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有關阿昌族的科普大全

阿昌族宗教 阿昌族祖先崇拜
  • 阿昌族宗教 阿昌族祖先崇拜

  • 祖先崇拜是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內容之一,在許多阿昌人家,家堂上設有供臺,放著香燭、供品供奉牆上掛著的祖宗牌位和"天地國親師"以及灶君。他們認為祖先有三個魂,一個魂留在家裡,設家堂供臺,過年、農曆七月七年級、八月十五祭祀,有的人家每逢七年級、十五燒香祭祀;一個魂送上墳,每逢...
  • 7090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怎樣過“火把節”
  •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怎樣過“火把節”

  • 阿昌族火把節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這是一個眾多民族慶祝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彝族的火把節最有特色,除此之外白族,納西族,基諾,拉祜以及阿昌族同樣都有慶祝火把節的習慣。說到火把節,自然與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它是人們對於炎帝和火的崇拜記憶。在古老的歷法中將...
  • 14919
阿昌族服飾 阿昌族銀飾是怎樣加工的
  • 阿昌族服飾 阿昌族銀飾是怎樣加工的

  • 隴川縣戶撒鄉阿昌族農民製作的銀飾遠近聞名。阿昌族號稱“能工巧匠”,以打鐵著稱,打製的戶撒刀聞名中外,同時善於製作銀器,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的全家是銀匠,有的三代同爐打製銀首飾。戶撒銀首飾加工程式複雜,最基本的有兩種。板件工序。把銀子化成銀條,然後碾壓成片,再按需要...
  • 10752
阿昌族飲食 阿昌族飲食風俗簡介
  • 阿昌族飲食 阿昌族飲食風俗簡介

  •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南方雲南省一帶。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居住在邊疆的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摻以薯類、玉米。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阿昌族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
  • 9811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有何歷史反抗鬥爭
  •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有何歷史反抗鬥爭

  • 阿昌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與諸多民族自然融合。明清時期,由於長期與白族、漢族、傣族交錯雜處,交往密切,不斷融合於其中。明正統年間,朝廷發兵三徵麓川,15萬大軍進入雲南,屯守軍伍。接戰之後,流散兵丁脫離軍籍,長期與各族人民相處,後代多轉化為土著。沐英鎮滇時,戶臘撒變為“沐氏勳...
  • 28897
阿昌族的主食是什麼
  • 阿昌族的主食是什麼

  • 阿昌族的主食是大米,輔以麵食,嗜食酸筍、酸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燒豬肉。阿昌族是雲南特有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
  • 27113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活袍調”有何歷史來源
  •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活袍調”有何歷史來源

  • 由於歷史的原因,至今在我國西南地區,很多少數民族仍然程度不等地保留著原始宗教信仰,因而也就有了原始宗教祭司(也稱經師、巫師)的存在。像景頗族的“董薩”、哈尼族的“貝瑪”,彝族的“畢摩”等等,他們在本民族的社會生活尤其是宗教民俗活動中仍然發揮著作用。主要聚居於德巨集...
  • 5933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會街節有何特色風俗
  •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會街節有何特色風俗

  • 會街,阿昌話叫“熬露”,每年農曆八九月間舉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間的日子。傳說佛祖“個打馬”(釋迦牟會街節尼)為母親上天唸經三日(相當於地上三月)返回人間時,佛光普照,青龍白象呈祥。阿昌會街必耍青龍白象,即源於此。會街節是德巨集一帶阿昌族的盛大宗教節日,每年農曆九月初十開...
  • 21470
阿昌族祭祀活動 阿昌族怎樣祭秋神
  • 阿昌族祭祀活動 阿昌族怎樣祭秋神

