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水土不服是種病

水土不服是種病

有人到了異國他鄉,就會食慾不振,上吐下瀉,渾身無力,人們常說,這是水土不服。甚至有的老人在離開家鄉時,帶一包家鄉的土,說喝上它可以預防“水土不服”。為什麼會發生“水土不服”呢?

水土不服是種病

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所謂水土不服,其實是患了腸道菌群失調症。

有觀察表明,胎兒在宮腔內羊水中孕育時,胃腸道黏膜就開始了學習和識別記憶。出生後的母乳及各種餵養食物即啟動了胃腸道微生物的選擇性生長與定居,它們不斷地接受人進食的物質,並據其誘匯出相應的優勢共生菌群。及至成年,人體胃腸道的共生菌數量可達1000萬億個,種類可達500~1000

種,重量可達1.5千克。若將在人體內的所有細胞計數,則人體自身的細胞數目僅約10%,而共生菌的細胞數佔到了近90%。

胃腸道共生菌不僅數量多,而且攜帶著較人類更多的基因群,終身通過與攝入的食物接觸而不斷地學習、識別、記憶,影響著人們對於食物的偏好與吸收及耐受,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也因此形成了一家人相似的飲食口味習慣以及體態胖痩。實際上,為什麼有的人“喝涼水都長肉”,而有的人無論怎麼吃都能夠保持較瘦的身材,其根本未必在於人類自身細胞的基因,而在於其胃腸道共生菌能否篩選識別食物以供人體吸收利用。這也銓釋了人成年後離鄉總是會懷念家鄉兒時的飲食,但生於異鄉的子女卻嗜好當地飲食而不再習慣祖籍飲食的道理。

可以說,正是胃腸道內的共生菌決定著人們對於所攝入飲食的吸收利用,也決定著人們的營養代謝狀態。更進一步說,還是這些共生菌在不斷識別並學習記憶著進入人類腸道的各種物質,包括各種外界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動植物抗原……構成了人體與外界接觸的最大體腔免疫屏障的重要部分。

當人到了異地他鄉,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飲食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胃腸道共生菌一時還不適應這種變化,就會發生菌群紊亂。機體內的正常菌群在種類、數量、毒力等方面都會發生變化,有些平時與機體共生的制病菌,立即變友為敵,使人致病。同時,那些正常為機體提供營養物資,幫助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細菌也會受到抑制而減少,這一系列人體內部不適應的變化,實際上就是腸道菌群失調症,人會出現食慾不振,上吐下瀉,渾身無力等症狀。等到胃腸道內的共生菌適應了這種新的變化,形成了新的菌群動態平衡,上述症狀就會消失。人們就會說,這是適應了新地方的水土。

標籤: 種病 水土不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8p6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