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心理健康 >

莫扎特音樂讓人變聰明?

莫扎特音樂讓人變聰明?

聽莫扎特真能變聰明?

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

莫扎特音樂讓人變聰明?

莫扎特效應

所謂“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這個結論稱,當你聽一首莫扎特的曲子之後,你的大腦活力將會增強,思維更敏捷,運動更有效,它甚至可緩解癲癇病人等患神經障礙的病人的病情。

《麥兜響噹噹》中,麥太為生個聰明孩子去參加莫扎特效應學習班,沒想到被分到對照組——聽的是搖滾。結果,生出的麥兜有些低能。望子成龍的麥太,讓麥兜補習莫扎特音樂,以期聰明一些。莫扎特效應真有如此神奇嗎?聽音樂能讓人更聰明嗎?

被誤讀的莫扎特

音樂家莫扎特肯定想不到,在他去世兩百餘年後,這個世界上冒出“莫扎特效應”這一名詞。有人說,莫扎特效應是法國醫生託麥提編纂出的一個術語,比較靠譜的來源其實是16年前的一個小研究。

1993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的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es Rauscher)在著名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頁紙厚的論文後,全世界隨即颳起一股莫扎特效應的旋風。先讓我們看看勞舍爾是怎樣研究的。

勞舍爾當年找來36名大學生隨機分組,在測驗前先讓一部分學生聽10分鐘莫扎特D小調奏鳴曲,其他人聽放鬆的音樂磁帶或保持安靜。結果讓人大吃一驚!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空間推理能力增強,表現為空間感增強,摺紙、辨別事物等任務完成得也更好。若運用數字來評價,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其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得分比其他學生高3分,若換算成IQ值則高8分。勞舍爾作出結論稱,莫扎特音樂能增強人的空間推理能力。

次年,《紐約時報》在題為《聽莫扎特音樂真會讓你更聰明》的文章中,對此大加讚譽。

商機無限

精明的商家嗅到其中的利益,開始大肆推廣莫扎特效應的神奇,音像店裡寫有莫扎特效應的音樂光碟就是明證,“準媽媽只要聽這些音樂,就能潛移默化地促進腹內胎兒的智力發展。”

部分政府部門也攪和其中。1998年,喬治亞州政府就宣佈,每年撥款10。5萬美金為該州所有兒童買一張古典音樂CD。佛羅里達州更甚一步,從法律上規定所有託兒所每天至少向孩子播放半小時莫扎特音樂。

時至今日,莫扎特效應的最大受益人,或許並不是萬千父母和孩子,而是一位叫做唐·坎貝爾(Don Campbell)的美國音樂人。從未參與任何音樂與智力研究的他,率先搶注“莫扎特效應”商標,隨後以編輯發行莫扎特的古典音樂討生活——聲名鵲起,發了大財。

在其主辦的莫扎特效應網站上,音樂被宣稱為促進身心健康的萬能藥。據稱,莫扎特音樂能改善家庭成員健康,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激發創造力,治療神經疾病或軀體損傷,降低抑鬱和焦慮的發生。此外,坎貝爾還出版了18本宣傳莫扎特效應的書籍。

斯蒂芬-金也有效應

莫扎特音樂真有如此神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莫扎特效應的試驗,根本就未在準媽媽或兒童身上進行過,不能得出音樂能提高兒童智商的結論。其次,在勞舍爾研究過後,其他科學家進行的大多研究,基本都是在潑冷水。

其中著名的一位,是美國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的肯尼斯-斯蒂爾(Kenneth Steele)。在1997-2006年間,他連發8篇論文對莫扎特效應進行科學的反駁。在題為《莫扎特效應的序曲還是輓歌》中,他指出:“莫扎特音樂對認知能力的增強是有限的,並不會提高智商或一般推理能力。”

但這如何解釋莫扎特音樂讓大學生摺紙水平大增呢?他解釋道,勞舍爾的研究僅涉及單一型別的任務,對此可以用非常簡單的神經心理學方法來解釋,即“享受覺醒”。簡言之,這有點類似於“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關鍵在於你是否能享受這個過程——享受者,獲益更多。

有研究支援這種論斷。有研究就發現,無論聽莫扎特音樂還是斯蒂芬-金的有聲懸疑小說,都能提高動手摺紙能力。其中關鍵僅在於,你是否享受聽它們。如此看來,斯蒂芬-金也有神奇效應。

主動聽音樂

兩年前,德國一群嚴謹的愛好音樂的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讓孩子聽音樂並不會帶來任何認知能力上的優勢。一位教授不無嘲諷地說:以我之陋見,莫扎特效應只是一個神話。籠罩在莫扎特效應上的魅力光環,被打得粉碎。

可事實上,依然有很多父母較真地認為聽音樂會讓孩子更聰明。2004年底,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希思教授在《英國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發表題為《莫扎特效應:追蹤一個科學傳奇的演變》的文章。通過剖析莫扎特效應的全球迅速散播,他總結說:人們相信存在莫扎特效應,並認為最初的研究也是針對嬰兒的,這正因為嬰兒是人們焦慮的中心—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典型表現。

聽還是不聽,成為擺在面前的選擇題。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此外,嘲諷莫扎特效應的德國科學家還說過這樣的話:“認真、大量地學習一到兩門音樂課程,能對智商提高產生少許但重要的影響。”換句話說,主動地學習音樂,而非被動地聽,將更有益於孩子。

名詞解釋

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制了第一個診斷異常兒童智力的測驗,即著名的“比納—西蒙量表”(Binet-Simon Scale)。該量表包括30個專案,從易到難排列,以通過題數的多少作為鑑別智力高低的標準。1908年和1911年作者對量表先後修訂了兩次,測驗專案增加到59個,並按年齡分組,從3歲到15歲。該量表首次採用心理年齡(mental age,MA)即智齡來計算成績,兒童通過哪個年齡組的專案,便表明他的智力與幾歲兒童的平均智力水平相當。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推孟(an)在1916年修訂了比納—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納智力測量(Stanford-Binet Scale)。該測驗有90個專案,其最大特點是引入智力商數(簡稱智商)的概念。所謂智商,就是心理年齡(MA)與實足年齡(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稱比率智商,作為比較人的聰明程度的相對指標。

標籤: 人變 莫扎特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xinli/zy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