  • 阿昌族地區的廣大鄉村,有春節祭祀鞦韆神的習慣。每年的春節,村村寨寨,都要虔誠祭祀秋神。每年春節七年級,去砍清一色的慄樹,八年級舉寨樹立秋杆,一直到正月十六撤秋,送謝秋神止。祭祀秋神儀式,相當繁瑣,十分隆重,非常具有民族民俗、歷史人文、傳統文化價值。滇西阿昌族地區,當年有兒子結...
  • 27104
阿昌族銀飾又何歷史?又有啥特色
  • 阿昌族銀飾又何歷史?又有啥特色

  • 阿昌族不僅善於製作聞名的阿昌刀,還善於精心製作各族婦女喜愛的銀飾品,其種類有銀鐲頭、銀項圈、銀鈕釦、銀泡花、銀耳環、銀戒指、銀腰鏈、銀刀殼、銀刀把等,共有30多個品種。加工銀飾品的方法分為“板件”和“拉絲”兩種。板件,即把銀子化成銀條,然後碾成片,再按要求分割成大...
  • 16045
阿昌族建築 阿昌族民居特點簡介
  • 阿昌族建築 阿昌族民居特點簡介

  • 雲南隴川、梁河是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區。村寨依山傍水,寨內房屋排列整齊、集中,寨內巷道中間皆鋪石板,方便雨天時行路。進出村寨皆有帶門廊、石凳的寨門,以便行人納涼歇息。隴川縣戶撒鄉曼旦寨是阿昌族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清時期的老宅皆以楠木建造,數百年不朽、無蟲蛀。受漢族文...
  • 4698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春節時怎樣祭寨神
  •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春節時怎樣祭寨神

  • 春節是中華民族普天同慶、萬家團圓的傳統節日。阿昌族也過春節,阿昌族的春節慶祝活動,從臘月到正月,是富含獨特民族傳統,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年俗活動。大年三十戶主抬祭祀品、疊紙錢,率領兒女祭祀寨神,先祭祀寨頭,再祭祀家堂祖宗,最後舉家共進團圓年飯。除夕晚上,主婦挑燈到菜園挖...
  • 14276
阿昌族男女是怎樣認識的?又是怎樣相愛的
  • 阿昌族男女是怎樣認識的?又是怎樣相愛的

  • 阿昌族青年將談戀愛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潑水節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來到擺場上,用泉水相互對潑,並盡情歡歌。太陽落山,擺場上的青年開始回家,要是小夥子看上哪位姑娘,他就會走到姑娘身邊,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門。如果姑娘看上了他,同意他來的話,小夥子就會邀上幾個同伴跟著姑娘來...
  • 15629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怎樣過“潑水節”
  •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怎樣過“潑水節”

  • 潑水節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夥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夥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把姑娘家的雞頭偷走,如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
  • 16433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傳統的教育方式
  •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傳統的教育方式

  • 阿昌族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育形式表現在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繼承上。阿昌族沒有文字,長期以來,就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保留下了大量史詩、故事、歌謠等民間口頭文學。如產生於阿昌族童年時代,有2000多行句子的創世史詩《遮帕麻和遮咪麻》,就是靠一代代“活袍”(經師)口耳相傳,保留...
  • 28130
阿昌族習俗 阿昌族玩春燈是為了什麼
  • 阿昌族習俗 阿昌族玩春燈是為了什麼

  • 春節期間,阿昌族村寨除立秋千外,還玩春燈。阿昌族玩春燈的歷史據傳已有數百年了,但由於阿昌族沒有文字,所以確切的年代誰也說不清楚。阿昌族玩春燈的來歷,主要是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他們認為燈有“燈神”,“燈神”操縱著人類和萬物的生死與興衰,玩春燈其實就是一種祈求人丁平...
  • 26964
阿昌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阿昌族的來歷習俗
  • 阿昌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中國少數民族阿昌族的來歷習俗

  • 阿昌族是主要分佈在中國雲南省和貴州省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德巨集州的隴川縣戶撒和梁河縣九保、囊宋三個阿昌族鄉。潞西縣江東鄉高埂田和盈江、瑞麗有少量分佈。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漕澗、舊州等地,保山地區騰衝縣和龍陵縣也有部分居住。貴陽市也有部分居住。阿昌族...
  • 20821
阿昌族習俗 阿昌族各種習俗簡介
  • 阿昌族習俗 阿昌族各種習俗簡介

