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國民革命軍 到底是國府的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國民革命軍 到底是國府的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關於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華民國的國民革民軍,究竟是國家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網上討論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其實國民革命軍(以下簡稱國軍)究竟是國家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的確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認真研究其沿革,確實很難說清楚。衡量一支軍隊的屬性,關鍵要看這支軍隊的產生的政黨屬性和支配軍隊的政黨屬性,以及政黨組織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儘管也曾經想設計成跨黨派的國家軍隊,終究因國民黨統治的需要,而成為泡影。因此可以說,從國軍誕生之日起,直至1975年蔣介石去世,國軍的基本屬性是國民黨的軍隊,而不是無黨派屬性的國家軍隊。而蔣介石去世後的“臺灣國軍”,因國民黨對軍隊的支配地位逐漸喪失,就另當別論了。

國民革命軍 到底是國府的軍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一、國軍是由國民黨建立的軍隊

1924年孫中山在原蘇聯支援下,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由中國國民黨效仿當時俄國共產黨(布林什維克)“以黨建校,以校領軍”的模式,並參考蘇聯軍事a>制度後創設。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8月18日,廣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轄下各地方軍隊名目取消,統一名為“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其中包括黃埔軍校的第一軍,建國湘軍為第二軍,建國滇軍為第三軍,建國粵軍為第四軍等八個軍。從這支軍隊的建立來看,是由國民黨建立的,屬於國民黨的軍隊。

需要說明的是,建立黃埔軍校和以黃埔軍校為班底的第一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建立的,但由於當時的共產黨員是一個人的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後才一起組建黃埔軍校的,所以國軍被視同是國民黨獨立建立也沒什麼不妥。

二、國軍是由國民黨支配的軍隊

由於國民黨是先建政府,即廣州國民政府,然後才組建軍隊的。所以1925年7月1日成立國民政府,7月6日建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並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統轄國民革命軍。而此時代表中國的還是北洋政府,廣州的國民政府只是國民黨造反時的地方政府。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基本屬性不是國家的,而是國民黨的。1926年北伐後,國民革命軍分別佔領武漢三鎮和南京上海。軍事委員會均隨國民政府遷徙而移駐。1927年3月10日,國民黨在武漢召開二屆三中全會,會中決定重設國民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作為國民黨的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並因此而導致了國民黨內部的寧漢之爭,由於國民黨蔣介石奉行的是“槍指揮黨”,有槍就是草頭王,最終以汪精衛、胡漢民為首的黨權敗於蔣介石的軍權。1928年2月2日,國民政府變更通過“軍事委員會隸屬國民政府,為國民政府軍政最高機關,凡屬國民革命軍之陸海空軍,均歸其節制指揮”的相關法律。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進佔北京,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獲得國際承認。1928年8月,國民黨第二屆第五次中央全會上宣佈撤銷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1928年10月8日,蔣中正竊取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職務,實際掌握國民黨軍政所有權力。從此黨政軍均集中於蔣介石一身,黨國黨國,黨就是國,國就是黨。也就是說,當時的國家軍隊就是國民黨軍隊,非國民黨的軍隊或軍事組織,都是非法的土匪或匪軍。國民革命軍始終在國民黨蔣介石的實際支配下。

三、國民黨在國軍中的組織

建軍初期的國民革命軍依照原蘇聯體制,在軍、師兩級設黨代表及政治部。1926年國民革命軍宣誓北伐的時候,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軍黨代表分別為:一軍繆斌;二軍李富春;三軍朱克靖;四軍廖乾五;五軍李朗如;六軍林伯渠;七軍黃紹竑;八軍劉文島。其中郭沫若、李富春、朱克靖、廖乾五、林泊渠都是共產黨人。1927年國民黨背叛革命後,在軍隊內清除共產黨人,軍隊內推行“黨團”制度,黨員“須聽命於黨團,遵守黨團的決議,沒有自由意志,不得自由行動。”(《中央週刊》第1卷第24期,1939年1月。)

說到國民黨在國軍中的組織建設問題,必須交代清楚國民黨的三大荒唐:

1、黨內戰爭 國民黨也講以黨治國,以黨治軍。但由於國民黨指導思想的三民主義,既寬泛而又無確切指向。民族主義,都是漢族沒話好說,民生主義,各方有各方的利益,少不得一番爭鬥,最關鍵的是民權主義,蔣介石要一統天下,地方派系要求“民權”,黨同伐異下,常常大打出手。現在人們一直熱衷於議論的軍閥戰爭,其實就是國民黨的黨內戰爭,譬如中原大戰,交戰各方的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都是國民黨黨員,蔣桂戰爭的李宗仁也是國民黨黨員。

2、俱樂部式組織 加入國民黨有如加入俱樂部,門檻很低而且出進“自由”。今朝因爭吵而被“開除”了黨籍,甚或被軟禁或被流放至海外了,明日因利益而握手言歡時,則仍可矗登黨內軍內高位。因為國軍實行“一長制”管理結構,軍隊的國民黨黨組織和黨員,除了特務式管控服從領袖之外,基本沒事可幹。基層黨員官兵,對長官的軍事行動是否符合三民主義,既無權過問,也懶得過問。

3、全軍黨員 抗日戰爭後,國民黨看到八路軍之所以作戰頑強,是由於黨員在軍隊中發生了戰鬥堡壘作用。於是國民黨也照瓜畫葫蘆,在國軍中大肆發展黨員,1939年3月,蔣介石通飭全國各軍事長官,一律恢復各級軍隊黨部,全體官兵均須集體宣誓入黨。1940年春,李宗仁在湖北老河口公園舉行的一次集體入黨儀式上,一次就吸收了1萬多名軍官士兵為黨員,其後幾天內,第5

戰區10萬官兵都成了國民黨員。抗戰時期國民黨400多萬軍隊黨員都是集體入黨的產物。由於“全體官兵皆黨員”,使國民黨在國軍中的組織有等於沒有,名存實亡。

四、憲政時期的國軍屬性

在蔣介石的操作下,1946年12月,制憲國民大會所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和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式中規定,本憲法在1947年12月25日實施,即在此日之前應當選出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和監察委員以便在行憲之後產生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行憲後,國民革命軍改組中華民國國軍,國軍實現軍隊國家化。由於此時國共內戰已經開始,所謂國家軍隊僅僅是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一家構成,蔣介石身兼國民黨委員長,國民政府總統,且拜“全軍黨員”的餘威,國軍官兵大多數都是國民黨黨員,事實上,非國民黨人員不能在國軍中任職,所以,名義上國家化的國軍,實際上還是國民黨的軍隊。

五、幾點特殊情況:

1、1912年的中華民國國軍,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隊,也稱為中華民國國軍,但此國軍非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

2、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新四軍。因國共合作共同抗日,通過整編的中國工農紅軍也稱為國民革命軍,但國共兩黨都知道對方不是“自己人”。

3、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和談時期,也曾設計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編成18個整編師,併入國軍之中。終因共產黨看穿蔣介石意在把共產黨的百萬大軍裁撤70萬人的意圖,並取締200萬地方民兵,取消共產黨地方政權而惱羞成怒,發動內戰作罷。

4、蔣介石死後,蔣經國在軍隊“國家化”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終使國民黨在“臺灣國軍”的地位日漸弱化,黨軍分離。到李登輝執政時期,非國民黨籍軍官獲得大量提升,甚至佔據高位。在實行比較名副其實的“軍隊國家化”後,國民黨的政權也丟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9d0r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