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中醫治關節炎方法介紹

中醫治關節炎方法介紹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出現關節疼痛等不舒服的現象,一般是關節炎,關節炎的種類很多包括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等,那麼怎麼診斷關節炎呢?又該如何治療呢?中醫西醫那個效果好呢?

中醫治關節炎方法介紹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臨床常見的關節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關節表現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腫瘤、血液病等。

不同的關節炎,其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轉歸均不一。關節炎的病因複雜,主要與炎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關節炎是風溼病最常見的表現之一,但有關節炎不一定有風溼病,且風溼病患者不一定出現關節炎。

關節過度疲勞:

關節過度疲勞和膳食不平衡會導致酸性體質,這是主要的關節炎的病因,軟骨浸泡在酸性體液中就會降解,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損失的軟骨成分同時存在於軟骨和骨骼中,導致骨骼末端變得不平滑並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發炎會限制關節的運動。

鈣流失:

酸性體質的人會造成大量的鈣流失,這也是導致關節炎的病因,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骨骼末端會接合,融合在一起。

寒溼:

人體感受風、寒、溼邪而致身痛或身重、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感受風溼所致的多種病症。《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溼者,是風氣與溼氣共傷於人也。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久,亦令人四肢緩縱不隨,入藏則喑啞,口舌不收;或腳痺弱,變成腳氣。”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屬中醫學骨痺、頑痺、尪痺、歷節風等範疇。本病不同於一般的風寒溼痺,病變首先發生在關節滑膜,然後侵及關節軟骨、韌帶、肌腱以及全身結締組織。在病變的骨骱經筋產生瘀血、痰溼膠結在一起,難解難去,受累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四肢小關節特別是掌指及近端指關節有晨僵、腫痛、梭形腫脹,甚至骨關節面侵蝕、融合,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消失,關節變形、強直等。黃昌老中醫在60餘載的臨證經驗中,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獨到的見解。筆者在20多年與黃老的學術交流中所獲心得,加以整理,供同道參考。

益腎溫陽,祛瘀通絡,搜風除溼剔痺為類風溼關節炎驗效治則。

類風溼關節炎的病情頑固纏綿,病程長,故以早期合理治療至關重要。發現這種頑痺多具腎陽先虛的因素,病邪遂乘虛襲踞經遂,氣血為邪所阻,壅塞經脈,深入骨骱、痰瘀凝阻,膠著不解,故治療頗感棘手。患者久痛入絡,久痛多瘀,久痛多虛,久必及腎,所以治療必須注重溫腎、補腎這一治則。

因為腎主骨,並主一身之陽氣,故選用溫腎壯陽,散瘀滌痰通絡之骨碎補、仙靈脾、金狗脊、地黃、當歸、尋骨風、蒼耳子、徐長卿、透骨草、千年健、牛大力、雞骨香和具有透骨搜絡之蟲類藥地龍、全蠍、殭蠶等配伍而成,共奏益腎溫陽,祛瘀通絡,搜風除溼剔痺的功效。

若關節腫大,活動不利者,可用千年健加配鬆節、地龍、伸筋草;僵直變形者加金狗脊、地龍、白殭蠶等。在立法用藥,配伍組合上著眼於腎,標本兼顧,攻補兼施,草本藥與蟲類藥互為融配,故收效較佳。

類風溼關節炎在辨證上除注重溫腎補腎外,還要抓住陰、陽、寒、熱四個字,陽虛多偏寒,以細辛、肉桂、鹿角片,制附片、川烏、草烏等加強溫陽散寒之品;陰虛多偏熱,以麥冬、石斛、秦艽、青蒿等養陰清熱之甘寒之品,儘量不選苦寒之藥,以免損陽傷中。

中醫自古就博大精深,神奇莫測,在治療關節炎方面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也可見確實能根治關節炎。但是我們還得以預防為主,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避免著涼受潮,有了不適症狀及早查原因,及早到醫院就診,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標籤: 關節炎 醫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pzg6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