  • 婚俗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門習俗,上門男子須改名隨女方姓。婚禮舉行3天,如解除婚約婚誓,須退回盟誓的相片及頭髮。婚宴上,先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並擺上一盤用豬腦拌制的冷盤,酒宴後舅舅要送新娘一條約4.5千克的帶豬尾巴的後腿,稱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遠不忘孃家的養育...
  • 5182
阿昌族的“阿露窩樂活動”是怎樣舉行的
  • 阿昌族的“阿露窩樂活動”是怎樣舉行的

  • 阿露窩樂活動一般以村寨為單位舉行。首先是選神樹。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選一棵標直的慄樹作為神樹,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以後,才將該樹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無數條繩子拴著樹身,由全體參加人員拖到寨子,逢溝過溝,逢坎過坎,一路上敲鑼打鼓,歡呼著迎接神樹進村;其次,是建祭臺。...
  • 17286
阿昌族節日簡介 阿昌族怎樣過阿露窩羅節
  • 阿昌族節日簡介 阿昌族怎樣過阿露窩羅節

  • 阿昌族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創作的史詩《遮帕麻和遮米麻》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昌族人民民風淳厚,個個能歌善舞,民族節日為"阿露窩羅節"。梁河屬中國兩個阿昌族聚居區之一,全國有3個阿昌族自治鄉,僅梁河就佔兩個,即九保和曩宋阿昌族自治鄉。據史書記載,阿昌族是最早...
  • 25852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的歷史文化是怎樣體現的
  • 阿昌族歷史 阿昌族的歷史文化是怎樣體現的

  • 阿昌族人口共有2.7萬餘人,是雲南省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雲南省西部地區德巨集州的隴川縣、梁河縣及潞西市,保山騰衝縣、龍陵縣也有少量分佈。隴川縣的戶撒地區和梁河縣的遮島是最集中的地方。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分為戶撒和梁河兩種方言,大多數阿昌人都會講漢...
  • 26724
阿昌族飲食 阿昌族風味小吃簡介
  • 阿昌族飲食 阿昌族風味小吃簡介

  • 戶臘撒阿昌族的村寨沿壩子東西兩邊山麓分佈,各村寨間有石板路連線,街道整潔,如逢圩日,只聽見街道兩旁無數把薄刀在砧板上剁肉,發出篤篤篤的響聲,許多攤販正在製作阿昌族有名的風味食品--火燒生豬肉米線,也稱"過手"米線。男女老少熙熙攘攘爭相趕集,不少人趕集主要是為了品嚐一碗火...
  • 10486
阿昌族的婚俗和食俗有何民族特色
  • 阿昌族的婚俗和食俗有何民族特色

  • 婚俗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締結由父母包辦。過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長期以來與漢、傣等族通婚的卻較普遍。盛行夫兄弟婚的轉房制度。寡婦可以改嫁,但不能帶走夫家財產,其子女亦歸夫家扶養。阿昌族男女青年結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請新娘...
  • 27570
阿昌族“會街” “青龍白象”是怎樣迎佛祖的
  • 阿昌族“會街” “青龍白象”是怎樣迎佛祖的

  • 會街,阿昌話叫“熬露”,每年農曆八九月間舉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間的日子。傳說佛祖“個打馬”(釋迦牟尼)為母親上天唸經三日(相當於地上三月)返回人間時,佛光普照,青龍白象呈祥。阿昌會街必耍青龍白象,即源於此。阿昌族視青龍、白象為吉祥、幸福的象徵。會街前,要紮好青龍、白象...
  • 17762
阿昌族服飾 阿昌族服飾主要有何特點
  • 阿昌族服飾 阿昌族服飾主要有何特點

  • 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男子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挎...
  • 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