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人群 >嬰幼兒 >

小孩的“病” 父母的責

小孩的“病” 父母的責

目錄:

小孩的“病” 父母的責

第一章:小孩的“病”父母的責

第二章:為何小孩會有厭食症

第三章:家長別給小孩亂進補

孩子生病的,家長應該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方法錯了,而是孩子自己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

小孩的"病" 父母的責

一 兒童心理焦慮症型別

兒童心理焦慮通常伴隨著障礙,做惡夢、講夢話、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及多汗、頭昏、乏力等身心症狀。兒童心理焦慮症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素質性焦慮

這類兒童的神經系統往往發育不健全或受到損傷,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過於敏感。有的則是父母本身具有焦慮的表現,給孩子“模仿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焦慮表現出焦慮的反應,造成惡性迴圈。

2 境遇性焦慮

境遇突發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離異、意外事故、災害等,兒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擔心災害再次降臨頭上,惶惶然不可終日。但這類兒童的症狀隨著時間的遷延往往會自然消失。

3 分離性焦慮

當與親屬特別是與母親分離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獨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擔心父母,也害怕獨自一個人留在家裡,一個人睡覺,心煩意亂,無心學習。

4 期待性焦慮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怕達不到家長預期的要求、受責怪而焦慮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課程的設計、作業的佈置超越了兒童的承受能力,兒童擔心完成不了老師安排的任務而受懲罰,從而表現出緊張、焦慮、不安。

5 環境性焦慮

有些常鬧糾紛的家庭,長輩們把孩子作為傾訴自己心中不滿的知心人,向孩子訴苦。在這種矛盾重重的環境中,孩子易於產生焦慮情緒。

患焦慮症的兒童對學習缺乏信心,嚴重者可影響其智力的發展水平。社會交往行為常表現出退縮,依賴心強,做事優柔寡斷,常不受同伴的歡迎。長期這樣,患兒可能形成抑鬱陰沉、自卑感強等人格特徵。因此,對焦慮症兒童應予矯正。

二 怎樣幫助兒童克服焦慮症

近年來患焦慮症的兒童越來越多。據報載,專家通過對萬餘名學生的抽樣調查,發現有32%的中國小生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如厭學、抑鬱、焦慮、恐懼等。其中,焦慮症狀更為普遍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過重的學習負擔和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那麼,兒童焦慮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家庭不和睦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家庭和睦可以培養孩子活潑聰明的天性。相反,夫妻不和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癒合的創傷,孩子的情緒會變得焦慮起來。家庭不和睦會使孩子痛苦難言,受傷的心靈、受壓抑的性格和焦慮的情緒會使孩子萬念俱灰、悲觀厭世。這種焦慮狀態如果不能得到調節和解脫,無形之中會毀掉一個人。

2.家長期望值過高

望子成龍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心願。為了能使孩子早日成才,有多少父母處心積慮,嘔心瀝血,甚至“踏破鐵鞋”為孩子尋覓成才的路。但是,人們往往會因情急心切、不明方向、不究方式而落得事與願違。

3.懼怕考試,心生焦慮

讀書、升學、就業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但家長過高的期望值,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效應,給孩子造成嚴重的焦慮心理。這種焦慮會使孩子在考場上情緒激動緊張,甚至會因恐懼而出現怯場現象。有的孩子考前患得患失,神經緊張,不能保證必要的睡眠時間;在考場上則頭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嚴重干擾和影響了正常水平的發揮。心理學家認為:學生懼怕考試更多的是懼怕失敗。有的考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頭場考試失敗後就擔心下一場又失敗,結果造成惡性迴圈,失分現象接踵而至。

三 如何幫助寶寶克服焦慮症

1.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孩子的天然課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孩子整體素質的基礎,是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薰陶。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豁達、活潑、開朗的人,家庭環境一定要整潔、樸實、條理、明快;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2.恰當指導孩子

在孩子成才方面,父母要依孩子的天性、愛好、興趣給予適當的指點和幫助,要不急不躁。在家中應盡力為孩子開闢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學習生活小天地,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3.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作為父母,應當準確把握孩子的考試情緒,不要有意無意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要採取平和的態度。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看到,孩子準備考試已投入了很多,即使達不到理想的成績,只要盡力就行了。千萬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嘲諷挖苦,或者板著臉不搭理,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壓抑,或是出於逆反心理而對抗,加重孩子的焦慮。

