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寧夏博物館的《古蘭經》長19.6毫米

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寧夏博物館的《古蘭經》長19.6毫米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伊斯蘭教相信《古蘭經》的原文在世界未創造之先早已存在天國,後由天使加百列(Gabriel)啟示穆罕默德才傳至世間。穆罕默德從第一次得到啟示(穆罕默德被安拉委為先知)到逝世的二十二年兩個月又二十二天中,神的“教誨”逐節逐章不斷地賜下來,由他口傳給門徒。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等相關內容。

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寧夏博物館的《古蘭經》長19.6毫米

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2002年6月10日,寧夏發現世界上現存最小的《古蘭經》。寧夏博物館考古專家經過考證發現,收藏於寧夏博物館的一本《古蘭經》是世界上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這本《古蘭經》長19.6毫米,寬13.2毫米,厚6.1毫米,重1.1克。據寧夏博物館副研究員何新宇介紹,在河南鄭州發現的、被列為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上最小的書《古蘭經》,長25.708毫米,寬19.517毫米,厚9.62毫米,重4.318克。而寧夏博物館現存的這本《古蘭經》無論從尺寸還是重量方面,都比那一本小得多、輕得多。這本《古蘭經》雖然體形很小,但裝幀精緻,書中阿拉伯文印刷得非常清晰,字跡沒有任何塗抹痕跡,不用放大鏡也能看清內容。

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寧夏博物館的《古蘭經》長19.6毫米 第2張

創作背景

人文背景

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社會經濟正處在原始社會制的迅速解體和奴隸制社會逐步形成的大變革的時期,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生產都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頻繁的貿易交往中,出現瞭如麥加、葉斯里卜等商業城市。但居民的大部分是按血緣關係結為各部落的貝都英人,由於地理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貧困,各部落經常發生為爭奪牲畜、牧場、水源、土地的連綿不斷的戰爭,加劇了階級的分化,產生了一大批擁有奴隸、牧場的氏族貴族和商業貴族。城鄉貴族的相互勾結,加重對廣大農牧民和小手工業的經濟剝削。也就在這一時期,拜佔廷和波斯兩大帝國為爭奪葉門到敘利亞商道所進行的長期侵略戰爭,使半島初步繁榮的經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田園荒蕪,城市變成瓦礫堆,許多人背井離鄉。

公元572—628年,波斯對葉門的統治時期,由於商道的改變,曾是阿拉伯半島經濟命脈的麥加等地的過境貿易迅速衰落,社會矛盾加劇,廣大農牧民紛紛破產,淪為奴隸,造成了阿拉伯半島的貧困局面,出現了買賣奴隸和婦女等罪惡現象。

穆罕默德及追隨者,在這樣一種社會經濟條件下,創立了伊斯蘭教。也由於在這樣一種社會經濟條件下,依靠群眾的生活和心裡狀態,伊斯蘭教的出現有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伊斯蘭教這種宗教是適合於東方人的,特別適合於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說,一方面適合於從事貿易和手工業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適合於貝都英遊牧民族。”產生伊斯蘭教的社會經濟條件,也就是《古蘭經》及伊斯蘭教倫理道德思想形成的社會基礎;《古蘭經》及早期伊斯蘭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對於當時的社會改革,完成國家統一,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作品背景

《古蘭經》是在公元610—632年的時間內,由安拉陸陸續續地、零星地下降給穆罕默德的啟示。文獻記載,公元610年伊斯蘭曆9月(齋月),安拉在“蓋德爾”的吉祥夜晚,命天使齋拜萊伊理(或譯加百列)向穆罕默德開始陸續傳達啟示;直至公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為止。

中國現存最小的《古蘭經》 寧夏博物館的《古蘭經》長19.6毫米 第3張

《古蘭經》不是穆罕默德在世時完成的,當時雖有一些記錄,但比較分散,經文片斷主要記錄在骨片、石頭、樹葉上,後來有幾個能背誦穆罕默德啟示的忠實信徒在反對冒牌先知穆賽裡瑪的戰鬥中犧牲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擔心穆罕默德學說今後會中斷,不能長久地傳下去,便由歐默爾於633年前後向哈里發艾卜·伯克爾建議整理《古蘭經》,由宰德最終完成這一工作,並交由艾卜·伯克爾保管,伯克爾死後由歐默爾保管,歐默爾死後由他的女兒、穆罕默德之妻哈福賽保管,後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穆斯林為《古蘭經》的讀法而發生爭執,哈里發歐斯曼便又指定宰德等人於公元653年重新修訂,制定由官方公佈的定本,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文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6zy4d.html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