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水洞溝第六次考古發掘發現更豐富的測年樣本資訊

水洞溝第六次考古發掘發現更豐富的測年樣本資訊

10月11日史前文化遺址水洞溝第六次考古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記者瞭解到,此次出土了大量鴕鳥蛋皮飾品半成品和原料,獲得的測年樣本資訊也更豐富,有助於在發掘點建立高解析度的年代框架。

水洞溝第六次考古發掘發現更豐富的測年樣本資訊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惠民告訴記者,以前出土的多為經過穿孔或磨圓的鴕鳥蛋皮飾品成品。但這次除發現少量成品外,還有數百件大小不一的鴕鳥蛋皮半成品和原料,一些上面留有穿孔的痕跡。

“大量半成品的存在足以說明鴕鳥蛋皮飾品是在水洞溝加工製作而非外來的,也便於進一步瞭解其製作方法。”王惠民說,此外,出土的一些鴕鳥蛋皮飾品上還附著紅色物質,這是當時被製作者著色還是後期被土壤染色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據瞭解,水洞溝第六次考古發掘主要以遺址2號地點為中心展開,該地點是舊石器晚期中國北方的標準剖面型別。藉助3D掃描、無人機航拍、全站儀等現代科技手段,此次發掘工作的速度和精度都有所提高,獲得的測年樣本資訊也更豐富。

王惠民說,之前對2號地點的時間判斷是2萬年至4萬年,分為5個文化層,而這次藉助更為豐富的測年樣本可以確定該地點文化層有所增加,這將有助於建立高解析度的年代框架。

水洞溝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境內,最早由法國地質學家德日淨和博物學家桑志華於1923年發現並進行發掘,至今已出土5萬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動物化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omem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