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名人養生 >

大作家魯迅的“三味”人生

大作家魯迅的“三味”人生

目錄:

大作家魯迅的“三味”人生

第一章:掃除膩粉呈風骨——魯迅的“三味”人生

第二章:阿德勒的精神處方

第三章:國醫大師方和謙:一粥一飯皆養生

我們每個人都是讀過三味書屋的,對它的作者魯迅先生是非常的熟悉。這麼一個文學界的巨人,他的養生觀點是什麼樣的?大家一起來看看魯迅的養生“三味”吧!

掃除膩粉呈風骨——魯迅的“三味”人生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童年時代的精神搖籃。

我們追尋著一個偉人的足跡,品味著他的英明預言:“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古人說的“三味”僅指讀書,是狹義的。從廣義而論,泛指的是人生。

關於“三味”的含義,現在有一種確切的解說,為魯迅的恩師壽鏡吾先生後代所證實,即:“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這也是紹興壽氏家族的一個傳統的經典訓示。

“三味書屋”對先生的啟蒙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讓他懂得了什麼是“立人之本”?

布衣、菜根、詩書,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此“三味”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之根柢。

魯迅說:“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蓮蓬人》)。他是在宣告人生的返樸歸真以及精神的天長地久。

“布衣暖”,是說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作老爺。

魯迅從小就關注與同情老百姓,對社會底層的生活十分熟悉,他的小說就屬於“布衣文學”,其主人公都是一些普通的小人物。他心繫民眾疾苦,“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他的心懷中,有一個博大的“愛”字。

魯迅說過:“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然而不是堅苦卓絕者,也怕不容易做;不過事在人為,比空等天賦的天才有把握。

這一點,是泥土的偉大的地力,也是反有大希望地方。”(《未有天才之前》)

他還非常感嘆:我不願做“名人”了,一做“名人”,自己就沒有了。

魯迅自己一生乃布衣之士,從不謀求身外之物。

他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蓋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他正是這樣的“中國的脊樑”,也是無愧於“民族魂”稱號的!

正是:布衣常著歲寒身,一縷一絲若暖春。

自在平凡心存愛,長留世上誦清芬

“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不羨慕山珍海味的享受;

一生簡樸的魯迅深知“大味至淡”,他喜歡吃帶泥土氣味的農村食物,鍾情於家鄉的烏乾菜與臭豆腐,從不重視燕窩。銀耳、牛奶之類的高階滋補品。

為了工作,他喜歡吸菸,但只吸最便宜的“品海牌”。

他的穿著十分簡樸,甚至冬天不穿棉褲,全然沒有一點作家的派頭。

許廣平說,他的生活習慣一直保持著學生時代的簡單樣子。

魯迅說,人生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並且指出:“我之所渭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野草》是先生的經典散文,他稱自己是“散文式的人”,充滿了一種天性與真趣。

其中有一篇《過客》,寫的就是自己——黑鬚、亂髮、衣褲破舊、赤足、若破鞋、眼光陰沉。困頓倔強——“執著,堅定地、不知叫轉地走去!”

正是:菜根咬定立人間,大味其中意趣酣。

貴樸輕奢情莫忘,清淡天真系良緣。

“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魯迅主張“嗜好的讀書”,從小養成自主抄書的好習慣,能將中同傳統文化讀深、讀透、讀通,繼而反思不已,棄舊圖新。

“只有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魯迅先生總是“廢寢忘食,銳意窮搜”,為查閱、整理、校勘、研究資料鍥而不捨、四處奔波。

愛書的魯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讀書藏書之豐、涉獵範圍之廣令人驚歎。終其一生,可以說是“生命不息,談書不止”。

魯迅瀆書寫書,無不體現出他對社會民生、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關注與思考。我讀我心,勇擔道義,血薦軒轅,執筆如劍——這正是魯迅“讀書滋味長”的全部意義。

