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細數當今全球最強的戰略轟炸機 美軍B-52領銜

細數當今全球最強的戰略轟炸機 美軍B-52領銜

從轟炸機誕生之日起,各個武器大國都在想像可以得到一種載彈量大,航速高,航程遠還不容易被敵人發現的轟炸機來作為殺手鐗做到“一劍封喉”。而戰略轟炸機也以此為目標經過多年的發展,最終達到了目前的水平。而現在的世界上除了B-2隱形轟炸機或圖-160戰略轟炸機這類先進武器以外,不少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的戰略轟炸機仍然在服役,比如B-52和圖-95等。而曾經作為老牌航空製造國,曾製造出“3V”戰機傳奇的英國也是自廢武功,只留下經典戰略轟炸機“火神”供人們回想當年軍用航空製造業還未萎縮的英國。

細數當今全球最強的戰略轟炸機 美軍B-52領銜

B-52戰略轟炸機

B-52轟炸機是美國空軍服役時間最長的亞音速遠端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遠端常規轟炸和核轟炸任務。1948年10月開始設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6月生產型B-52B開始裝備部隊,先後發展了A、B、C、D、E、F、G和H等8型。B-52於1962年10月停產,共生產744架。現在B-52和B-1B、B-2轟炸機一起共同組成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B-52,又名美國B-52“同溫層堡壘”(英文stratofortress)戰略轟炸機,是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亞音速遠端戰略轟炸機。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首批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發展了B-52A、B、C、D、E、F、G、H等8種機型,1962年停止生產,總共生產了744架。90年代是B-52轟炸機使用的鼎盛時期,有600多架B—52各型飛機在美國戰略空軍服役,以後大多數早期型別先後退役。現在有95架B—52H型仍在服役,與97架B-1B和20架B-2一起共同組成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機隊。B-52H是最後一種改進型,估計平均機齡也已達35年左右。轟炸機的正常壽命一般是30年,因此B-52已算是超期服役。B-52戰略轟炸機始於1955年開始陸續裝備美國空軍,是美國“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的主要機種之一。

該機型自50年代開始啟用,至今已經過多次改進,目前美空軍主要裝備的是B-52H,主要技術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產品。美軍不準備對其更換,因為不對稱戰爭該機型足夠使用,對大國又有B2隱形轟炸機。

圖-95轟炸機

圖-95是前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研製的遠端戰略轟炸機,北約代號熊”(Bear)。設計上採用後掠機翼,翼上裝4臺渦槳發動機,每臺發動機驅動兩個大直徑反轉四葉螺旋槳。機身細長,翼展和展弦比都很大,平尾和垂尾都有較大的後掠角。

1951年開始研製,1954年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首批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交付使用。早期型生產300多架,除用作戰略轟炸機之外,還可以執行電子偵察、照相偵察、海上巡邏反潛和通訊中繼等任務。[1]20世紀80年代中期,圖—95轟炸機又開始恢復生產,主要生產可帶巡航導彈的圖—95MC轟炸機和由圖—95改型的海上偵察/反潛機圖—142M3型。1992年停止生產。現約有150架圖—95M/K/MC仍在服役,與40架圖—160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端轟炸機和220多架圖—22M中遠端超音速轟炸機一起組成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機隊。

圖-95的研發始於1950年代,其原因是為了取代圖-4,以及圖-80(進化版的圖-4),甚至更大型的圖-85(圖-4的精裝版)。因為它們均不足以符合轟炸任務的毀滅/殺傷要求,尤其圖-85還無法與美國空軍當時的全天候轟炸機相較長短,因此蘇聯空軍高層在1950年對圖波列夫設計局提出下列要求:轟炸機必須在不重複落地加油的情形下至少要具備8,000千米的航程;轟炸機必須至少能攜載11,000千克的武器並且將它們傾倒在敵人的頭上。

從第一架原型機試飛至今,圖-95已走過了60年的歷史。可謂名副其實的“長壽馬車”。它的“長壽”原因有幾項:一是因為它的體積與滯空能力形成多種不同的功能性。以轟炸機的角度而言,圖-95稍微修改便又可做不同功能用途,可以作為運輸機、偵察機,甚至是軍用客機。

B-2隱形戰略轟炸機

B-2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美國諾思羅普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1979年,美國空軍根據戰略上的考慮,要求研製一種高空突防隱形戰略轟炸機來對付蘇聯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統。1981年開始製造原型機,1989年原型機試飛。後來對計劃作了修改,使B-2轟炸機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執行核及常規轟炸的雙重任務。

B-2“幽靈”(Spiri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也是唯一的大型隱身飛機。其隱身效能可與小型的F-117隱身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續航時間比先前的機種的持續時間都長的多。B-2只有B-2A型。

1997年,首批六架B-2轟炸機正式服役,而至今一共只生產21架。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若以重量計,B-2的重量單位價格比黃金還要貴兩至三倍(最初裝備時),成為單價最貴的作戰飛機。

1999年,在北約對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美軍多架B-2轟炸機由美國本土直飛塞國,期間共投下600多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是空戰中隱身性與準確性的一大革命。在2003年的演習中,一架B-2轟炸機一次投下80枚重達500磅(230千克)的JDAM,顯示出先進的“精確飽和攻擊”能力。

“火神”戰略轟炸機

“火神”戰略轟炸機是英國空軍裝備的唯一的戰略轟炸機。該機於1947年開始研製,1952年8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火神”戰略轟炸機有兩種型號:B.1和B.2。“火神”B.1戰略轟炸機裝備4臺“奧林帕斯”101或102、104型發動機,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產45架,現已全部退役。“火神”B.2型戰略轟炸機先是裝備4臺“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單臺推力7710公斤,後換裝“奧林帕斯”301型,單臺推力9070公斤。生產型於1960年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產50架,從1981年起,一部分“火神”B.2型戰略轟炸機開始陸續退役。

