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嬰幼兒 >

專家解析 寶寶的性別誰來決定

專家解析 寶寶的性別誰來決定

目錄:

專家解析 寶寶的性別誰來決定

第一章:專家解析 寶寶的性別誰來決定

第二章:培養孩子學生

第三章:開啟寶寶說話的“小開關”

很多人都認為兒童的性別是可以決定的,這是真的嗎?我們能決定孩子的性別嗎?如何培養孩子讓他健康成長呢?如何教寶寶說話?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一一解答,快去看看吧。

專家解析 寶寶的性別誰來決定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將可能直接影響全球新生嬰兒的性別比例——女孩兒遞減,男孩兒遞增。當那些微小的放射性粒子進入大氣層,再隨著大氣環流擴散至世界各地時,結果將是,一輪男嬰出生高峰期的降臨和新生兒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調。

當X染色體“被輻射”

德國慕尼黑赫蒙霍茲衛生與環境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分析了美國和39個歐洲國家,包括1975年-2007年的完整人口資料後,發現了一個蹊蹺的現象:1964年—1975年間,歐美所有國家的男嬰出生率都高於女嬰。他們同時發現,在1986年後,許多東歐國家也開始出現類似現象。

為什麼在這兩段特殊的時間點,男嬰出生率會集中上升?那時我們的世界分別發生了什麼類似的事件?一個想法蹦進了科學家們的大腦——核輻射。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原子彈實驗風起雲湧。可以想見,當時那些放射性粒子如何無聲無息進入大氣層,再如何跟隨著氣流自由擴散至全世界。

而1986年以後男嬰增加,更可能是受到切爾譜貝利核事故的直接影響。一個有力的證明就是,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越近的國家,男嬰劇增的現象愈加明顯。

科學家發現,是核輻射損害了精子中的X染色體。

儘管在正常環境下,男嬰出生率也會略超過女嬰,大約為105:100,可一旦受到核輻射影響,這一比例將上升近1%。這聽起來似乎微不足道的1%的影響,可以持續多年。

科學家們預言,不久前的日本福島核危機,將導致另一輪男嬰出生高峰期的到來,特別是在日本和美國西海岸。

“熱男冷女”靠不靠譜?

眾所周知,胎兒的性別取決於男性精子的型別。女性卵子中只有X染色體,男性精液中有攜帶X染色體和攜帶Y染色體的精子,簡稱X性和Y性精子。如果X性精子與卵子結合便生女孩兒,而Y性精子與卵子結合便生男孩兒。

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溫度對於準父親精子中X染色體、Y染色體的不同影響,能反映在即將出生嬰孩的性別上。他們的結論是:男嬰和女嬰的出生率將隨著一年四季的轉換而改變。

為了瞭解氣溫是否真真切切她影響嬰兒的性別,德國明斯特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德國1946年—1995年每月的氣溫跟德國同期的出生記錄作了比較,結果發現,生男生女跟受孕前一個月的氣溫有關。如果你想要男孩兒,那麼最佳的受孕時間大約是在最熱季節過後的一個月。要是你想要女孩兒,那應該等到寒冷季節。

研究人員猜測,當準父親的精子開始成長時,氣溫會對它們發揮作用。炎熱天氣對帶有X精子的破壞可能比對Y精子嚴重,因此,夏天受孕的媽媽們懷上男孩兒的概率較大。當然,這一結論不能涵蓋那些長期居住在熱帶地區,早已適應當地氣候的人們。

生男生女,太陽是關鍵?

俄羅斯科研人員決心拋開現存的各種演算法和說法,從地球物理學的嶄新角度來研究胎兒性別預測。他們老老實實根據工具書查出1914車—1979年間不同人受孕日的地磁場情況。結果出乎意料,受孕時刻地磁攝動情況,真的跟未來孩子性別有著某種聯絡——在地磁活動減弱的日子裡受孕,男孩兒同女孩兒出生率的比例是16:10,而當地磁場波動的曲線圖達到最高極限時,男孩兒和女孩兒的出生率比例是10:150。

地磁場和太陽等離子流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地球周圍生出一個被稱之為磁層的空間。在地磁層的內界,是地球大氣層被太陽射線電離的部分——電離層。人類就生活在被這兩個外殼所包裹的底部,進化發展與電磁空間的攝動絲絲相連。

原來,太陽才是生男生女的關鍵。究竟地磁攝動是怎樣影響生殖細胞的,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統一的定論。一種新穎有趣的說法是:之所以地磁活動越強,女孩兒出生率越高,是人類肌體趨向穩定的需要。

