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家庭生活 >

走獸後面是什麼

走獸後面是什麼

走獸後面是什麼

走獸後面是飛禽,走獸又稱小獸,古代中國宮殿建築屋頂簷角所用裝飾物。根據建築物的體量大小定其使用數量,通常採用單數,太和殿用10個,屬於特例。走獸的設定是有規矩的。

在清代官式建築中,只有琉璃瓦屋面上才能將琉璃仙人脊件安置在前後兩端,並且仙官後面安裝的小獸數量只能是三、五、七、九一類的單數,與宋代正好相反。九件的體制最尊,其次序為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太和殿上簷屋脊在九個走獸以外又加行什一件,連仙官共十一件,是一個特例。若是青瓦屋面上,則不設仙官,只將生獅安裝在最前端,因為仙官是不允許用於低等級建築中的。

仙人走獸的出現與轉型明初即已開始。明代初期,嬪伽形象就已被另一種形象取代了。在明代第一個皇帝朱元璋陵寢-南京明孝陵明樓、孝陵殿出土的琉璃殘件中看到,殿閣角脊部之嬪伽已改為了仙官馭鳳,仙官雙手捧笏,側身於鳳背。在稍後的明永樂時修建的武當山道觀之金頂金殿上,角脊端部也不是嬪伽,而是仙官馭鳳,嬪伽所蘊含的佛教含義此時已改為道教含義。

仙人在簷角端頭指路,其後的走獸也稱小獸、小跑。宋代殿閣建築中,常在屋頂正脊上隔三至五個瓦位,放置正脊走獸,且走獸名稱與明清時候角脊上的小獸、小跑名稱相似。而明代開始,殿閣正脊上不設走獸,只在簷角設。


標籤: 走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jiating/73nw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