“火神”戰略轟炸機可攜帶21枚454公斤的減速炸彈,亦可帶核彈。飛機最大載彈量9500公斤。在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火神”戰略轟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在“勝利”加油機的配合下,經過3次空中加油成功地轟炸了馬島的首府斯坦利港,創造了老舊裝備在現代高技術戰場上成功運用的範例。

圖-160轟炸機

圖-160轟炸機(俄語:Ty-160,英文:Tu-160),北約代號:Blackjack(海盜旗),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端戰略轟炸機,原來用於替換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和Tu-95轟炸機執行戰略轟炸任務。它非常類似於美國空軍B-1槍騎兵轟炸機,它是蘇聯解體前最後一個戰略轟炸機計劃,同時是有史以來製造的最重的轟炸機,目前仍在生產,至少有16架正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西方於1981年首次發現圖-160,當時該機與兩架圖-144超音速客機一起停放在拉明斯克空軍基地。估計圖-160是在70年代初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首次試飛後開始設計的,大概在1976年進入全面發展階段,1981年12月首次試飛。1985年圖-160進入服役,1986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原計劃生產100架,後由於財政原因改為40架。到1992年初,已交付31架,據信到1992年末,該機產量滿40架後停產。

機身圓形細長機身,機翼與機身的交界採用融合體結構,併為減少雷達反射波作了修形設計。機翼與機身連線結構的前後各有一個長10米的彈艙。起落架可收放前三點式。雙輪前起落架向後收起。主起落架為小車式,每側有三對機輪。主起落架支柱向後收起,同時機輪小車沿著中間一對輪子的軸線旋轉90°,最後機輪小車與收起了的支柱平行地放置在艙內。彈艙內可掛多達16330千克的自由落體炸彈、短距攻擊導彈或巡航導彈(ALCM)。兩個武器艙內可掛旋轉式發射架,每個發射架可掛12枚RKV-500B(AS-16“反衝”)短距攻擊導彈或6枚ALCM,當前裝備的是RK-55(AS-15“肯特”)巡航導彈,將來用可超音速飛行的AS-19“科拉”導彈代替。巡航導彈射程在3000公里以上。

B—1轟炸機

B—1是美國洛克韋爾國際公司(前身為北美公司)研製於70年代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M為1.25)戰略轟炸機,它的設計源於60年代後期美國“先進有人駕駛戰略飛機計劃(AMSA)”。1969年開始正式開發,原型機試飛於1974年12月23日。1986年6月開始裝備美國空軍。美國軍方一直認為B-1B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戰略轟炸機,因為在各國現役的戰略轟炸機中,B-1B在航速、航程、有效載荷和爬升效能等各種技術指標都有較大的優勢。

B-1B是一種遠端、多用途、可變後掠翼的重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極限時速1320公里(1.25馬赫),續航能力為1.2萬公里,可從美國本土實現洲際飛行。B-1B被冠以“槍騎兵”(以行動快、火力猛著稱的十九世紀法國兵種)的稱號。B-1B有4個渦輪噴氣發動機。儘管其體形比B-52略小,但攜彈量卻比B-52還多。除了內彈倉可載34噸彈藥外,B-1B還可外掛26噸的導彈。B-1B還具備了一定的隱身效能,B-1B被雷達截獲的機身面積僅為1平方米,而體形相近的B-52則會被雷達截獲多達100平方米的機身面積。

B-1B裝有先進的地形跟蹤雷達,可持續判斷前方2.5公里範圍內的地形,然後由自動駕駛儀控制飛機與地面保持一定高度。因此,即使地形比較複雜,B-1B仍可以在離地60米的超低空實現高速飛行和作戰攻擊,當三個投彈倉同時開啟時,能在2秒內迅速將全部彈藥傾瀉完畢,然後高速逃離。

圖-22M“逆火”轟炸機

圖-22M為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雙發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北大西洋條約組織給予綽號“逆火”(Back-fire)。具有核打擊、常規打擊及反艦能力,能低空突防。1969年8月30日原型機首飛。1974年生產型開始交付。有M-1(預生產型)、M-2(首批生產型)、M-3(先進遠端轟炸及海上型)、MR(偵察型)、MP(電子戰型)等型別。截止1992年停產時,各型機共生產497架。21世紀初,只保留M-3型,主要裝備俄羅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1]之前有白俄羅斯、烏克蘭、蘇聯使用,現在只有俄羅斯(有162架)和印度(印度政府於2006年採購三架M3型轟炸機)使用。

圖-22M是前蘇聯第一種航程較遠的超音速轟炸機,據推測,其低空作戰半徑為1390公里,加上AS-6導彈的射程,圖-22M可以從前蘇聯西部基地利沃夫起飛,以低-低-低的作戰方式,用M0.65的速度飛行,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北約國家。其高空亞音速作戰半徑達3700多公里。如果空中加油,可以從前蘇聯北極基地起飛,攻擊美國本土的目標,然後飛回國內的基地。另外,圖-22M還可執行海上偵察和反艦攻擊任務。

圖-22M外形最大的特色無疑是其變後掠翼設計。低單翼外段的後掠角可在20-55度內變化,垂尾前方有長長的脊面。機尾有一個雷達控制自衛炮塔,裝一門23mm雙管炮。機腹彈艙中可掛12噸常規炸彈或半埋式攜帶一枚AS-4“廚房”空對地導彈,或在翼下外掛2枚AS-4或AS-6“王魚”空對地導彈,也可在進氣道下方掛架上掛12顆500千克炸彈。可作貼地飛行突防,是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先進機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yw7n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