魯迅一生嗜書成癖,據《魯迅日記》載:從1921年劉1936年,他先後購入的書有14000多冊,共支出10913.65元。,

魯迅的著作猶如百科全書,文哲史地醫政皆備,這是一位文化巨人,他屬於中國,同時也是屬於世界的。

正是:詩書有伴好時光,立言不朽日月長。

益智佳餚品鮮美,養心更是卻老方。

“三昧”的師訓,薰陶著他的心靈,化育著他的生命,演繹出先生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一喜一怒,讓他的人生充滿“三味”那種純粹的本色,、

關於教育,魯迅指出:“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

魯迅在思考:要振興民族人業,重建民旅文化的輝煌,“當稽求既往,相度方來,掊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排眾數。”

豐子愷先生說過,一個人格之鼎有三足,乃真、善、美也。魯迅的“三味”猶如“三足”的鼎立,將一個大寫的“人”字載入了史冊。

“三味”是三位一體的,缺一不可。立人為本,我們豈能忘本。

當人們回首生命的歷程,返璞歸真的“三昧”意境如此令人感慨萬分,這區區十一字,真乃生命之徹悟也!

魯迅的“三昧”立人,是鑄造一個“民族魂”的根基。

今天,我們從中應該得到啟示,大力弘揚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陶冶個人的情操,遵循“三味”人生的大道,從中使自己可以受益終生。

阿德勒的精神處方

世界著名的精神醫學家亞弗烈德·阿德勒常對那些孤獨者和憂鬱症患者說:“只要你按照我這個處方去做,14天內你的孤獨憂鬱症一定可以痊癒。這個處方是——每天想想,怎樣才能使別人快樂?讓別人感到人世間的愛心力量。”

那就讓我們共同分析一下這個處方的妙諦真理吧。

其一是,我們之所以抑鬱苦惱,悲觀沮喪,那是因為我們的“比較系統”陷入了一個誤區。

即在物質、權力、名聲,以外在的“成功標準”去比較,這樣一比,可能這輩子也不算成功。

如果你實在要比,那就同那些暫時還不如我們的人去比,他們可能在才華、學識、人品各方面都超過我們,可在物質生活方面還不如你,你此時是否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你或許譏笑這是阿Q精神。可賈平凹先生說過:“不求人謂之富,不屈人謂之貴。”我以為,知足者富,自尊者貴。難道你能給富貴制定一個科學的客觀標準嗎?它只能是一種內在的自我滿足感。

當你轉向比較後,你就會頓時生出同情心、慈悲心、愛心。當你以善良的仁慈心去幫助別人時,你還會對自己的處境耿耿於懷嗎?

你或許會說:“我自己還不富有,還不快樂。怎麼去幫助別人?”古人云:“待己有餘而助人,終無助人之時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有餘呢”只能在“當下”。有餘,又分為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兩種。給予和幫助別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關鍵就在於一個人的心態,是“利導思維”,還是“利弊思維”而已。如果你具有光明思維,那不但可以傳遞快樂,甚爭還可以“製造快樂”。當你傳遞快樂或製造快樂時,你怎麼會生氣呢?你怎麼能抑鬱或憂慮?

其二是,戴爾·卡耐基曾說,再聰明的人也不能在同一時間內想兩件事。

當你全然地向別人施以愛心時,你的內心是喜悅的、充實的。就像一個房間,“開啟門窗後,光明進來了,黑暗就無處藏身了。當你每天都堅持去做關愛別人的事情時,你的心態、行為、人格就改變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新的“神經鏈”,形成新的好習慣。

其三是,當我們能每天注意別人時,這時你就會在“潛意識”中將“自我中心意識”轉變為“利他中心意識”

這正暗合了老’嚴所說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哲理。 一個“物我兩忘”的全然的人,怎麼能不健康,怎麼能不長壽呢?

