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幼兒教育 >

養男孩 真的比養女孩更挑戰嗎?

養男孩 真的比養女孩更挑戰嗎?

男孩比養女孩更具挑戰性嗎?我想,是的,無論從家庭教養、學校影響,還是從社會期待上說,養育男孩確實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和包容。

養男孩 真的比養女孩更挑戰嗎?

隨著男女比例逐年的變化來看,根據2004年完全資料統計,截止到2004年,全世界的男女比例為1、4:1,據這個趨勢分析,估計在2050年,男女比例會達到1、74:1,也就是到2100年,會達到2:1左右。在中國,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2014年男女比例是1、17:1。那麼,男女比例的失調勢必會導致多種不良的社會現象,比如男性的婚配壓力、社會競爭壓力等。加之在傳統文化影響下,家庭及社會對男性期待和認同的壓力,使得男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之路更為艱辛。

癮君子,男性多於女性

2009年,“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釋出的《中國青少年網癮資料報告》同樣指出: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於沉溺於網路。男性青少年網民中上網成癮的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網民中上網成癮比例高出近5、6個百分點,在5%的檢驗水平下具有顯著差異。

“兒子愛玩電腦遊戲怎麼辦?”

父母要找一下孩子鍾情於電腦遊戲的原因。是因為平時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太少,還是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交流少,或是孩子的交際圈太過單一?如果孩子的生活內容單一,可以遊戲的夥伴少,或是跟父母交流的時候得到的回饋不是說教就是斥責,那麼孩子只能通過電腦遊戲豐富自己的生活。父母要找對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

除了網路成癮以外,在其它物質成癮行為上,男孩的比例也遠遠高於女孩。

在吸菸成癮行為上,對北京、上海等18省、自治區、直轄市213253名青少年的調查表明,男生吸菸行為遠遠高於女生:男生嘗試吸菸率是女生的2倍;男生現在吸菸率是女生的5倍;男生重度吸菸率是女生的6倍;男生首次吸菸年齡≤13歲的報告率是女生的3倍。

在飲酒成癮行為上,不管是我們的經驗還是調查資料都說明,男生的飲酒成癮行為遠遠高於女生,如江蘇省疾病控制中心2003年對5169名中學生的抽查結果表明,69、9%男生嘗試過飲酒,遠遠高於女生。

在吸毒等其它危害更大的藥物成癮上,男性的比例也遠遠高於女性。

情感脆弱,絕對不是女孩的專利。罪魁禍首:男孩必須比女孩更堅強、更耐搓

男孩看似堅強的外表背後,隱藏著脆弱的一面。男孩在情緒、情感上比女孩更脆弱。研究表明,從嬰兒時期起,男嬰比女嬰就更容易煩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女孩比男孩更好帶。生活中的一點點改變,比如環境改變、撫養人變更等,或者媽媽、爸爸稍微嚴厲一些的口吻,都可能使小男孩變得更煩躁不安。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想知道,在壓力情境下,男嬰是否更容易不安。她們將六個月大的嬰兒與他們的母親請到實驗室,在事先設定的情境中玩耍並進行錄影。首先,母親給嬰兒看玩具並與嬰兒說話;然後,母親停止與嬰兒玩耍並板起面孔以使嬰兒煩躁不安。接下來,母親要儘可能地安慰嬰兒,撫摸嬰兒,注視並跟嬰兒說話。

實驗結束之後,研究人員慢速播放錄影帶,分析嬰兒和母親的表情及行為變化。結果發現,男嬰哭泣和煩躁的次數更多,表現得更為憤怒,他們要麼比劃著想讓母親抱自己,要麼在椅子上動來動去好像要逃走。而且,在母親試圖安慰他們的時候,男嬰也表現得更難平靜下來,母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讓男嬰高興起來。

“我的孩子快6歲了,膽小,害怕與人交流,有攻擊性,易怒,我現在已經意識到問題,所以現在儘量不跟孩子發脾氣,像我家孩子這麼大了,對於動不動就用哭這一招,我該如何處理?”

哭是孩子宣洩情緒,表達需求不被滿足的一種方式,媽媽對於愛哭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抱抱孩子,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感到委屈”諸如此類理解孩子的話語,也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發洩情緒。等孩子的情緒稍微平復後,媽媽可以問問孩子:“你遇到什麼困難了嗎?”或者“你願意跟媽媽說說你遇到的問題嗎?”諸如此類有利於深入瞭解孩子的問話。然後啟發孩子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如果孩子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媽媽可以提出1-2個解決方案供孩子參考,讓孩子選擇要怎樣解決。如果孩子偏於膽怯,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解決遇到的困難。

情感表達能力,男孩遠遠不及女孩。罪魁禍首:男兒有淚不輕彈

研究者已經發現,嬰兒初生幾個月大時,男嬰比女嬰更能表達自己,但是當男孩到達就學年齡時,他們表達情緒的能力下降,甚至已經隱而不顯。男孩子五六歲時,與女孩子相形之下,就顯得更不會向父母師長表達他們的失敗或鬱悶。

男孩研究專家波拉克給出兩點解釋:第一個原因,是在培養堅強男孩的過程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使用羞辱的手段,讓小男孩為自己的情感表達感到丟臉,特別是對脆弱、害怕與絕望的感覺有罪惡感。第二個原因,是男孩與母親之間的過早情感分離,使男孩的心理受到創傷,從而影響其情感發展。

英國精神病學家瑟巴斯汀·克萊默指出:“社會對於男人有著更大的壓力,人們看不慣男子漢的軟弱,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表現出脆弱的一面,所以還是小孩子時,男人就有著很大的壓力,他們更加敏感,並在兩歲以前就壓制住了許多天性和本能。”

“兒子今年十一歲了,說話都帶刺,是不是判逆期到了?”

