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東漢末年時期袁紹為何要擁立劉虞當皇帝?

東漢末年時期袁紹為何要擁立劉虞當皇帝?

公元191年,袁紹、韓馥等關東諸將商議,公推幽州牧劉虞為帝,以對抗控制漢獻帝的董卓。可是,這一提議卻找到了劉虞本人的強烈反對。劉虞疾言厲色的對袁紹的使者說:“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相垢汙耶!”劉虞表示,如果袁紹等人一定要逼迫自己,那自己就選擇遠遠逃離到匈奴地區,再也不回到中原,寧死也不會當皇帝。

東漢末年時期袁紹為何要擁立劉虞當皇帝?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權力情節,百姓希望當官,官員希望當更大的官,大官們無論有沒有資格大都會希望更上一層樓,當皇帝。那麼劉虞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反應呢?我們看看當時的天下形勢,劉虞有沒有可能當皇帝。

袁紹和韓馥等人商議擁立劉虞的時候,曾經提出自己的理由,“以朝廷幼衝,逼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公立為主”。董卓入京之後,為了快速確立自己的威信,廢掉了少帝劉辨,而擁立了渤海王劉協,是為漢獻帝。

漢獻帝不過是十歲的孩童,身邊有沒有其他強有力的外戚勢力,朝政完全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之後,董卓殺死劉辨,逼死何太后,並且殺害了朝廷一些王公大臣,比如袁紹在京城的所有親眷。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天下諸侯的不滿,關東諸侯在反董的大旗下聚集起來,公推袁紹為盟主。

可是,只要董卓手上有漢獻帝,就擁有了最高發言權,袁紹等人起兵,名義上只是清君側,並不是謀反。對於來自長安的打著漢獻帝旗號的董卓的命令,關東諸將是遵守還是不遵守呢?遵守對自己不利,不遵守又是藐視皇權。於是袁紹等人宣稱,漢獻帝年紀太小,是被董卓逼迫,發出的旨意自然都是矯詔。

而關山遠離,漢獻帝可能早就被董卓殺害了,就更不必遵守來自長安的聖旨了。袁紹等人認為,只有自己一方另立朝廷,也有君主,才可以徹底擺脫被董卓挾制的尷尬境地。這是袁紹想擁立新君的主要考慮。那麼為什麼選擇劉虞呢?

劉虞是漢東海恭王的五世孫,本來擔任漢朝的宗正(管理皇家事務),在皇族間享有盛譽。漢靈帝末年,考慮幽州的黃巾比較猖獗,於是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在擔任幽州牧其間,對百姓仁厚寬容,對周邊的烏丸、匈奴等少數民族也多采取招撫政策,受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稱讚。

幾年之間,因為劉虞治理幽州,百姓富足,周邊州郡來到幽州的竟然有一百多萬人。因此袁紹才認為“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公立為主”。

明朝末年,清軍入關,福建總兵鄭芝龍投降清廷。但是他的兒子鄭成功自幼受儒家教育,以明朝忠臣自居,面對入侵的清軍,他穿上戰甲,開始了反清復明之路。他召集父親的舊部,多次與清軍作戰,給清軍以沉重打擊。最後清軍使用漢奸黃梧的計策,斷絕了鄭成功的財源、兵源,鄭成功為了獲取牢固的後方,便把眼光轉向了臺灣。公元1662年,鄭成功率領大軍經過苦戰,從荷蘭人手中收復了臺灣。

但是鄭成功知道,僅以臺灣為根據地是無法與清廷對抗的。這時,他又把目光轉向了南洋,當時的南洋地區大多被荷蘭人以及西班牙人佔領。鄭成功擁有當時南洋最強大的海軍,南洋地區又生活著大量的華僑,而這些華僑又與鄭成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鄭成功看到了建造一個龐大的海洋帝國的機會,首先他把目光放到了距離臺灣最近的菲律賓。當時,菲律賓在西班牙人的統治下,居住在菲律賓的華僑經常遭到西班牙人的屠殺。有著強烈的民族感情的鄭成功對西班牙人恨之入骨。

公元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委託羅馬神父到菲律賓向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命令他們向大明俯首稱臣。與此同時,當地華僑得知鄭成功已經收復臺灣後,決定發動起義。

由於不慎洩密,西班牙殖民者對華僑進行了血腥屠殺。鄭成功得到訊息後勃然震怒,決定揮師征討,討伐西班牙殖民者。正在他組織籌備軍隊的時候,卻突然病死於臺灣,時年三十九歲。

鄭成功的突然去世,使中國喪失了成為海洋帝國的機會。攻佔臺灣後的清朝閉關鎖國,當百年之後的西方艦隊來到中國時,滿清上下竟視其為鬼怪,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o6n4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