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東北野戰軍最難纏的部隊 韓先楚和旋風部隊

東北野戰軍最難纏的部隊 韓先楚和旋風部隊

“旋風部隊”的稱謂始於1946年的東北戰場,是由國民黨軍最先叫出來的,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的前身——東北野戰軍(此前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

東北野戰軍最難纏的部隊 韓先楚和旋風部隊

最早的說法出自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杜聿明“調離”東北,離職時說過一句話:“在這裡,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後來,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出任東北行營主任。陳誠到東北後,調兵遣將,排兵佈陣,聲稱“六個月內消滅東北的共軍”。韓先楚指揮的第三縱隊,和兄弟部隊一道,圍法庫,打彰武,活捉了國民黨軍新編第五軍軍長陳林達。陳誠離職時,在日記中寫道:“韓先楚是很難對付的‘旋風司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他的部隊。”

再後來,衛立煌接替陳誠經略東北戰場,也曾指揮部隊與三縱交手,他說這支部隊“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

再到後來,東北的國民黨軍第四綏靖區司令長官兼新編第六軍軍長廖耀湘,被第三縱隊俘虜後,當面對韓先楚說:“韓先生,三縱……解放軍的‘旋風部隊’就是閣下指揮的,領教了,領教了!”韓先楚卻不以為然,說:“什麼‘旋風部隊’?還不是你們嚷嚷出來的。”

這也應該是戰場上的對手第一次當韓先楚的面稱呼其率領的第三縱隊為“旋風部隊”。

縱橫東北

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是由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魯中軍區和冀熱遼軍區部分武裝力量發展起來的。

1942年8月,以八路軍山東縱隊機關為主,組建了魯中軍區,轄第一、第二、第三軍分割槽和軍區直屬團。1945年8月,魯中軍區主力部隊改編為山東軍區第三、第四師和警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1945年11月至12月間,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魯中軍區所屬山東解放軍第三師、山東軍區警備第三旅先後進至遼寧遼陽、鞍山地區。

1946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決定,由山東軍區第三師、山東軍區警備第三旅和先期進入遼寧瀋陽、本溪地區的原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割槽的第二十一、第二十三旅等部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程世才為司令員,羅舜初為政治委員。下轄第七、第八、第九旅,共2.6萬餘人。

第三縱隊先後參加了遼陽、本溪地區作戰、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作戰等戰役戰鬥。1946年冬,國民黨軍趁我軍在南滿落腳未穩之際,企圖將我軍趕進長白山高寒山區凍死、餓死、困死,而後進犯北滿。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與友鄰部隊一道,在敵強我弱、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絕地求勝,採取內外線密切配合的方針,在臨江、通化地區浴血奮戰,連續擊退國民黨軍3個主力師的4次猖狂進攻,粉碎了敵人“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企圖,一舉扭轉了南滿和整個東北戰局,改變了南滿和東北敵我力量對比,使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為發動遼瀋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7年9月下旬,東北解放軍發起秋季攻勢。此時三縱受領的任務是,殲滅開原縣威遠堡至西豐間的敵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幾乎與此同時,新任第三縱司令韓先楚在一個叫“小四平”的村莊走馬上任了。在韓先楚上任後的作戰會議上,對如何打這一仗發生了爭論。有同志認為應該集中全縱兵力,首先打擊、殲滅西豐之敵。韓先楚卻說,敵一一六師在開原以東的小鎮威遠堡,駐著敵一一六師師部、三四七團及輜重隊、特務連,而這裡只有臨時修築的野戰工事,守軍也只有一個營。我們長距離奔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用“掏心”戰術直插威遠堡,打掉它的頭!其他敵人一定會出援,我軍就可在半路上伏擊,將其各個殲滅。

兩個方案都有道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最後上報“東總”裁決。第二天下午,“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的覆電到了:“按先楚案實施戰鬥。”

於是,旋風颳起來了——9月29日,三縱各師團冒著冰涼的秋雨開始向攻擊和阻援地域運動。戰士接到的命令是——要快,要快!還要隱蔽行動,急行軍200華里,第二天凌晨進入指定位置。夜色中,三縱七師前衛二十團和縱隊炮團,陸續從威遠堡的山下通過,那裡的敵人毫無覺察。半夜時分,韓先楚帶指揮所抵近威遠堡,爬上距威遠堡1公里多遠的東山。這時部隊已做好戰鬥準備。天色漸明,國民黨軍駐地響起起床號聲的同時,三縱攻擊的槍炮聲響了起來。頓時,威遠堡火光閃閃,爆炸聲此起彼伏。

敵一一六師師長劉潤川聽到槍炮聲,連問什麼情況,當確認是共產黨的部隊來進攻時,說:“他們是從哪裡來的?難道插上翅膀飛來的?”他給駐西豐、蓮花街的三四六團、三四八團下令:立即趕來救援師部。又給友鄰的三十師、一三○師發報求救。他手下的兩個團接到命令趕來救援時,進入了三縱隊佈置好的伏擊地域。

在“繳槍不殺”的喊聲中,師長劉潤川跑進了一片高粱地裡,被三縱抓了個正著!戰後,他說:從戰術眼光看,你們可能打西豐,最厲害可能打頭營子(即郜家店),萬萬沒想到你們竟打到威遠堡來了——這一招太厲害了!威遠堡戰後總結時,第三縱隊政委羅舜初說:這一仗,韓司令用兵有獨到之處,不拘一格,有正有奇,我們要好好向他學習。旋風要刮起來,首先要有內在動力。

1946年7月,第三縱七師二十團三營的教導員馮凱參加師政工會議後,針對士兵成員的變化和普遍的思想狀況,在營裡組織了“誰養活誰”的專題討論,採取訴苦的方法,引導官兵用親身經歷控訴地主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剝削壓迫,開展“查忘本”和“復仇立功”活動,解決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問題,激發了戰鬥熱情,密切了官兵關係。他們的活動,先是在三縱引起強烈反響,後被羅榮桓等領導大力推廣,東北部隊的戰鬥力空前提高。後來,毛澤東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他們的訴苦教育經驗,轉發全軍,使其成為全軍性的新式整軍運動的起源之一。

在1948年秋天的遼瀋戰役中,三縱的旋風越刮越猛。他們與兄弟部隊一起,首克義縣,主攻錦州,會戰遼西,圍殲國民黨軍廖耀湘兵團,活捉廖耀湘。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三縱隊,屬東北野戰軍領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nmrl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