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組織結構 閻錫山親自任會長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組織結構 閻錫山親自任會長

1936年10月,薄一波同志主持犧盟會工作後,經過改組,從組織領導、人事配備、工作任務到活動範圍,都與初期有很大的不同。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組織結構 閻錫山親自任會長

薄一波同志主持犧盟會的工作以後,中共中央北方局又增派了楊獻珍、韓鈞、董天知、周仲英、王鶴峰、傅雨田、李力果、侯振亞、劉有光、廖魯言、馮基平、唐方雷、劉亞雄、谷景生等10幾位在白區工作有經驗的黨員骨幹。同時為了適應閻錫山在用人問題上的特點,北方局又挑選了一些山西籍的同志回到太原。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原先在北平清華大學學習。曾在清華大學的黨支部、西郊區委、北平市委組織部工作過。1936年12月,李雪峰同志(當時他是我的黨內直接領導人)對我說,要挑選一些對山西情況熟悉一點的同志回山西工作,而且最好是山西人。因為閻錫山不信任外地人,而薄一波帶回去的10多個同志又都不是山西本地人。所以這一次你也要回去。於是,我就和武新宇、樑寒冰等同志一起回到了太原。

我離開北平的時候,是市委書記安子文和我談的話,由安寫的介紹信。我和薄一波接上組織關係後,薄對我說:“你要自己找職業。能到犧盟會工作更好,不到犧盟會去別的單位也可以。然後我再給你安排黨的工作。”隨即我便找到原來在清華大學的同學牛佩琮同志,由他介紹我到犧盟會。這時,犧盟會的骨幹就多起來了。如在山西本地參加犧盟會工作的宋劭文、戎子和、牛佩琮等同志,都是犧盟會的重要領導成員。

領導

會長:閻錫山。常委:薄一波、雷任民、馮基平、牛蔭冠、宋劭文、傅雨田、樑化之,共7人。

執行委員:張雋軒、楊貞吉、劉玉衡、劉岱峰、戎子和、郭挺一、樑膺庸、張文昂、董天知、周子貞、顧永田、李力果、杜春沂、張幹臣、徐巨集文、王永和、智生元、薄右丞、樓化蓬,共19人。

閻錫山指定的犧盟會具體負責人是樑化之和薄一波。當時,犧盟會的負責人稱為祕書。但對樑與薄都沒有人這樣稱呼過。

在犧盟會總部下面,設有以下幾個組織:組織訓練委員會。負責犧盟會的組織工作、幹部訓練和幹部分配,負責人是李力果、雷任民。主要幹部:呂調元、樓化蓬。幹事:王仲義、亞蘇。在組織訓練委員會工作的有二 三十人。

宣傳訓練委員會。負責犧盟會的宣傳工作。在委員會工作的大約也有二三十人,負責人是裴麗生。主要幹部:張稼夫、侯振亞。

太原市委員會。是在總部直接領導下的工作單位。它主要負責太原市工人、學生和各階層的組織發動工作。有時也和總部一起做一些上層人員的工作。負責人(祕書)牛蔭冠。

市委委員:傅雨田、樑膺庸、馮基平、黎穎。幹事:王耿人、王世益、趙輝。

市委會下屬5個區。各區負責人:一區張國聲。二區顧永田。三區谷景生、高晉才。四區牛蔭冠(兼)、王興讓。五 區李濤。

抗敵救亡先鋒隊(簡稱“抗先”)。隊長:董天知。在總隊工作的有:陳平、紀毓秀、凌則之、陳永年、王竟成、陳大東、陳頡學(陳岱)、葉其瑾。

總務負責人:戎子和。

機構組織

1.軍政訓練班

最初有5個連隊,後來擴充為12個連隊。其中有幾個連隊的學員較特殊,如六連和七連,都是紅軍東征時被俘的紅小鬼,還有政治犯和進步青年。十一連學員為女生。訓練班指導員的來源分三個階段:1936年8月至10月主要是由自強救國同志會派遣的閻錫山的政工人員擔任;1936年10月至1937年4月,主要是由薄一波派遣的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擔任;1937年8月以後,各連隊原有的指導員都被調往國民軍官教導團工作,就從原來連隊的幹事中提升繼任。曾在各連隊擔任過指導員的人,大約有:一連楊貞吉,二連童克明,三連崔道修,四連周新民,五連牛佩琮、韓鈞,六連周仲英、楊獻珍,七連雷任民、戎子和、周仲英,八連張韶芳、張汝俊,九連谷景生,十連王鶴峰、智力展、周仲英,十一連劉亞雄,十二連韓鈞、廖魯言。

2.民訓幹部團

成立於1936年底,是專門訓練民運幹部的機構。總負責人是牛佩琮和張雋軒。牛佩琮兼政訓主任。

民訓團共有7個隊:一隊指導員張雋軒,政治工作員劉有光。二隊指導員牛佩琮。三隊指導員李一清、劉有光。四隊指導員王鶴峰。五隊指導員王耿仁、智力展。六隊指導員楊獻珍。七隊指導員雷任民、徐榮。

3.國民兵軍士及軍官教導團

1936年11月在祁縣、太谷成立了兩個國民兵軍士訓練團,訓練班級軍士幹部。1937年4月,又成立了8個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培訓中下層軍事幹部,在全省招收學員。原計劃訓練6個月,實際上七七事變後即告結束。各團軍事工作人員均由晉綏軍官教導團和軍士訓練團中調來。其中團、營級軍官由閻錫山警衛旅旅長杜春沂提名,經楊愛源同意後由閻錫山委派。各級政訓幹部由軍政訓練班和民訓幹部團中的政訓人員或學員中選拔。

在教導團中任團長的有:陳純漢、賈毓芝、徐紀璋、武玉山、李挺秀、李冠軍、劉鴻英趙世鈴、朵珍等。

在教導團中任政治主任的有:韓鈞(軍訓二團)、張文昂(教八團)、李一清(教五團)。劉玉衡、傅雨田也在教八團待過。

4.村政協助員訓練班

成立於1936年10月。學員來源,主要從太原各校招收,也有來自外省外縣的中學學生。集中訓練10天到半月,就很快分配到各縣去了(一縣3至4人)。至1937年3月左右又集中回來,到訓練班總結經驗,其後,一部分人又到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繼續學習。

村政協助員訓練班分兩部分:在太原的一部分歸軍政訓練班負責;在省城以外的一部分由宋劭文負責。

5.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

成立於1937年4月間。是由軍政訓練班的七隊擴大組成的。訓練班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軍訓班和民訓團的原班人馬。

以上兩個訓練班也是軍政訓練班的一部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33r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