其四是,當你不斷地施愛於人的時候,別人也一定將愛反饋於你。

從此就形成一個“良性迴圈”,你送人以玫瑰,別人回報丁香、茉柚……整個世界就會色彩紛呈,芳香四溢。

其五是,當你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充實和忙碌時,你還有時間想那些不如意、不盡意的事情嗎?世界上之所以有煩惱,是因為你t時間去想那些所謂煩惱的事情,日本森田先生創立的“森田療法”,就是讓人“為所當為”,整日忙碌起來。當一個人心無旁騖去做一件事時,他還有時間去想自己快不快樂嗎?在那專注的時刻,時間和空間似乎都不存在了,你已經快活在幸福之中了。這在心理學上也稱為“作業療法”,它是對抗、消除憂慮的有效良方之一。

一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人常患有“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軍醫就讓“讓他們忙著”來治療。除睡覺以外,每分鐘都讓他們活動,如釣魚、打獵、打球、拍照、種花、跳舞等,根本不給他們時間I去想那些年的經歷……

戴爾·卡耐甚說:“我們不忙的時候,頭腦裡常常成為真空。這時,憂慮、恐懼、憎恨、嫉妒、羨慕等情緒就會填充進來,進而把我們思想中平靜的、快樂的成分都趕出去。”

現在,你明白了吧?我們凡夫俗子不是禪學大師,頭腦中不是充滿歡樂,就會充滿憂鬱、思慮、嫉妒、恐懼等負面情緒,很難保持心平氣和的清靜無為,所以聰明的人就會施以及時填充的對治之法。

詹蚶斯·馬竭爾說:“憂慮最能傷害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以後。這時你的想像力開始混亂,使你把每一個小錯誤都加以誇大。你的思想就如同一輛沒有裝貨的車子橫衝直撞,撞毀一切,甚至將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忙於幹任何有意義的事。”

著名詩人亨利·朗費羅年輕的妻子不幸因燒傷而死,他幾乎發瘋。幸好他有三個幼小的孩子需要他照料,於是,父兼母職,他帶他們散步,給他們講故事,和他們一起嬉戲,並把他們父子間的感情寫在《孩子們的時間》一書裡。他還翻譯了但丁的作品等等。忙碌使得他重新獲得思想上的平靜,走出了困境……

如果現l在恰好時運不濟,情感失落,或者偶然面臨種種不幸,請你一定要試試上述方法,並且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下來,這不但能在2周,至多3周的時間內消除你的抑鬱、焦慮等精神症狀,而且還會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堅忍的毅力,這些優秀品質將成為你一生寶貴的財富,使你受用無窮。

國醫大師方和謙:一粥一飯皆養生

方老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從醫60餘年,臨床療效卓著,求醫問診者甚多,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醫療保健的特邀專家,被譽為“當代中醫泰斗”。在處方用藥中,方老堅持一切從病情需要出發,辨證合理,用藥少而力專,主張一病一方。並且,他很少用貴重藥品,力求簡、便、廉地解決問題。方老擅長治多種疑難雜症,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膽系統疾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方老可謂獨步天下,這從他在“非典”突襲我國時立下的汗馬功勞可見一斑。

一簞食,一瓢飲,樂在其中:簡單生活方為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之道中,最講究的就是“養心調神”。《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保持恬淡寧靜的心態,使真氣順應規律的變化,精氣和神氣不要外洩,就什麼病都不會生了。方和謙教授所倡導的“簡單生活”養生術與此可謂一脈相承。

方老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藏著不少養生智慧,《論語》中所說“一簞食,一瓢飲,樂在其中”的生活理念,就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法則。這種簡單的生活,能夠讓人平心靜氣,不為過多的慾望所累,真正使自己的人生過得健康、有品質。

只有簡單著,才能從容著、快樂著。不奢求華屋美廈,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時髦,不扮貴人相,過一種簡單自然的生活,外在的財富也許不如人,但內心可以享受充實富有。當然,簡單生活不是吝嗇,不是“苦行僧”,而是最自然的生活,有勞有逸,有工作的樂趣,也有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及自由活動的閒暇。

結語: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說的實在是太有道理了,人就是知足才能常樂嘛!(文章原載於《自助養生》,刊號:2012.02,作者:那秋生,李增黌,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mingren/dlrx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