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韓信胯下之辱 其實是不良少年們在鬥狠

韓信胯下之辱 其實是不良少年們在鬥狠

關於韓信,有不少傳奇故事,相信很多讀者都是耳熟能詳。什麼蕭何月下追韓信啦,意在說明,對那些有才的人,你若不重用,人家就會任性一下,跑去投其他明主;還有什麼胯下之辱啦,意在說明,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忍辱負重,只為一鳴驚人。

韓信胯下之辱 其實是不良少年們在鬥狠

然咱們的思維,多被俗語、成語、民間故事所囿,以為那些主人公,本來就是那樣子——比如,以為韓信之所以爬過殺豬少年的胯下,是因為知道自己將來乃要做淮陰侯的,所以,得先把命保住。

故事來自《史記》,中心思想,都是後人的演繹。咱不妨看看,到底,當時的韓信,是個怎樣的人。

《淮陰侯列傳》首段,有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句話:“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

這話啥意思?說的是,韓信少年時候,家裡很窮。但不要為這個窮字迷惑了,以為窮,天生就要受到同情——後面還有倆字——無行——啥是無行?就是品行不端——他既窮又品行不端——如果很窮,卻安貧樂道,這是值得頌揚的,但又窮卻又不是啥好人,這就讓人心生厭惡,避之不及了。正因為不做善事,風評不好,所以沒人推舉他去做小吏,當官府臨時工;而他又沒有做生意保生活能力——既窮又頑還無能。

正因如此,他總是“寄食”別人家裡——其實也就是打秋風——你說,一個不缺手腳的年輕人,雖然沒那能力去做生意,幫人家打雜工搞點收入還是可以的吧?但他不——所以,“人多厭之者”——大家都討厭他。

他在亭長家裡寄食數月,人家肯定不爽啊,某日亭長老婆便不給他準備餐具。他又來了,見沒自己的碗,知道人家討厭他了,“怒、竟絕去”——啥意思?白吃幾個月,秋風打不到了,他竟然發起怒來了,說著些絕交的話氣沖沖地走了——好像人家有義務供養他一般。

後來河邊漂洗衣物的老婦見他沒釣到魚,肚子餓,於是給他飯吃,如是數十日。韓信說,以後我必定重重報答你。孰料老婦“怒曰”——很不高興地說,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不過是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圖你什麼報答啊——可見,老婦之怒,不但是對他之懶惰,更對他自以為是——好像給他飯吃,是以為將來的報答。

這兩個故事寫完,司馬遷也差不多告訴大家,韓信在少年時是個啥人了——他其實就是個不思進取既懶且傻的混混。

於是第三個故事,胯下之辱,也就順理成章了。在咱看來,不就是不良少年們鬥狠嘛——要麼有腫刺死我,要麼就爬——只不過韓信那邊,孤家寡人,另一方,呼嘯成群罷了。

我知道有人對這種文章很是不爽,因為顛覆了他們心中的固有的觀念,要改變觀念,比切肉還難受——但這些事,不是咱的創造發明,就是司馬遷要告訴大家的。每個人的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討要厭的、大家都不喜歡他的。但若干年後,他或許又成了有錢人啊——這跟韓信的故事,不是一樣嗎?難道因為他現在有了錢,當年給大家留下的壞印象,立馬就消失無蹤了嗎?若真如此,未免也太勢力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12r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