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揭祕古代鬧洞房真相 蘊含著教育意義

揭祕古代鬧洞房真相 蘊含著教育意義

鬧洞房的習俗自古有之。“洞房”名稱的由來,是上古時期人們生活在洞穴之中,成婚之所也是洞穴,因此新房又叫作洞房。

揭祕古代鬧洞房真相 蘊含著教育意義

到了春秋時期,為了熱鬧,增添喜慶的氣氛,漸漸就有了“鬧洞房”的習俗。不管是誰家裡娶親,都會盡可能的多叫些親朋好友、鄰里鄉親,大家在一起喝酒、玩玩遊戲。然後酒也喝夠了、人也疲乏了,此時天色已晚,那就各回各家吧,讓新郎官新娘子好好享受這春宵一刻。

可見那個時候鬧洞房,只是單純的為了熱鬧、喜慶,不過到了漢朝時期及以後,鬧洞房的目的及意義就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了。

漢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黃金時期,經濟空前發展,老百姓生活安定富裕。普通老百姓的婚禮也更加熱鬧有排場,鬧洞房的尺度逐漸變大,由一開始的熱鬧逐漸向取樂、戲耍轉變,對待新郎新娘也肆無忌憚。

而且,有一次還鬧出了命案,直接由喜變喪,在《昌言》中就有記載:一對新人結婚之時,可能飲酒過多,賓客興致高漲,便起鬨讓新郎新娘大玩花樣,不願意拒絕,賓客中就有人拿棍子敲他頭有人拿酒灌他,對新娘就爆粗口。最終新郎當場喪命,來客被告上官府,有一位客人被處決。這種鬧法,就比較過分了。

在古代,由於思想的保守與一些封建習俗的約束,新郎新娘在成婚前是不會見面的。而新娘,也一直是待在閨中,極少出門,對於成婚之夜的事情知之甚少。這個時候,為了避免新婚夜被新郎的身體嚇到,就有必要對其進行一些教育

教育的時候會有專門的工具,普通老百姓家裡一般都是瓷杯磁碟之類,貴族皇家則是用的象牙,在這些工具上面繪有一些特殊的圖畫,然後在鬧洞房之時拿出來,一是可以使新婚夫婦比較興奮,二則是讓新娘先有心理準備,知曉接下來要發生的事。

有時,眾人還會起鬨,讓新郎新娘做各種親密的動作,幫助他們打消陌生感與羞澀感。明朝時期鬧洞房就有一項婚俗,便是在婚床上反著鋪上一條花席子,需要新娘去將其正過來,這時便有人會在旁邊問:“翻過來了沒?”新娘一般比較害羞,抿口不言,但鬧洞房的人就會一直問,直到新娘說出為止。這應該算是還比較文明的了。

不過在有些地方,若是兒子娶親時,婆婆會在洞房中親自教新人房中之術,這就十分讓人驚訝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2nz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