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四庫全書》耗時十三年編成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四庫全書》耗時十三年編成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是什麼書?《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規模是《永樂大典》的三倍半。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四庫全書》耗時十三年編成

歷史背景

文化源流

傳統學術自身的延續及發展,也在迫切要求當時的目錄著作承擔起“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責任,以經學為主的中國學術,歷經了近二千年的發展歷程,從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直到清代漢學,期間淵源流變、興衰利弊,都需要作出恰當評價。《四庫全書》既然要囊括乾隆以前的歷代典籍,那麼,對傳統學術的總結也就責無旁貸,因為傳統目錄學正是將典籍按照一定的體系加以排纂編次,進而通過文獻典籍本身以及分類、編目、序錄等方式來反映學術發展歷史的。因此,編排歷代典籍,總結評判傳統學術,就成了《四庫全書》編纂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四庫全書總目》也就由此應運而生。

時代風氣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四庫全書》耗時十三年編成 第2張

四庫修書之前,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充分積累,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面展開,漢學成為主流學風。在時代學風下,學者們需要閱讀大量藏書,以及許多完整的原著,以徵引材料,考證學術源流。而對於自明末以來進入中國的西學,如何對待,到自覺檢討並總結以引導臣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的時候了。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做一次徹底全面的學術文化總結,也必得政府親自出面主持方能完成這個任務。而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希冀超邁前人,並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識斷、調理文化。

皇帝自身

乾隆中期,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思想學術文化亟待總結的要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以及乾隆個人的喜好,學術界的呼聲,使中國傳統的盛世修書在這個時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繼順康雍之後再次修纂大型書籍的態勢。盛世的巨集闊是需要鴻篇鉅製來充實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給自己的使命。

四庫修書就表面而言,起於三方面。一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學佺再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立。二是乾隆下詔直省督撫學政徵求遺書,匯送京師。三是朱筠、王應採奏請校辦《永樂大典》,輯佚書籍。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時期,以及學術與政治的合力的需要。當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書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圖書整合》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視的。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四庫全書》是我國曆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一部規模空前巨集大,卷帙浩繁的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此說法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四庫全書》的底本有四個來源:一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三是從各地徵集的圖書;四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包括4部44類66屬。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餘年。原抄七部,其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多所殘闕,後來遞經補抄,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雖然《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有刪削、挖改內容等過錯,但就整體而言,應當是功大於過。首先,它儲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

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叢書 《四庫全書》耗時十三年編成 第3張

其次,《四庫全書》的編纂,對於弘揚民族文化,對於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多年來,遞經戰亂,如果沒有集眾書於一身的《四庫全書》,古籍將會大量散失,從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再就是,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輯佚、校勘、目錄學、匯刻叢書等方面給後人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在輯佚方面,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佚書並收入《四庫全書》者共有385種,不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見天日,而且為後代的輯佚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例;在校勘方面,四庫館臣網羅眾本、慎選底本等做法,為後代的校勘工作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在目錄學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價值是古代任何官私書目無與倫比的,其編纂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匯刻叢書方面,清人以《四庫全書》為榜樣,掀起了編刻叢書的熱潮。近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和《續修四庫全書》的出版,正是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四庫全書》的優良傳統而結出的豐碩之果。

總而言之,《四庫全書》是18世紀70到80年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項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wye9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