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天啟四年到崇禎元年 彈指一揮間的九千歲

天啟四年到崇禎元年 彈指一揮間的九千歲

死前被公佈罪狀、發配鳳陽,死後被碎屍萬段、懸首示眾,崇禎上臺後對魏忠賢的這一系列處置,在給當時的黑暗政壇帶來些許新鮮空氣的同時,也讓這位亡國之君贏得了聖明之君的歡呼頌揚。然而,17年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禎卻下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墓址就選在了魏忠賢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雲寺。

天啟四年到崇禎元年 彈指一揮間的九千歲

根據現存史料來看,在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政府抵禦遼東後金的入侵還是比較給力的,可以說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前期能夠認識到遼東與京師脣齒相依的關係,否定龜縮山海關的決議,積極支援孫承宗的推進戰略;後期任由袁崇煥督師遼東——不敢說他多器重袁崇煥,但從來往信件看,袁與魏的關係至少是和諧的,袁最矚目的幾次戰功全在魏掌權時誕生。

當時的明軍,關寧鐵騎不用裁員,軍餉仍可足量正常發;皮島軍隊不用精簡,收入來源穩定。寄居海島的毛文龍進行黑市貿易、搶掠朝鮮邊民商旅,魏本著中庸之道,基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毛文龍也算幹吏,積極進取,開拓了旅順——義州一線的東江軍鎮,不斷騷擾後金盛京以東的城池;授毛文龍“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徵虜前將軍左軍都督”和尚方寶劍,人心籠絡絕對到位,讓毛文龍熱血沸騰,誓死鞏衛皮島、朝鮮本土。

盛京的西面,從寧遠至錦州,本來荒涼破敗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軍的火銃、戰車、地雷、炸彈配備齊全;紅衣大炮這種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寧遠、錦州的城頭。

魏當九千歲的幾年幾乎與關外捷報頻傳的時間同步,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回盛京後不久死去)。寧錦大捷明軍多次重創皇太極。丁卯之役,毛文龍在朝鮮拼盡血本擊退阿敏數萬八旗軍,阻止了阿敏當朝鮮王的夢想。皇太極東奔西突累到吐血沒撈著什麼好處,只能龜縮在盛京。

關外的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後其實還是錢在起作用,魏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稅。

明末,天下金銀、盡聚三吳,魏忠賢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從新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廢除的工商稅、海稅;但他沒有給農民加賦,出身社會底層的魏忠賢在河南遭災時,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而且專門找東林黨人投資的“壟斷企業”收刮。齊楚浙黨與魏打的火熱,稅官送錢的踏破魏府門檻,有錢好辦事,而魏辦事能力沒的說,一定給你辦成。浙江巡撫感覺海內鹹平,農民不用被折騰都安心勞作,魏簡直太給力了,提議修生祠,於是全國掀起修生祠的高潮,遼東的官兵將士修的又好又用心,袁崇煥稱頌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因為魏給了關寧軍豐厚穩定的收入。

提起魏忠賢不得不說東林黨。在魏忠賢登場的前後,明末的朝堂上有這樣一群官員,他們大多出身於南京江南貢院,他們相互視為“校友”,漸漸形成黨派,以無錫東林書院為精神聖地,他們清高,他們理想主義;表面上看,他們似乎是正義的化身,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但從根本上考究一下的話,沒接觸過底層社會的他們大都是江南鄉紳巨賈子弟,花成千上萬的銀子買個科舉名次,甚至不乏中舉後繼續買官者,盤根錯節的黨同伐異,漸漸成為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中堅力量,排擠的齊浙楚、閩等小黨派勢力時,所用手段不比閹黨遜色多少,這就是明末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的東林黨。