兒童焦慮症的患病機制是多種多樣的,即使患了此症也並不可怕。作為父母,首先要帶孩子接受心理治療,心理醫生可以幫你找出孩子焦慮的原因。相信通過心理醫生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焦慮期”。

四 5種快樂運動,幫助孩子擺脫焦慮情緒:

孩子的焦慮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也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比如頻繁地轉學、搬家,都可使孩子的情緒變得焦燥不安。怎樣令孩子擺脫焦慮呢?兒童教育專家列出了5種快樂運動,幫助孩子擺脫焦慮情緒。

一、盪鞦韆。每天盪鞦韆20分鐘,大腦分泌的“快樂因子”呔多芬會增加80%。父母當“助力推動器”兼保護人,對融洽親子關係有良好助益。

二、放風箏。放風箏不僅讓孩子享受到空曠地帶的新鮮空氣,放線、收線也鍛鍊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開闊。

三、釣魚。焦慮的孩子常缺乏耐心,垂釣是鍛鍊耐心的好辦法。對孩子講清垂釣的目的——我們不完全是為釣魚而來,最後收穫的也許是驚奇和意外,還可輔導孩子將垂釣收穫畫成兒童畫。

四、水中跑。可在泳池、河邊、海邊淺水區進行,長期堅持不僅令孩子變得更結實,也能使情緒更平穩。一般在水中跑20分鐘左右,能讓一個沮喪的孩子迅速平靜下來。

五、雙手接球(或物)。雙手接球的練習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可幫助孩子驅除雜念,如憤怒、不安和沮喪等。習慣養成之後,孩子一旦感到煩惱,就會試一試自己的“雜技”。

副標題#e#

為何小孩會有厭食症

那小孩為什麼會得厭食症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就來具體的瞭解一下。

1、大多數的厭食症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零食過多、餐前飲用大量飲料、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如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不良的習慣,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患兒食慾減退。

2、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祕等都是常見的原因。

3、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壓、酸中毒、尿毒症、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

4、缺鋅也可導致厭食。若厭食的小兒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釋的原因時,可做血鋅或發鋅的濃度測定。

5、消化道變態反應及服用易引起噁心、嘔吐的藥物,如紅黴素、氯黴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氨茶鹼等也可導致厭食。

6、全身性疾病如結核病、膠原病、貧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7、家長長期強迫進食的惡果。這些家長他們常常過分擔心小兒營養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強迫小兒進食。大大影響了小兒的情緒,產生了進食等於受罪的錯覺,並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展成厭食。

8、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等。

9、情緒變化引起的厭食;進食採取不適當的溺愛態度,反而引起小兒神經性厭食。

家長別給小孩亂進補

首先,因為兒童在冬天熱量消耗大,因此飲食量要適當增加以滿足對機體熱能的需要。但是家長們又容易誤認為飲食量增加就是增加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這是不正確的,無論任何季節都應為兒童提供平衡膳食。多吃厚味肥甘之物,不僅對機體無益,還會增加機體的負擔。

其次,不要隨便給孩子進補。很多人會抓住冬季來進補。但是孩子可以進補嗎?其實兒童不宜進補。因為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旺盛的階段,陽氣本身就盛,不適當進服補藥,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第三,需要注意維生素的補充。冬天氣溫低,小朋友戶外活動減少,接受太陽照射的時間也隨之減少,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因此家長們可以在兒童的膳食中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等,4~6歲的兒童應每週補充肝類20~50g。由於熱量攝入的增加,維生素B1、B2的代謝也明顯增加,還有維生素C、維生素A可增加人的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在冬季也應合理補充。家長們可給兒童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最後,還要注意補充礦物質。有醫學研究表明,如果體內缺乏無機鹽,身體就會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因此要幫小朋友禦寒就要多給小朋友吃富含礦物質的食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和各種粗糧。

冬天易患感冒,孩子感冒時家長們應注意多給小朋友喝水,多吃清淡的食物。以半流和流質的食物為宜。包括各種菜湯、果汁、水果、麵條、稀粥等。如孩子的食慾不佳則不必強求。若孩子已退燒,食慾開始恢復,則可給半流飲食,如湯麵、粥等。可少量多餐食用。感冒的小朋友應忌食滋膩肥甘之物,切忌進補以免引起病情反覆。

結語:孩子的病,父母是很有責任的。因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家長應該時刻注意的。

標籤: 小孩 父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renqun/yingyouer/dyg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