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別讓心理壓力“嚇跑”你的快樂

別讓心理壓力“嚇跑”你的快樂

目錄:

別讓心理壓力“嚇跑”你的快樂

第一章:減壓:心理創傷輔導你做了嗎?

第二章:支招!教你學會怎進行適時減壓

第三章:“嚇跑”幸福的7種心理隱患

過去,人們一直推崇這樣的觀點:為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拋開心煩的事情不去想它。而為了“烯燒”多餘的腎上腺激素,不妨多運動一下:跑步、打理花園、改變室內陳設等。當然,這些都是有益的,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減壓:心理創傷輔導你做了嗎?

每個職業都會因其工作性質,有可能給它的從業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創傷。但當這些創傷傷害到你時,你只能學會默默承受嗎?

哪個行業心理創傷級別最高

“人們普遍認為警察是應該最堅強的,幾乎沒有人想他們會受創傷。而實際上,警察這個職業最容易受傷的。”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易春麗博士說,在國外,警察是心理諮詢的常客。因為他們不斷地被暴露在這種心理創傷中。

香港影片《無間道》中,陳慧琳扮演的是服務警員的心理諮詢師。易春麗說,這個角色對警員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多佛偷渡案中,60名中國偷渡客被塞入一輛貨車裡準備偷運到英國,由於卡車上唯一的通風口被關閉,最終導致58人因窒息死亡。易春麗強調說,車上惟一的兩名倖存者是一級受創者,凡是受害者家屬都是二級受創者,而所有接觸過慘案現場的警察就是第三類受創者。尤其是那些之前沒有心理準備,突然被暴露在“慘案畫面”中的邊防警,他們因此可能會天天做噩夢,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心理創傷可能會被壓抑,在今後的日子裡慢慢出現症狀。因此這些人在事發後是絕對需要進行心理創傷輔導的。

我們都做了什麼

前不久,公安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警方共有476名民警犧牲、6076名民警負傷,其中有一個數據尤其值得關注,“因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的民警達212人”,這個資料在犧牲民警中佔到了相當的比例。

據透露,因公犧牲的民警平均年齡僅30歲多一點。同事的犧牲對曾經與其共事的戰友來說就是二級創傷,如果不能很好處理,單位的士氣就會受到影響。“談到二級創傷處理,目前已經有不少單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但因為看到了‘災難’場面的三級創傷卻往往被人們忽視。”易春麗提醒說,受到心理創傷的人往往睡眠不好,缺乏人際安全,對人不信任等,但他們卻不明原因,甚至帶著症狀工作。這其實和能力沒有關係,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為了儘可能避免民警英年早逝,公安部從去年開始已經在全國範圍推行“強制休假”制度,並正在努力建立定期體檢制度、體育鍛煉達標制度,和以維護人身安全為核心的教育訓練制度、與相關部門洽談建立民警因公傷亡保險制度。

這些舉措都十分值得稱道,不過,在心理健康制度建立包括心理創傷輔導方面顯然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

不僅僅是警察,記者、醫生也是很容易遭遇三級創傷的。易春麗說,比如急診科醫護人員、心理醫生,災難報道、戰地記者等,他們都是易感人群,這些職業也是心理高危職業。這也對現代的人事主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們能做什麼

易春麗說,因為當由於職業原因暴露於災難等現場時,如果參與人員實際上並不能對此進行處理,也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環境,則這種無阻感會讓他們的心理更受傷。“從業者只有能夠保護好自己的時候,他呈現給別人的東西才更具人性。如果他們連自己都蔑視自己生命,那麼他們也很難對別人有善意和人性。”因此,很多心理高危職業的從業者都應該想辦法先保護自己。

易春麗建議從事高危職業的人員在工作前,包括在大學學習期間,就應該著手訓練自己如何自我保護,哪些東西是重要的,自己需要有哪些防護,之後又要做什麼樣的處理,有什麼樣的情緒是正常的……這都是從事這些職業的人之前應該知道的。

哪些行業最容易發生心理創傷,就優先做這方面的知識普及,比如,可以事先請專家來講課,瞭解怎樣去預防創傷,什麼人更容易受到創傷,會有怎樣的創傷,在工作時要小心些什麼。甚至可以在大學中設定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記者這個行業,告訴將來的從業者,這個行業可能會遇到什麼心理方面難題,你需要什麼幫助,從哪裡可以獲得幫助,和你能夠獲得哪些形式的心理輔導。

總之,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重視。

支招!教你學會怎進行適時減壓

專家經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試圖通過自身的情緒調整,迅速擺脫壓力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進行許多有意識的心理調節。於是,一門研究如何擺脫壓力困擾的科學應運而生。

美國專家提供了幾個減輕心理壓力的建議:

1、必須思考清楚,對於你和家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並盡一切努力去實現它。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最微不足道的成績也會令你心情舒暢。

2、如果面對困難,你感到孤立無援,那你應該尋求朋友和親人的安慰。與朋友的一次很短的電話交談遠勝於服用一句鎮靜劑。

3、消除壓力產生的根源。如果你意識到,與同事的衝突和工作中的難題令你沮喪萬分,不妨努力與大家搞好關係,精誠合作。

4、每天我們都會碰上無所事事的時候:排隊、坐車或是等人。一旦面臨心理壓力,上述情況都會加重緊張情緒。此時一定要從煩惱中抽身而出,想點別的事情。

5、審視自己的居住環境,在裝修時儘量避免紅色和黃色。紅色易使人興奮,刺激延續緊張狀態的激素分泌。孩子則喜歡在黃色基調的房間裡吵鬧。顏色柔和的臥具(如淡藍色)最易穩定情緒。

6、同好友討論自己遇到的難題。不要吝惜與知心朋友促膝長談的時間。傾訴苦惱後,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7、學會傾聽。任何時候都不能自認為已經完全領會了對方的意圖。唯有仔細傾聽才不會產生疑問,從而遠離諸多的不快與衝突。

8、如果心情煩惱是因為時間不夠造成,不妨放下手頭的事情,俁理安排一下工作計劃。哪怕是每天清晨早起15分鐘也行。

9、試著為你的生活新增一些笑聲與幽默。全家人一起欣賞令人捧腹的喜劇電影是個不壞的主意。

10、音樂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療法。多聽音樂有助於培養開朗的性格。

11、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戰勝心理壓力的基礎。

“嚇跑”幸福的7種心理隱患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1.不善於發現陽光面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2.缺乏信念

在經過20多年衝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3.老愛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4.不知道奉獻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

5.不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6.相互不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過於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結語:誤會、爭執和況爭都可能增加心理負擔。只有適時減壓,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我們應當灌輸一個意念,即失敗、潦倒和情緒低落並非因“背運”造成。我們需要及時找出造成心緒不寧的原因,改變一下生活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4pz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