對比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其他朋黨,東林黨很多人似乎更適合生活在現代的美國政壇。但掌權的東林黨偏偏生活在明末內憂外患的時刻,恰恰成了帝國衰落的催化劑。魏忠賢死後,重新掌權的東林黨立刻再次廢除切身利益相關的工商稅、海稅。對中西部的旱災置之不理;富庶東南的稅收廢除,卻派軍隊到貧亂交加的西北旱災區加賦、徵稅;對後金理想化的主和,不理解關外將士的疾苦。打勝了說你浪費國家錢,打敗了就治罪問斬;對農民起義得過且過,無限招安,導致農民軍不能徹底剿滅;由於明朝官員俸祿很低,除了極個別清官,貪腐幾乎是必然的,但頂著東林的名頭,錢貪過後不敢承認且一丁點都不願吐出來。

史書上寫了魏忠賢犯的十大罪,然而仔細看,大多罪狀都是圖謀這那卻基本沒實際行動和證據,修祠堂這種小事情也算大罪?修堵牆掛張畫而已,民間自古就有為好官修祠堂的傳統;魏真正做成了的壞事,其實主要就是利用東廠殺死楊漣等辱罵彈劾醃黨的東林“名士”,以禁言無聊御史們的彈劾。對於魏對東林黨的打擊,竊以為在當時的朝堂是非常值得推敲的。

魏殺楊漣等人的行為本身是不對,但結果是禁言,禁言後,專心為自己為國家撈錢。哪怕3:7開那也是在撈錢、在有效工作。明末兩極分化,土地兼併嚴重,銀子都在江南鄉紳富戶的手裡,怎麼讓他們把銀子交到國庫?東林黨出身江南富家,不願也不能做到;而權傾一時的威權主義者魏公公可以做到。

有了錢才能給軍隊發工資;才能造各種軍備武器,除了紅衣大炮:還有地雷、火銃、火棘莉、炸彈等等火器;才能築城修牆養馬。軍隊裝備牛掰才能內平賊寇,外御強敵。而以上古代軍事工業正是促進經濟發展、保持就業的好辦法。

魏的功業在於保證了帝國稅收系統的穩健執行;增強帝國凝聚力、控制力,南到廣西、北至錦州盡為掌握;能夠用正確給力的人並給予支援(炸傷努爾哈赤的紅衣大炮可是用真金白銀買的),扳回遼東戰場的頹勢,撫平北方農民因災造反的危機。跟前輩王振之流比起來,不得不說魏的才幹確實高出了一大截。即使跟一般的內閣大臣比起來其實也有卓越之處。拋開黨同伐異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錯誤”不講,魏至少是個效率極高的注重實用主義的幹練能人。東林黨回憶錄裡說魏本人很愚鈍,大多數點子都是他周圍的人出的;很多人讀了此段瞬間想到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

魏死後,遼東的形勢再次退化到了萬曆末年的水平並持續惡化,財政困難的同時,崇禎皇帝疑心重,且在議和主站的意見中間搖擺不定,先是拋棄孫承宗,然後將袁崇煥凌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了給力的將軍,下屬官兵們只能乾瞪眼,遼東的關寧防線由強轉弱、節節敗退的局面再難挽回。

袁崇煥督師遼東時,積極研究關外地勢民情、八旗軍作戰技倆,提拔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滿桂(蒙古族)等勇將。勤於操練,多次整治軍紀,與士兵同甘共苦。努爾哈赤兵敗寧遠,為袁崇煥大炮所傷,旋即不愈而死;寧錦之戰,為父報仇的皇太極小伎倆用盡,卻一點便宜沒撈著,在袁崇煥跟前吃足了苦頭,看過關寧鐵騎的軍容後忌憚三分,戰術上皇太極用兵狡詐,袁崇煥卻比皇太極更老辣。

可惜的是,這位屢次擊敗後金軍隊的功臣良將,在成功保衛北京後居然立即被崇禎羅織罪名下獄,一生從無敗績的大明薊遼督師被凌遲處死。袁崇煥剛剛提出的“五年復遼”計劃成了泡影。袁死後,他提拔的人中除祖大壽無奈投降後金(投降時改稱滿清)外,餘者皆相繼戰死。精心培育的關寧鐵騎死的死,降的降,最後只剩了少部分兵力儲存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手中。

到了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在幡然醒悟的同時,也讓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康熙四十年,魏忠賢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這是後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7drx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