男性和女性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被賦予不同使命:女性求穩,男性求交。每當外部條件不佳,比如地磁場攝動水平上揚,會對肌體造成一種負面影響,肌體便啟動自己的防護機制,為生殖細胞提供生女孩兒的先決條件。

靠吃,基本沒譜

氣溫、核輻射、地磁運動……這些大自然裡太過玄虛的事物我們無從把握。於是,有人將眼光投向了貌似最為簡易的食物上。

國外有一本名為《嬰兒性別選擇》的書介紹說,在鹼性環境中含Y染色體的精子比較活躍,容易優先受精生出男嬰;反之,在酸性環境下含有x染色體的精於就優先受精生出女嬰。如此一來,飲食上有所側重,似乎生男生女便不成問題。

不過,味道酸即酸性,味道鹹即鹼性——這樣的味覺判斷靠譜嗎?恐怕不行。更何況,所吃的食物也並不能改變人體的酸鹼度。人體生理需要的pH值被穩定保持著,體內有一些緩衝物質,可以防止人體受外來因素影響而使酸鹼度發生急劇變化。另外,恐怕也沒有哪位健康的孕婦情願為了生男生女一事,肯去冒酸鹼失衡甚至脫水患病的風險。

話說回來,或許,真有一天,我們可以實現控制自己未來生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不過現在顯然還不是時候。

培養孩子學生猛

現在的孩子太“綿”了,少了很多野氣,很乖很順很聽話?換句話說,你的孩子除了學習,就不知道當班幹部的滋味?任何事只知道聽從別人的管理和指揮?你的孩子根本就不知發飆、拒絕是何物?你的孩子得到不公正待遇時從來不會反抗?將來也許他們就OUT了。我主張培育一個生猛的孩子,很會表現自己,表達自己,追求自己的需要,能聰明地滿足自己的需要。

生猛孩子畫像

1.敢表現敢表達敢“領導“別人。

2.敢在外面適度”發飆”。

3.騎車游泳打球樣樣玩得轉,學習之外常常很“瘋”,陽光健康。

4.會聰明地偷懶。

兩件“生猛”小事

場景一:學校管理很嚴,學生要外出得班主任籤條,但程欣中午特別想吃學校門口的炒米粉,如果換作很聽話的孩子就算了,不能違反規定。但是這個孩子不一樣。她向其他同學借了一張條子,混出校門吃了一碗米粉,然後很快返回學校。學校的規定也遵守了,自己的願望也滿足了。

評價:這樣的孩子很生猛,很懂變通,很會想辦法去滿足自己的願望。在規定的範圍裡能靈活掌控,不被規則束縛。

場景二:某心理學家很懂教育方法。有一次,他發現女兒做作業時房間很熱鬧,原來,她邊做數學題,邊聽英語聽讀練習,問她,答說:一心要會二用。數學題也做了,英語聽力作業也完成了,高效。這位父親並未指責,而是大加讚賞。能一心二用並不見得不好。這個孩子還發明瞭很多省時省力的方法,比如作業做不完,但想看電視里科教節目《恐龍》時,就背對電視,一邊做,一邊聽電視。她的成績一直不錯,不是死學,而是自己尋找適合的辦法高效愉快地學。

評價:尊重孩子探索的權利,她們會找最簡單最偷懶的方法,其實也沒哈不好,你看到的是天花板,是紀律規則,孩子看到的是省時省。生活的最高準則是不費力但討好。完成事情不止一種方法。

生猛的孩子培育指南

◎鼓勵孩子當“官”◎

在學校勇於爭取擔任各種班幹部。學習不拔尖?沒關係,可以當勞動委員、組織委員或者體育委員什麼的,別小看這芝麻官兒,對孩子的交往和應對,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都是很好的鍛鍊。為什麼有的孩子看起來說話做事那麼得體,而有些孩子太小兒科?就在當沒當過“官”。唐英的女兒就是班上的音樂課代表,每天領唱,小模樣領導力十足,其實她的歌兒唱得並不是最好的,但是敢唱就是能力鍛鍊,敢開口就很生猛,你可以不是最好,但敢表達就有機會脫穎而出。梅清的孩子是學校的小主持人,成績只是中上等,但相當相當自信,小小人兒一點都不怯場,又是一枚“生猛“漂亮的女孩。這樣的孩子,將來你幾乎不用擔心她的生存能力,主動積極本身就是一個人最好的氣場。黃雲的孩子是班上學習委員,改卷子,抱作業本,樓上樓下地跑,小小年紀懂得為老師分擔,你認為影響學習?完全沒必要,她多一些跟老師的溝通和交流,才知道如何能高效學習,一天到晚死板板呆在自己圈子裡的小孩,肯定成不了大器。

