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國民革命運動是因為軍閥割據混戰引發的嗎

國民革命運動是因為軍閥割據混戰引發的嗎

國民革命運動指的是1924年至1928之間的一系列影響著中國命運程序的大事件的統稱。這次革命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也結束了中國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使民主主義在中國邁出了里程碑的一步。

國民革命運動是因為軍閥割據混戰引發的嗎

1924年1月份,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通過了兩個決議,即國民黨內部的改組以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行。孫中山在大會上針對推翻帝國主義和軍閥等發表了演說,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項政策,賦予了三民主義新的思想和含義。

1926年是國民革命的高潮,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並制定了“先定三湘,規復武漢”的策略。5月份,以葉挺的獨立團為代表的革命軍進入湖南,率先聯合唐生智所部跟軍閥部隊交戰。7月份,北伐軍主力進入湖南,不久便攻克了長沙,擊潰了湖南最大的軍閥吳佩孚的主力部隊。緊接著又進入湖北地區,於10月10日,攻克了武漢。

同時間,以蔣介石為總司令的北伐軍,進入江西地區,和孫傳芳所部激戰,在南昌地區反覆拉鋸,最終在南潯鐵路一戰中擊潰孫傳芳部,迫使孫傳芳逃亡南京。何應欽率領東路大軍,轉戰福建,進攻浙江,最後攻取南京。

在短短的9個月的時間裡,國民革命政府由原來控制的珠江流域一帶,已經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一帶,並擊潰了吳佩孚、孫傳芳等人的主力部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27年,新興的革命軍勢力分為兩南京和武漢兩部分勢力。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開始實施“清黨”運動,試圖將共產黨從革命隊伍中剔除。並在4月份發動了“四一二”事變,不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在7月份進行響應,發動了“七一五”政變。至此,寧漢合流。

同時,蔣介石和桂系首領李宗仁也發生了矛盾,爆發了蔣桂戰爭。而此時正和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交戰的北伐軍,已經被把張作霖逼出了山海關。但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張學良繼承其東北軍閥之位。12月,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東北易幟,投靠國民政府。但最終由於革命黨內部的分裂,造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國民革命的影響

發生在1924年到1927年間的國民革命運動,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與近代的辛亥革命相比,國民革命的影響更為重大而深遠,其意義在於沉重地打擊了把持近代中國政壇的舊軍閥勢力,為開啟民智、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在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場漫長的革命運動,也為中國民族的統一和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眾所周知,自清政府垮臺後,近代中國立刻陷入了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局面。各路軍閥為奪政權長期征戰的結果,就是讓黎民百姓身處水深火熱的無盡痛苦中,而國民革命的影響之一,便是在國共合作、建立兩黨統一革命戰線的基礎上,通過一場意義非凡的北伐戰爭順利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為近代中國結束軍閥割據,實現和平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國民革命有別於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運動。它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也是中國社會主要階層的聯合革命,更在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上掀起了有史以來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新高潮。

通過這場歷史變革,讓苦難深重的近代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禮,社會各個階層,尤其是知識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進步思潮的衝擊,從而為日後建立為愛國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這便是國民革命的影響。

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產生的,但主要分成主觀和客觀兩部分。

在客觀原因上,剛剛從封建主義走向資本主義的中國,反革命勢力強大,且大幅地超過革命勢力。光是奉系軍閥的常規部隊,就已經達到了數十萬,而北伐軍在最鼎盛的時期,也就十幾萬。雖然北伐軍在兩湖和江西先後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等大軍閥,但是軍閥勢力的強大,這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這些軍閥的背後,還有強大的帝國主義作為後盾,當北伐軍攻克南京時,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軍艦駛入下關江面,對南京成進行了炮擊,造成了兩千餘名南京軍民傷亡的“南京慘案”。

其次,如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先後在武漢發動“清黨”、“分黨”等政策,對革命黨中的共產黨進行了大肆捕殺,而此時蔣介石和李宗仁等人的政見不同,也發生了互相激戰,最終導致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

在主觀原因上,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共產國際對中國的國情不瞭解,他們按照本國革命的經驗,對中國革命運動作出了一些錯誤的指導,影響了國民革命的高層領導,尤其是共產黨的領導人的一些決斷。

以陳獨秀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將革命成功的希望寄託在了汪精衛、蔣介石等人的身上,主動放棄了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領導權,且忽視了群眾和農民的力量。

國民革命的意義

國民革命的意義深遠,對當時,甚至如今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國民革命發起的北伐戰爭,擊潰了盤踞在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幾個大軍閥,基本上結束了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打開了民主主義的新局面。1926年,以北伐總司令蔣介石為首的北伐軍,對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軍閥進行戰爭,使吳佩孚、孫傳芳等大軍閥結束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並把大軍閥張作霖逼出了山海關,導致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以及之後的張學良的東北易幟,歸附南京政府統治。直到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後,南京政府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全國。

軍閥的相繼敗亡,也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使得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思想和三民主義推向了全國各地。

在打擊侵略者方面,北伐軍在佔領各地後,相繼從侵略者的手裡,收回了大面積的租借,對英、美、日等國的經濟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並把企圖分裂華夏土地的陰謀徹底粉碎。在日後爆發的日軍侵華戰爭中,使各地軍事勢力有了統一的指揮。

對於中共中央方面,國民革命的意義在於中共中央將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普及到了群眾的心中,把馬列主義推向了整個中國,使民眾對共產黨有了一定的認識,擴大了影響。在這次運動中,使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的隊伍中,掌握了一部分的武裝力量,在日後和反革命的蔣介石集團的戰鬥中,也有了可以抗衡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48g6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