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末代皇帝溥儀到底從故宮中偷走了多少寶貝

末代皇帝溥儀到底從故宮中偷走了多少寶貝

從後來清室善後委員會發現的“賞溥傑單”可以看出,這種盜寶活動開始於1922年,即宣統十四年的七月十三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後來就是歷代名畫,總數是冊頁68 件,字畫1285 件。其中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賞出26 件之多。

末代皇帝溥儀到底從故宮中偷走了多少寶貝

1924 年11 月5日,一個極其普通的日子,而這一天對已經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來說卻極不普通,他完全沒有料到這是自己在紫禁城裡度過的最後一天。退位13年來,溥儀從未離開過這裡,他依然擁有內廷的一切,包括這裡收藏著的所有文物,那是2000年來封建帝王們歷代蒐集而來的最終積累,幾乎囊括了中國未曾中斷的文明。

縱觀中國的歷史,王朝的更迭常常會伴隨著大量文物的散佚和毀壞,如梁元帝蕭繹在皇城被攻破前就曾燒燬了所有收藏。而每一個王朝的承平時期,來自各地的文物精華又會集中到宮廷。這是文物的宿命。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歷經康乾盛世之後,皇家的收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些文物存放於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個行宮當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宮成了天下藝術財富的大倉庫。當年清宮的收藏到底有多少,具體存放在什麼地方,現在已經無人能說得清楚。目前能看到的清廷編纂的幾本收藏書錄大多隻限於對書畫方面的記載,而且遠遠不是全部。

1924 年11 月5日,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一個月後,清室善後委員會對內廷文物進行了清點,據清點報告記載,故宮的文物中瓷器最多,大都存於寧壽宮、皇極殿和齋宮;其次是書畫,以鍾粹宮最多;金器、銅器、玉器在各殿都有不同數量的收藏。但這只是溥儀離宮後的情形,可以肯定的是,這時的文物已經有了大量流失。

事實上,清宮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是在此之前六十多年的1860 年。

圓明園是清代帝王用150 年時間陸續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宮廷畫師沈源、董岱畫下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現存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今天的人們只能從這裡想象當時圓明園的風貌。據不完全記載,圓明園中僅唐宋名人字畫就有兩百多幅,園內的文淵閣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藏書樓,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庫全書》就有3萬多冊。而四庫全書在全國只有七部。在舍衛城中還有康熙以來收集的十萬尊珍貴的佛像。而這些幾百年來的珍藏在幾天之內就消失了。

1860 年10 月6 日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以後進入圓明園,第二天,瘋狂的搶劫開始了。

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在發往本國的通訊中說,在進入皇帝的宮殿後,誰也不知該拿什麼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鑲有珠寶的時鐘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而價值連城的書畫,在士兵眼裡不過是廢紙罷了,甚至被用來點菸。

連續三天的搶劫之後,英法聯軍焚燒了圓明園。法國大文豪雨果怒斥這種暴行說:兩個強盜,在搶劫和縱燒了圓明園之後,他們平分了贓物,手牽著手,哈哈大笑著回到了歐洲。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據說這裡的宋元明瓷器的收藏量僅次於北京的故宮。在它的東方館赫然展出著一幅《女史箴圖》。這是中國最早的卷軸畫,雖然是隋唐時期的摹本,但它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少有的傳世作品。1903年英軍上尉約翰把它賣給了大英博物館。這幅畫來自對中國的另一次搶劫。

