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方臘自稱什麼 深入瞭解方臘為什麼會起義

方臘自稱什麼 深入瞭解方臘為什麼會起義

方臘自稱

方臘自稱什麼 深入瞭解方臘為什麼會起義

方臘起義時,自稱為“聖公”,改元“永樂”,《續纂淳安縣誌》載:“方臘世居縣西喝村,託左道以惑眾,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陳碩真反,自稱文佳皇帝,故其地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此憑藉以自信,縣境梓桐、幫源、青溪諸洞皆落山谷幽險處。民物繁黔,有漆褚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是時關中困於朱酌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遊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為亂,自號聖公,建元永樂……”

方臘起義系列.

方臘在殺了方有常全家四十餘口之後,趁熱打鐵在漆園發起了一場極具煽動性的動員大會。會上,方臘同志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幾句話不偏不倚地戳中了臺下眾人的痛處,苦大仇深的勞苦大眾此時此刻再也忍不住內心的委屈了,藉著酒勁兒一陣呼天喊地,嚎啕大哭。該死的貪官汙吏,潑皮走狗,強佔民田,敲詐勒索,逼得他們賣妻鬻子,無路可走。

哭過之後擦把眼淚,看看臺上那個衣衫襤褸,血氣方剛的人,他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他們的心坎兒裡。這一刻,大家都明白了,此人是他們的戰友,也是他們的首領,跟著他混,以後就不用再受這種窩囊氣了。於是,振臂一呼,反了!

至此,方臘同志看著臺下滿臉怒氣的眾人,心中微微一笑,成功了。

既然是要造反,那就得有個造反的樣子,帶頭大哥方臘隨即就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造反嘛,首先要搞清敵人是誰,造誰的反,目前來說的話肯定是周圍的這些狗官嘍。所以,他就以誅朱勔[miǎn]為名,見到當官的,不管大小,一律殺了。他奶奶的,也讓你們嚐嚐不被當人看是啥滋味。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一個月之後,也就是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十一月七年級這一天,方臘同志就自立門戶了,自稱“聖公”,建元永樂,任命方肥為相,而且還設定了將領軍隊,當兵的頭戴巾飾,從紅巾而上,總共有六個等級。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方臘同志就開始明目張膽地與以宋徽宗趙佶為首的北宋朝廷唱對臺戲了。老子獨立了,從此咱們兩家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年輕氣盛毫無鬥爭經驗的方臘小同志這麼一搞就等於把自己鐵了心要造反的事兒給宣傳出去了,而且還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宣傳單頁,見人就發,隨處丟撒,傳著傳著這事兒就傳到開封了。時任宰相的王黼[fǔ]老先生看了看手裡的宣傳單頁,苦笑一下,無奈地搖搖頭,跳樑小醜還能掀起啥大風大浪來不成?因此老先生二話沒說就劈頭蓋臉地罵了向他呈報此訊息的兩浙路提點刑獄張苑:“你這個沒用的東西,就這麼點兒屁大的事兒也來煩老子,碾死只臭蟲都用不著這麼麻煩。去去去,自己解決,少來煩老子!”

張苑碰了釘子,回過頭來開始制定計劃,準備碾死這隻姓方的臭蟲。他與新任睦州通判葉居中制定的第一項計劃是招降,很可惜,方臭蟲可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堅決不降,有本事你就碾死我。軟的不行就只能來硬的了,方臘,這可是你自己找的,有你小子哭的時候,於是,二人即刻組織兵馬進行征剿。

人家方臘也不是傻子,既然敢說硬話,手裡肯定有兩下子。到這個時候,起義軍已經從當初的千餘人發展到了萬餘人,雖不能說兵強馬壯,但形勢確實是一片大好。這不,就當兵馬都監蔡遵、顏坦率領五千精兵殺向清溪的時候,方臘利用官軍輕敵冒進的心理,藉助有利地形優勢,據險堅守,誘敵深入,成功殲敵,蔡遵、顏坦二人也沒能活著回來。首戰告捷,起義軍名聲大噪。一看情況不妙,清溪知縣陳光隨即棄城逃跑,隨後起義軍佔領清溪。

起義導火線

方臘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縣萬年鄉堨村人,一說宋代歙州(治歙縣,即徽州)人,後遷至睦州青溪縣萬年鄉堨村,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方臘利用明教(又稱摩尼教)組織群眾,於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舉行起義,聚眾百萬,攻佔六州五十二縣,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設定官吏將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宋徽宗派童貫統西北精兵十餘萬南下鎮壓起義。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青溪梓桐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等52名首領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臘被朝廷處死,起義失敗。

由於錯誤估計形勢,低估宋軍實力,起義軍先勝後敗,很快就被宋朝禁軍鎮壓。因《水滸》的廣為流傳,方臘起義也無人不知。但宋江征討方臘並無歷史依據,只是小說家的虛構。方臘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他的家鄉睦州,在唐朝曾發生過農民起義。宋史稱:“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陳碩真反,自稱文佳皇帝。故其地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臘益得憑籍以自信。”史籍還記載:“初,方臘生而數有妖異。一日臨溪顧影,自見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負,遂託左道以惑眾。”

在起義前夕,方臘對當時的社會形勢作過一番分析判斷,他的分析判斷有一部分是正確的,有一部分則完全錯誤。他認為當時朝廷在江南設造作局,大搞“花石綱”,使東南之民不堪忍受,人心思亂,只要揭竿而起,民眾必然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這個分析非常正確,後來也得到了事實的驗證。另外,他還指出,“守臣聞之,固將招徠商議,未便申奏,我以計縻之,延滯一兩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這個判斷也很準確,方臘發動起義後,各地官員忙於應付,無暇將詳情上奏朝廷。直至宣和二年十二月,警奏才上報朝廷,當時北宋朝廷正調集兵力以圖北伐,大臣王黼“匿不以聞”。朝廷的無動於衷,使起義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攻佔了一個又一個州縣,達到了“一鼓而下江南列郡”的目標。

然而,方臘認為朝廷從決策到調集兵食“非半年不可”,完全是錯誤的判斷。自陳遘上疏後,朝廷在一個月內就已調集十五萬大軍開赴前線,打了起義軍一個措手不及。北宋的禁軍非地方軍可比,是宋軍的精銳,起義軍雖然號稱百萬,但都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而且各部隊分散在各地,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指揮,最終被宋軍各個擊破。

如果不是起義軍不能進行持久戰,朝廷花了大量的經費應付鎮壓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原也就不可能發生變亂,“金虜”也沒那麼快乘機入侵,方臘“劃江而守”進而“混一天下”的目標就成為空想。

方臘起義失敗後,宋徽宗立即恢復了蘇杭“應奉局”,並在開封重新設定了“應奉司”,加緊搜刮“四方珍異之物”,宮殿、園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舊進行。

標籤: 方臘 起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9d0x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