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幼兒教育 >

讓寶寶知道什麼是謙讓

讓寶寶知道什麼是謙讓

“我的!我的!”這是寶寶最近的口頭禪。她的所有玩具、食物都不許別的小朋友碰一碰,別人的玩具、食物她看中的卻會搶過來。看著寶寶變成這樣,媽媽憂心忡忡,該怎麼辦才好呢?

讓寶寶知道什麼是謙讓

這說明寶寶自我意識正在覺醒,剛剛可以分得清楚你、我、他,也就是主體和客體。但對於主體和客體的意義和界限並不清楚,不能簡單地說這種行為就是“自私”。這些表現是正常的,也是他成長的標誌之一。發掘自我的過程,就是發掘一個人內在潛力的過程,讓寶寶從小養成和確立一種自我意識,對他們今後跨入社會、面對挑戰有莫大的幫助。

但人不能隔離於他人而獨自生活,群體社會需要彼此協調、互助和關愛。如果成天只是想著自己,會發展成為一個孤立、粗暴、冷漠的人。當代中國社會有它的特殊性,每戶人家大多就一個寶寶,所以格外寵愛。不像過去,有兄長陪伴,有弟妹需要照顧。好吃的優先滿足寶寶,玩具、食物,也都是寶寶一人擁有。這種獨生的狀態,需要正確引導,否則只會讓寶寶凡事只想自己,不顧別人。再加上缺少群體生活體驗,不會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往往會表現出自私的一面。

在寶寶心中建立起“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開始逐漸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中,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的存在,這是需要一段時間去調整的。媽媽要幫助寶寶慢慢擺脫狹小的“我”的空間,養成利他的思想和行為。

對待寶寶的“自私”行為,不能粗暴地呵斥或強硬地奪走他的玩具給別人,這種方式不會有真正的效果,甚至還會對寶寶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最合適的辦法,應該是大人的以身作則。媽媽要以自己與他人分享的實際行動來觸動寶寶,並且讓他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和樂趣。同時,在平時的教育中,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比如:去爺爺奶奶家吃飯,要求他“乖,不要調皮”(這是讓他更關注在“自己”身上);然而,如果說“這是爺爺奶奶喜歡的XXX,到時寶寶送給他們,他們會很開心的”。(這就是教他想到長輩,想到自己和長輩的聯絡)。經常這樣練習,可以在寶寶心中建立起他人,即客體的世界,內心開始考慮別人的感受。

讓寶寶學會謙讓

為了防止寶寶產生獨佔和搶先的不良心理,媽媽應該從小事著手,比如吃喝上開始進行教導。寶寶如果在吃喝之類的小事上都嬌生慣養且為所欲為,那麼在其他方面也只會想著自己,無視他人。媽媽如果要幫寶寶改掉這個毛病,最好在吃飯時,人齊了再一起動筷子,並且不可以優先挑取營養價值高的,或好吃的給寶寶,也不可讓他先挑選,才輪到別人。即使因為寶寶年幼,要多增加這方面的營養,也要告訴寶寶這是大家謙讓、關心他。別人需要的時候,也有這個權利。從小讓寶寶尊重長輩,謙讓小朋友,並及時地給予表揚來進一步正向鞏固他的這些行為。

只要媽媽平時多注意引導寶寶的日常生活表現,就能平穩度過這一階段,逐漸形成互助、分享的良好行為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

標籤: 謙讓 寶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jiaoyu/mzd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