1900年農曆八月初四,八國聯軍佔領北京,紫禁城自建成以來第一次遭到外來入侵。當時,各國軍隊在紫禁城輪流駐紮,先後長達一年多時間,故宮文物遭到洗劫。

中南海,一座比故宮的歷史還要早的皇家離宮,在1900年,成為八國聯軍的總部。在這次八國聯軍的入侵中,圓明園徹底地毀於戰火,其他的幾處皇家重地甚至王公府邸都遭到洗劫。藏於翰林院的《永樂大典》被燒燬。這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全書一萬一千冊,只剩下三百多冊,其中一百七十冊留在中國,其餘的分別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和私人手中。故宮以及宮中文物的命運始終隨著國運與時局的變化而動盪起伏。溥儀住在紫禁城的最後幾年,小朝廷處在一片末日的混亂當中,一批太監開始伺機盜寶。當時地安門一帶新開了不少古玩店,而且生意都很興隆,而這些店鋪的後臺老闆大多是宮中的太監。

新中國成立後,在清理故宮時,曾經在多處發現了被太監們藏匿起來卻沒來得及帶出宮去的珍貴字畫。其中在重華宮的戲臺底下就發現了金代大畫家趙霖的《昭陵六駿圖卷》。它是根據陝西唐太宗昭陵墓的石刻所繪,這是趙霖唯一傳世的作品。

宮中文物的失竊惹怒了溥儀,他命內務府徹底查辦。但這卻招來了更大的禍患。

1923 年6 月26日,為了滅掉偷盜的罪證,太監放火燒燬了建福宮,當年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裝箱封存在這裡。究竟這把火燒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據說,建福宮內曾存放了上千尊金佛,事後,在處理這些灰燼時,光一家金店就揀出了一萬七千兩金塊和金片。

建福宮大火後,在國人的一片譴責聲中,溥儀搬出紫禁城是早晚的事。為今後的生活打算,他開始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向宮外轉移文物。事實上,在居住後廷的十幾年中,溥儀曾隨心所欲地把許多宮中的東西賞給他的近臣。《韓熙載夜宴圖》是南唐大畫家顧閎中的傑作,當年溥儀隨手把它賞給了他的師傅樑鼎芬。雖然後來被清宮收回,但又被溥儀帶出宮外流散於民間,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文物局從香港購回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宋人摹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當時宮中有兩件,溥儀把其中的一件賞給了他的師傅朱益藩,後來這件作品流到美國藏於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如果說以往的賞賜是為了擺譜,那麼後來對溥傑的所謂賞賜就完全是有預謀的偷盜。作為遜位皇帝,溥儀並不敢直接把東西拿出宮去,而是製造機會,讓他的弟弟溥傑進宮陪讀,由太監用黃綾將書畫、善本包好,交給溥傑,放學後再帶出宮外。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回憶說,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幹了半年多的時間,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的精品。

從後來清室善後委員會發現的“賞溥傑單”可以看出,這種盜寶活動開始於1922年,即宣統十四年的七月十三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後來就是歷代名畫,總數是冊頁68 件,字畫1285 件。其中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賞出26 件之多。

1925 年2 月23 日,在被趕出紫禁城三個多月後,溥儀離開北京,來到了天津日租界內的“張園”,隨後還成立了所謂的“清室駐津辦事處”,依然過著小朝廷的奢華生活。為了支撐門面,他開始變賣他當初偷運出來的書畫。

在天津,溥儀究竟賣出了多少書畫已無可查證,但僅僅賞給經手人的就有《歷代帝王像》《步輦圖》和《閬苑女仙圖卷》等名作。

《閬苑女仙圖卷》是五代畫家阮郜僅存的一件作品,而五代人物畫傳世的總共也超不過十件。《步輦圖》是唐朝閻立本的真跡,反映了唐王朝與吐蕃和親的重要史實。這兩件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故宮博物院收回。而與《女史箴圖》同等珍貴的《歷代帝王像》從天津流出後被賣給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

1931 年9 月18 日,九一八事變爆發。這一年的11 月10 日,溥儀悄悄地離開天津去了日軍控制下的長春。1932 年3 月9日,在長春的偽皇宮裡,在簽署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後,溥儀變成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在當上傀儡皇帝后不久,他偷運出宮的文物也從天津祕密運到長春,存放在了一座叫“小白樓”的倉庫之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zedv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