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劉備已料定諸葛亮的選擇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劉備已料定諸葛亮的選擇

後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的認識就是以這兩段記載為基礎的。它為讀者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的描寫太過簡略了。詳細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當年還有沒有其他人在場呢?以在場者的不同視角出發,白帝城託孤又是怎麼樣的一個重大事件呢?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劉備已料定諸葛亮的選擇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選擇諸葛亮?

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據點。難得的是有一群忠實的人才始終聚集在他的周圍。這群人包括關羽、張飛、簡雍、糜竺、糜芳、趙雲等人。他們來自北方各地,組成了蜀漢政權的原從派系。但是這一派系人數有限,掌握的軍隊和政權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趙雲是原從派系中碩果僅存的“大佬”,他率領的江州軍也是原從派系掌握的主力軍隊。

劉備得到新野,不僅獲得了發展的據點,也獲得了與荊州世族增進關係的據點。荊州大世族勢力有蒯家、蔡家、龐家、黃家、馬家、習家等。劉備最終取得了多數本地地主的支援,龐德公、龐統、馬良、馬謖、黃忠、伊籍、諸葛亮、張南、馮習等人都投入了劉備陣營。這些人人多勢眾,組成了作為蜀漢政權支柱的荊州派系。荊州派系支援劉備進取四川,在關羽失荊州後則支援劉備攻吳。四川的多數世族在劉備執政後,也都轉而支援蜀漢政權。法正、張鬆、孟達、黃權、劉巴、李嚴、吳懿等人組成了四川派系。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首先必須取得控制軍隊和政權多數的荊州派系的支援。諸葛亮是荊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之一,滿足了這個最重要的要求。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是劉表的舊友;沔南名士黃承彥是自己岳父;原在荊州主掌行政的蒯家是諸葛大姐的婆家,掌握軍權的蔡瑁是自己的妻舅;龐家是諸葛二姐的婆家。通過這些直接關係的轉折,諸葛亮又和馬家、習家等牽連上了關係。諸葛亮絕不是什麼“躬耕南陽的布衣”,而是荊州派系關係網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棋子”。

另外,諸葛亮是戰後人才凋敝的蜀漢政權中聲望、資歷的最高者。劉備東征之前,龐統、法正、關羽、張飛、黃忠就已經先後亡故。東征失敗,張南、馮習戰死,馬良遇害,黃權被迫投降魏國。同時,聲望和資歷甚高的司徒許靖、尚書令劉巴,以及驃騎將軍涼州牧馬超和劉備的妻舅、安漢將軍糜竺相繼去世。蜀國已經沒有人可以在資歷和名望上與時任丞相的諸葛亮相匹敵了。

所以劉備面臨的不是挑選誰為“輔命大臣”的問題,而是如何讓這個人盡心輔助幼兒、延續政權的問題。正史的說法是劉備以情動人,他一方面告誡兒子對諸葛亮要“以父事之”,要像對父親一樣尊重諸葛亮,聽從諸葛亮;另一方面,他又當眾大大誇了諸葛亮一番(順便貶低了老對手曹操的兒子一番),推心置腹地說如果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劉禪實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感激涕零,更加忠心事主。

劉備和諸葛亮兩人的行為舉止雖然如此,但其中大有可琢磨之處。

第一,劉備在大庭廣眾之中這樣評價諸葛亮,都要以皇位相贈了,作為丞相前來聽取遺囑的諸葛亮來說,除了固辭相讓外,難道還有第二種選擇嗎?如果諸葛亮當眾說,那我就看情況辦吧,能輔則輔,不能輔就奪位,諸葛亮還如何獲得“輔命大臣”的地位,甚至如何在今後的朝廷立足?

劉備很可能早就“在帳中伏下刀斧手二百,只等舉杯為號,一擁而上,亂刃分屍”。在這風動兵起的深夜,諸葛亮立即表演了一場涕淚橫流的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如果劉備和諸葛亮兩人真是魚水情深,推心置腹,劉備就完全沒有必要再當眾與諸葛亮推來讓去。

第二,劉備料定諸葛亮的回答只能是惟一的,借諸葛亮的嘴約束他今後的執政行為。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誓言是當眾發的,耳聞者數以百計。如果諸葛亮日後心懷篡逆或試圖篡逆,立即就失去了道德優勢。中國傳統文人都重名聲,尤以東漢為最。

不管劉備是真心還是假意,白帝城託孤都是以退為進的成功戰略。日後的政治發展都證明劉備對劉禪的判斷,對未來的把握是正確的。劉備“誠心誠意,舉國相托”;而諸葛亮“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樹立了千古明君忠臣的典範。承諾畢竟是蒼白無力的。劉備臨終前還設計了複雜的權力結構,對諸葛亮進行實質限制。這就是將身後的權力三分給了三個派系。劉備召見諸葛亮的同時也召見了尚書令李嚴,在任命諸葛亮為“輔命大臣”的同時也讓李嚴“同為顧命”。

在蜀漢政權中,李嚴歷任裨將軍、犍為太守、興業將軍、輔漢將軍。在地方官任上,李嚴表現出了出色能力,屢次以少數兵力平定大規模的叛亂;又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短短兩年就將郡城整修一新,“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是歷任犍為太守中成績最好的一位。

李嚴的政績和官職都與諸葛亮不相上下。劉備最終還是選擇了諸葛亮為頭號輔命大臣,同時讓李嚴“同為輔命大臣”,“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這樣的權力結構正好讓諸葛亮和李嚴互相制衡,防範的物件是照行丞相事的諸葛亮。在短短的一年多內,劉備多次籠絡提拔李嚴,並籍由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原有的基礎,為諸葛亮樹立了一個強大的對立面。劉備選擇李嚴與諸葛亮保持制衡,也因為李嚴本身與諸葛亮是同鄉,在荊州和四川兩大派系中都有關係。這就為雙方的利益協調與合作奠定了基礎,以免劉備死後蜀漢政權內訌激烈,難以控制。

最後要出場的是原從派系的代表——趙雲。劉備的事業是因他們而起的,臨終前也召見了他們。原從派系是反對劉備的伐吳決策的,因此沒有參與東征。趙雲率領本部兵馬駐紮在江州,聚攏著原從派系的最後血脈。戰敗後,蜀漢政權還全賴這支生力軍在川東穩住陣腳。“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各方都非常清楚,隨著征伐無常、後繼乏人,原從派系的衰落是難以避免的。作為三派中最弱的一派,原從派系非常適合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趙雲的威望和控制的軍隊就是這一角色最好的砝碼。儘管之後趙雲依然低調,從來沒有利用這一法寶,但他及其派系始終是隱藏在花叢後的大炮。

至此,一代梟雄劉備畫上了生命句號!劉禪時代正式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lkwr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