◎敢於說“不”◎

在學校裡敢適度發飆,而不是純粹聽話的小綿羊。遇到別人受欺負時,敢主動“出頭”。這個出頭不是說硬碰硬,而是學會聰明地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能力,做這樣的事情多了,孩子身上的正面能量就會很足,自信和生猛就會不斷增強。蔡波的媽媽講過這麼一件小事,有一次,蔡波在老師講課時,就指出了老師一個不對的地方,老師居然很高興,誇獎他聽得認真。你得知道,權威並不總是對的,要敢於說“不”。

◎鼓勵孩子愛運動◎

游泳騎車樣樣都會。你看到的他們,學習之外都是在動的,而不是文文靜靜坐著不動的。什麼都會點,才能鎮得住人,時不時露一手兒。一位十五歲少年的媽媽,說自己最喜歡看到的情景是兒子和一幫同學打籃球:看上去真陽光啊,蠻舒服的,搶球時特別帥氣生猛,你再試想,一個戴著高度近視眼鏡,文靜不多言的男生站在一邊,是不是一下被比了下去?

◎允許孩子適度表達性感◎

有些半大的孩子開始注意外形了,愛漂亮扔酷,有些家長在這些方面很打壓,認為分心,其實這樣反而很不好。青春是一種能量,男孩就要帥氣,女孩就要漂亮,要給他們這種認同。你的孩子很青春很生猛。有什麼不對?

開啟寶寶說話的“小開關”

媽媽們會深有體會:孩子兩歲左右會“唧唧喳喳”地一天到晚吵個不停,想睡個覺也難!其實,這是好事,說明寶寶說話的“小開關“打開了。

這裡提到的說話的“小開關“,指的是兒童語言發展中出現的詞彙爆發現象。

一般來說,寶寶的語言發展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寶寶對語言的理解,二是語言的表達。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大概出生後6個月時,大人間”燈在哪裡”,寶寶就會抬頭看屋頂上的掛燈,再大一點時候還會用手去指;到1歲左右,家長說“把媽媽拖鞋拿來”,寶寶就會去把拖鞋拿過來。這就是寶寶對語言的理解。

而語言的表達也有跡可尋。在1歲多的時候,寶寶就會自發地說第一批詞了:重要的熟悉的人物,如爸爸、媽媽;會運動的物體,如球、貓;熟悉的行為動作,如抱抱、再見;還有一些熟悉的行為結果,如燙、髒、溼、熱等。

當然,這些詞不是一下子都會說的,寶寶剛開始僅會說幾個單字,便“靜止”下來,不再增加。直到某一天,大多數孩子在1歲半至2歲左右,詞彙量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多,呈爆發狀態。

家長們會問,怎樣才可以幫助寶寶開啟說話“小開關”?答案就是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目前,很多家庭裡存在一種以上的語言。一般來說,兩種語言環境(如普通話、方言)對孩子的話言發展影響不大,而當存在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語言時(如普通話、方言、英語),孩子在語言發展上就會有所遲疑。因此,語言環境要相對單純,最好選用一種語言為優勢語言。

同時,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應儘量使用簡短、準確的語言。“簡短”,是指把一個長句子儘量剪下成幾個短句。如家長不要說:“寶寶,你到底是要球還是要汽車呀?”而是要問他:”寶貝兒,你是要球,還是汽車?”“準確”,就是不要應用所謂的“兒語”,如不要把”牛”說成“哞哞”。跟寶寶說話時速度要適當放慢,對語句中的重要詞彙可以發音略重些,以利於孩子接收。

此外,多給孩子一些與自身感受聯絡密切的詞。孩子到1歲多時,探索外界的積極性增強,加上自我意識的發展,探索的同時也會獲得比以往更多的身體體驗和情緒體驗。例如,孩子在哭鬧生氣時,家長可以告訴他:“哦,寶寶哭了,寶寶很生氣。”以後,隨著語言發展,在處於相同的情緒體驗或狀態時,孩子就會用語言來描述,如“我很生氣…“我很高興”等等,從而替代用大哭大鬧來表達。

最後提醒家長要注意,不要逼孩子說話,否則反而可能影咱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不說,家長可以替孩子說出來,呈現給孩子的語言越豐富,越有助於開啟“小開關”,孩子自然會“出口成章”“語出驚人”了。

總結:綜上所述,我想大家都已經有所瞭解了,孩子的性別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不管生男生女,大家都要好好善待,好好培養哦!(文章原載於《大家健康》,刊號:2012.03,作者:懷玉、艾慕,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yingyouer/2zz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