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 1973發掘於湖南長沙市的駐軍圖

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 1973發掘於湖南長沙市的駐軍圖

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是哪個?《駐軍圖》,1973年由中國考古工作者發掘於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三號西漢墓中,長98釐米,寬78釐米,系用紅,黑、藍(又名田青、青色)三色繪於絹帛上。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 1973發掘於湖南長沙市的駐軍圖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第二幅地圖是駐軍圖,長98釐米,寬78釐米,是用黑、硃紅、田青三色彩繪成的彩色軍用地圖。其範圍僅僅是地形圖的東南部地區。比例尺大致是八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左右,圖面註記的字頭方向不一致,也許為著便利使用地圖的人們從四面觀看地圖。

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 1973發掘於湖南長沙市的駐軍圖 第2張

駐軍圖的基本內容除山脈、河流、居民點和道路外,突出表示了九支駐軍名稱、佈防位置和防區界線、指揮城堡、軍事要塞、烽燧點、防火水池等地形要素。該圖把有關軍事方面的內容,用硃紅色突出表現於第一平面,而河流等地理基礎用淺色表示於第二平面,這與現代專門地圖的多層平面表示法是相類似的。山脈的表示在圖上也被化簡為用單線(相當於山脊線)表示山脈的走向,而與地形圖的山脈表示方法完全兩樣。這對於減輕非專門內容要素的載負量是有好處的,使地圖明顯易讀。駐軍圖上至少有9個山頭標註了名稱,如留山、昭山、蛇山等,專門標註名稱,或許是因為它們都是軍事上制高點的緣故。圖上的河流用淡色調的田青色標繪,大小總計有20多條,其中14條河流在其上源註記河名,如:大深水、資水、如水等。

居民地和道路在駐軍圖上作為與軍事駐防有密切關係的地圖內容要素來表示。全圖注有名稱的居民地至少有49處,大多數用紅色圈形符號表示,地名注於圈內,一般旁註居民戶數,戶數最多的龍裡108戶,最少的資裡12戶。此外,一部分居民地旁註不反(返),一部分居民地旁註今毋(無)

人字樣,該是當時因軍事駐防需要而進行調查後記載下來的實際情況;還有一些居民地如胡裡旁註並路里,誘裡旁註並波里,看來是為了軍事需要,當時實行了移民並村的措施。道路在駐軍圖上也作了突出的表示,用紅點線標繪,有的還註明了里程數。

駐軍圖重點表示的軍事內容是九支部隊的設營地。它們包括周都尉軍兩支、徐都尉軍四支、司馬得軍兩支、桂陽□□軍一支,共九支駐軍。在圖上用黑、紅兩色雙線勾框、突出表示,框內標出駐軍名稱。各支駐軍營地大多選擇佈設在河谷地帶內的制高點上。地圖中央繪有三角形的城堡,內注箭道字樣,它是駐軍圖上的中心城堡,是各支軍隊的總指揮部。從圖形上分析,屬於城堡一類,它的位置正當大深水河谷幾條支流的匯合點上,三面環水,一面傍山,築有城垣、戰樓和瞭望樓等附屬建築。這種三角形城堡,只需在三個頂點分設崗樓即可控制周圍形勢。朝著前沿的南邊城外,增設一瞭望樓,有複道與城垣連線。為了進一步加強軍事守備的需要,在圖上用硃紅色線劃繪出了警備設防區域的界線,前沿的防區界上標出了留封、昭封、居向封等邊塞烽燧點,相當於現代戰爭的前沿監視哨所。

世界最早的軍用地圖 1973發掘於湖南長沙市的駐軍圖 第3張

總之,駐軍圖作為軍事要圖,主題鮮明,層次清楚,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測繪的高度水平。軍事專家們認為該地圖反映了漢初長沙國守備作戰的兵力部署情況,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的複線式部署兵力,重視組織指揮並充分利用地形條件的守備作戰思想。從圖面上分析這幅圖,駐防區域正面約40公里,縱深約有50餘公里,分兵兩線,並依託山谷扼守通道,第一線前沿地帶和第二線三條山谷,各部署三支軍隊,西線距離約15-20公里,三角形指揮部的左後方有兩支軍隊,類似當今軍事上的預備隊,以上各軍隊成梯隊佈列。還有一支左鄰部隊。在第一線前沿,順山坡向下前出約5-10公里處,標有8個前哨點,形成警戒陣地。從圖上反映出守備重點地段在左前方,預備部隊和友鄰的加強部隊的兵力有重點地配置在這裡。同時,左翼居民地較多,地形條件利於駐軍的隱蔽,又便於防守。加上這裡又南臨南粵大川,在此駐軍又利於出擊,通向敵後。從圖上可知指揮機關居中部四水匯合口,通過水路與前後方的聯絡均較方便。三角形指揮城堡設有五個箭樓及防守工事和複道.駐軍圖不愧為我國現存最早、內容精湛的彩色軍事地圖,是中國古典專門地圖珍品中之瑰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vp9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