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臺灣梅雨的現象與成因

臺灣梅雨的現象與成因

梅雨期的多雨雖然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些許不便,但也有少雨時的困擾,例如缺水和停水。在梅雨期內應防範對流雲系帶來的豪雨,因為對流雲系會引發短時間但劇烈的豪雨,導致山洪爆發進而帶來嚴重的災害,是臺灣地區僅次於颱風的第二大氣象災害。以下擬以1993年六月二日於苗栗-臺中一帶的六二水災作為例子,來了解梅雨期的種種現象和成因。

臺灣梅雨的現象與成因

在梅雨鋒面雲帶南方及北方的無雲區分別是暖溼的熱帶海洋氣團以及乾冷的大陸氣團,鋒面雲帶受到這兩股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相互挾持,而於臺灣至華南一帶徘徊,加上中尺度對流系統沿著鋒面雲帶發展,並東移到臺灣中北部,終於引發中北部地區豪雨成災。

苗栗地區自六月一日晚上二十點起即出現連續性的豪大雨,並延續至六月二日中午止,其累積雨量為:通宵508公釐、苑裡476公釐、三義391公釐、公館347公釐、大甲329公釐、大湖302公釐。由於雨勢強烈、雨量集中,進而引起山洪暴發,導致苗栗至臺中一帶豪雨成災,不僅鐵公路中斷,農林漁牧亦災情頻傳,損失金額達新臺幣20億元,災情較嚴重的梅雨個案。

梅雨期主要受到梅雨峰面系統的影響,有時大量降雨,有時雨量很少,有時降雨時間很短暫,有時連續多日。事實上,梅雨期有時會有二個峰面系統先後連續影響臺灣地區,致使連續陰雨的天數相對增長。當一道鋒面過後、另一道鋒面抵達之前,會有幾天晴朗天氣,但持續的時間長久或短暫都不一樣,有時鋒面接二連三而來,幾乎無晴朗的日子可言,有時又相隔甚久,晴朗多日。在每年的梅雨期內,平均有四至五個梅雨鋒面系統影響臺灣地區。由於受到鋒面系統的影響,臺灣地區梅雨期內的平均降雨量為450至500公釐,為每年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

臺灣地區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的差異,可見梅雨在臺灣地區是非常不穩定、變動甚大的天氣現象,所以不必特別強調梅雨期的長短與雨日的久暫,而應注意梅雨鋒面系統所伴隨的豪雨。臺灣地區除東北部之外,其他地區多屬於冬季乾燥的氣候型別,春季若無適當的降雨,乾旱現象便會隨即發生。

臺灣地區梅雨期內平均為雨量為450至500公釐,約佔年雨量的四分之一,為大自然解除春季旱象最有效的方式。即使春季有正常的降雨量,但若該年梅雨不顯,即為乾梅或空梅,則可能發生缺水甚至乾旱現象。

好是梅雨期,若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不僅會影響收割,也會使顆粒脫落發芽,對其他作物也會造成損害,對農業而言,連續陰雨正是一項災變天氣,若有豪雨發生則災情更加劇烈。臺灣已漸由農工並重發展成為工商並重,由於工商發達、經濟繁榮、民生富裕,劇烈天氣導致的災害損失也隨之增大。根據臺灣中央氣象局近12年(1985至1996年)來的統計分析,臺灣地區因為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直接損失平均一年可達新臺幣185億元,其中由梅雨造成的災情即佔16%,平均每年約達新臺幣30億元。

標籤: 梅雨 臺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1g6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