重的眼病,且身體已大不如前,無法繼續操作工藝。好在另一位技師郭琪良已經可以獨立擔任這項工藝的操作。在周志德、周敖榮兩位技師精心指點下,郭琪良經過多次實際操作後就漸漸熟練了,為後一道工序開了個好局。

而此時凹印工段的10臺手扳凹印機,亦已擦洗乾淨,安裝到位。這10臺手扳凹印機及其他配套裝置,最早是1941年由上海採購來的。其間,由上海到蘇中,再到魯中,費盡千難萬險,犧牲了不少人。而它,也為解放區紙幣的印刷做出不朽的功勳。

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上級領導決定,由於北海幣的印版是現成的所以先試印北海幣,再試印製第一套人民幣。此時的朱位村,隨著東北技術骨幹的迴歸和新生力量的補充、增加,已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生機勃勃的印鈔廠基地。

進入濟南城

1948年9月濟南解放後的第一時間,北海銀行發行局局長楊秉超就指派楊琦去濟南,任務有兩個:第一,瞭解濟南解放後市場上印刷器材的供應情況。第二,向已在濟南“東記倉庫”籌建印鈔廠工作的馮錦章同志轉達關於制訂雕刻、整版場所和流程的規劃。楊琦到達濟南後向馮錦璋同志作了彙報,請他在作規劃時考慮、安排。

與此同時,楊秉超下達了設計人民幣50圓、100圓和200圓的設計雕刻製版任務,決定50圓券的主景仍用工人農民像,這款主景仍由翟英擔任刻制。由於形勢的發展主景的畫面上已經不宜再用隱示一手拿槍,一手拿鐵錘、鋤頭,所以必須把工人農民手中的鐵錘、鋤頭,從左手換到右手,以示發展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隨著凸印廠、膠印廠和凹印廠的先後復工,第一套人民幣開始印製。

走向全中國

1949年2月14日,是各廠確定的南下日子,同志們分別從各廠到北海銀行發行局的所在地辛寨集中。許多留下的同志紛紛為南下的同志送行。

據北海銀行發行局汽車隊的負責人吳均仁回憶,1949年3月底他奉命帶領由40輛美製十輪大卡車組成的車隊,裝滿了嶄新的第一套人民幣隨軍一起南下趕到蚌埠。可是由於國民黨在逃跑時將鐵路、公路、橋樑全都破壞掉了,他們在行進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經過全車隊同志的協同努力,終於按時到達了蚌埠,後又隨三野渡江進入了南京,並於1949年5月輾轉到達上海。從此在解放區誕生的第一套人民幣走出山東,走向了全國。來源老年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94le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