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家庭生活 >

穿針乞巧是什麼節日

穿針乞巧是什麼節日

穿針乞巧是什麼節日

穿針乞巧是七夕節,是中國的歲時風俗。七夕節(乞巧節)或稱“女兒節”、“女節”、“古代婦女節”。流行於甘肅省西和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甘肅省西和縣一帶的七夕乞巧民俗出現於漢代,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明清兩代達於興盛,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西和乞巧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農曆六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晚開始,至七月初七日晚結束,前後歷時七天八夜,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七夕節(乞巧節)主要活動包括手襻搭橋、跳麻姐姐、祈神迎水、照瓣卜巧、巧飯會餐等多項內容。

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標籤: 穿針 乞巧 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jiating/xdn2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