是即將進入或已經進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是會比較叛逆的。跟青春期孩子交流要有些技巧。

首先,家長要把孩子的表現當作他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表現,在心裡真正接納孩子跟小時候的不同。

第二,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

第三,我們說言多必失,批評、指責、抱怨、嘮叨、威脅、懲罰這些會傷害孩子的內容大多時候都會在語言中,所以要少說多聽。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時候是在尋找一個傾聽的物件,因此你仔細認真的聽孩子說話,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支援,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給一些簡單的迴應和簡單的評說足夠。

第四,說出你對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說話的感受即可,不要長篇大論地告訴孩子如何去做。感覺現在的孩子對大道理懂得比家長還要多,因此你的話他可能壓根就聽不進去。他只是想讓你表示一下認同而已,而你的認可已經讓他滿足。

第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切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努力把自己傳遞愛的方式調整到孩子的頻道上,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給他。

第六,青春期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的“親密接觸”的,比如擁抱、摸摸頭、親親額頭等等。畢竟孩子的成長是延續的,小時候你一直跟他很親密,就因為孩子長大了,就不給了,他也會失落。

總的來說,跟孩子溝通要建立在滿足孩子渴望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上。

各種行為問題,男孩發病率明顯高於女孩。罪魁禍首:先天基因影響

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主要是注意力缺陷障礙,常見於學前期和國小生群體。國外資料顯示多動症的患病率約為5~10%,我國的調查資料顯示多動症的患病率約為3%。多動症兒童男孩遠比女孩多,美國心理學會2000年的權威資料指出,多動症的男女比例為2:1~9:1。國內有學者指出,男孩與女孩患多動症的比率為4:1~9:1。

學習障礙:患各種學習障礙的兒童,男孩也遠遠多於女孩。國內外的統計資料不盡一致,但都承認一點,那就是男孩發病率遠遠多於女孩。我國學者認為,男孩與女孩患學習障礙的比例可能在2:1~6:1之間,其中,在最為普遍的閱讀障礙上,患有嚴重閱讀障礙的男孩是女孩的3倍多。1993年的臺灣普查結果也顯示,學習障礙男生多於女生,高達4倍之多。

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自閉症的主要症狀是自閉症兒童不與他人交往以及建立正常的社會關係。自閉症患者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用語言、表情、動作跟他人甚至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兒童自閉症的發病率約為1~2%。男孩更容易患多動症,國外學者指出其發病率男女比例為3:1~4:1,在我國男女患病率之比為6:1~9:1。

“一個朋友的孩子(男孩)4歲了,他就只會叫爸媽,最近他被查出了自閉症。朋友都要崩潰了。”

自閉症是一個醫學名詞,又稱孤獨症,被歸類為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自閉症具有家族遺傳傾向,或者媽媽孕期、產褥期、嬰兒出生後受疾病感染,影響到腦神經發育所致。自閉症很難治癒,只能通過長期的康復訓練改善患者的症狀,建議孩子的媽媽遵醫囑給孩子服藥和訓練即可。

國外有一種稱為兒童心理指導所的機構,它是由兒科、精神科、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工作者共同主持的。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存在某些行為問題,便可帶領小孩去這種機構,讓專家們檢查、診斷、治療或提供諮詢。法國巴黎有一所著名的兒童心理指導所,曾報出,1971~1980年在他們那裡就診過的6000餘名兒童的資料,其中包括許多種類的行為問題,比如神經質、貪食、異食、厭食、夜驚、夢魘、遺尿、口吃、緘默、咬指甲、面肌抽動、說謊、逃學、打架、多動症、強迫行為以及癔症等。並按照他們的就診原因——行為問題,作了性別比較。發現只有癔症一項,是女孩較多,其餘的行為問題都是以男孩為多。尤其是口吃、遺尿、說謊、逃學、打架、面肌抽動和多動症等,男孩所佔的比例更為突出。

以上這些資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而是真真實實擺在那裡的。所以,養育男孩的父母,要更加註重教養方式。總的來說:母親,要做好男孩的“安全島”(可以回覆“目錄”,在“安全感”部分看到更多文章);父親,要做好男孩的“角色榜樣”,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男孩3歲以後,父親角色比母親角色的引領作用更重要(可以回覆“目錄”,在“爸爸育兒專題”和“父親捲入專題”部分看到更多文章)。

Tips:兒童的行為問題分類

1、生物功能行為問題,如遺尿、多夢、睡眠不足、夜驚、厭食、挑食等。

2、運動行為問題,如兒童擦腿綜合徵、咬指甲、吸吮手指、咬或吸脣、活動過多等。

3、社會行為問題:如破壞、偷竊、說謊、攻擊等。

4、性格行為問題:如屏氣發作、驚恐、害羞、憂鬱、社會退縮、交往不良、違拗、易激動、煩鬧、膽怯、過分依賴、過分敏感、嫉妒、發脾氣等。

5、語言問題:如語言發育落後、口吃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jiaoyu/rddg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