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水淹七軍 名將於禁到底在哪裡比不上關羽?

水淹七軍 名將於禁到底在哪裡比不上關羽?

于禁在三國時期堪稱一代名將,為曹氏集團的振興與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樊城之役,因為一著不慎,被關羽水淹了七軍。

水淹七軍 名將於禁到底在哪裡比不上關羽?

于禁兵敗後先是被關羽羈押,呂蒙奪取荊州以後,又被孫權軟禁在江南。曹操死後,孫權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劉備,從改善孫曹關係的角度出發,才把于禁放回江北。

回到魏國後,曹丕對於禁戰敗後沒有殺身成仁的做法深表不滿,用龐德戰敗被殺的事蹟羞辱于禁,于禁心情壓抑,不久抑鬱而死。

一場樊城之戰,于禁輸掉了不只是一次戰役,而且輸掉了自己的一代英名,輸掉了自己的後半生。那麼,于禁作為一代名將,身率七路大軍,卻為什麼卻被關羽殺得大敗呢?

細究起來,這裡面的門道不少。從表面上看,于禁的失敗是因為漢水暴漲所致,但為什麼漢水單單淹了于禁,而沒有沖毀關羽的部隊呢?于禁不知地利是一個原因。

于禁作為一個北方將領,不清楚南方河流受上游降雨影響,說漲水就漲水,所以在地勢低窪處紮營,並且,也沒有準備一定的船隻以防不測。

其實,更重的原因是于禁到達樊城後,並沒有馬上投入戰鬥。《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

是說曹操七月份就派于禁開赴樊城,到了八月才出現漢水暴漲的情況,大水淹了于禁。我們換個思路想想,如果當時于禁率七路大軍到達樊城後,立刻一路掩殺過去,曹軍是有一定勝算的。

因為劉備率軍西取四川,已經分去了關羽的半數人馬,于禁的七路大軍加上曹仁的樊城守軍,數量上應該佔有絕對優勢。並且,關羽部署在樊城外圍,沒有城垣作依託,在局勢上曹軍戰有絕對優勢。

問題是,為什麼在於禁的領導下,曹軍的絕對優勢卻沒有體現出來,反而讓弱勢的一方把自己打得大敗?我們接下來看一看後面徐晃救曹仁的故事,或許能夠從徐晃救曹仁的過程找到些于禁失敗的原因。

關羽四面合圍樊城,曹操為了保證荊州一帶的戰略支撐,派出徐晃繼續增援曹仁。徐晃的部隊到達樊城後,諸將都要求徐晃趕緊攻打關羽以解樊城之圍。

但是趙儼對大家說,現在關羽對樊城包圍嚴密,漢水在淹了于禁的七路大軍後,水勢還沒有消退。我們部隊現在人又少,並且又和曹仁隔絕,不能同心協力。

現在從樊城的守軍情況看,再堅持十天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如先把部隊向前壓一壓,不去進攻,派人告訴曹仁外面有了救兵,來激勵樊城守軍。然後我們再與曹仁一起反攻,關羽必敗。

如果因為我們救援遲緩而被治罪,全由我負責。諸將聽了都很高興,於是通過挖地道、把箭綁在箭上的辦法與曹仁溝通。

接著,後續救援的人馬陸續到來,開始與關羽交戰。後來,關羽後退了,但還佔據著沔水。再後來孫權襲取了荊州,關羽才退軍。

徐晃到達樊城後,雖然面臨著許多客觀原因,但與當時于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相同的,就是希望整場戰役應以曹仁自救為主,而不願消耗自己的力量。徐軍到時,關羽已經合圍樊城,這時徐晃還讓曹仁堅守。

與此相比,于禁增援時曹仁境況更好,關羽尚未對樊城合圍,所以于禁當然不願自己首先上來就與關羽死纏爛打。畢竟在整場戲中曹仁是主角,被圍的還沒怎麼樣呢,于禁先上,自己算哪根蔥呀?所以于禁按兵不動。曹仁據有樊城,關羽輕易不能攻破,加之自己前期已與關羽鏖戰多時,當然也不願首先出兵拼殺。

對於一個一線將領來說,上有領導管理,下有群眾制約,又有制度規範,于禁、曹仁也好,徐晃也罷,都是絕對玩不起,也賠不起的,只不過曹仁,徐晃的運氣要比于禁好些罷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yol0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