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醫養生 >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大家都聽說嗎,它是腸粘膜被損害出現炎症,它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沒有及時治療,病情嚴重的話會導致腹膜炎,腸穿孔,這一疾病在早產兒中是最常見的,病因目前都不是很清楚,出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一定要在早期去正規的醫院治療,避免一些併發症發生。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表現出來的症狀有腹脹,腹瀉,急性的腹痛,還伴有嘔吐,便血的現象,嚴重的會引起患者的休克,也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特別是在兒童年齡段是很常見的,大家要預防它的出現。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病因學和發病機制

在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中,在小腸中通常有三個因素出現:持續的腸缺血損害,細菌定植,腸腔內底物(如經腸餵養)。

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原因尚不明確。已確信腸缺血損害可破壞腸道產生粘液,導致腸道易受細菌侵襲。一旦開始餵養,為腸道細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而細菌可滲透過腸壁,產生氫氣並積聚,產生X線上特徵性的腸壁積氣,氣體並可進入門靜脈,通過腹部X線平片或肝臟B超可見到肝臟上面的門靜脈積氣。隨著病變的進展,可導致整層腸壁的壞死,穿孔,腹膜炎,敗血症和死亡。

缺血性損害可由於缺氧性損害所觸發的原始潛水反射引起的腸繫膜動脈痙攣,導致腸道的血流明顯減少;在換血過程中,敗血症時期或用高張力配方奶餵養時,腸道血流減少導致腸缺血性損害。同樣,先天性心臟病可減少體迴圈血流,或動脈血氧飽和度的降低,導致腸道發生缺氧/缺血,從而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病因

1、飲食因素,如高滲乳汁或高滲藥物溶液可損傷腸粘膜,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利於細菌生長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氫氣;

2、腸道供血不足,如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病、臍動脈插管、紅細胞增多症、低血壓、休克等;

3、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梭狀芽胞桿菌等過度繁殖,侵入腸粘膜造成損傷,或引起敗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加重腸道損傷。

病機探微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正氣內虛,感受熱邪所致。熱毒內蘊,下移大腸,灼傷陰絡,致血不循經,妄動妄行,胃腸功能障礙,血從大便而下。熱邪耗傷津血,血少津枯,影響血的執行,血阻脈絡而成瘀血。病久氣血乏源,而見氣虛之證。本病病位在腸,與脾胃有關。

症狀

1、嘔吐:嘔吐物帶膽汁或咖啡樣物。無嘔吐的患兒常可自胃中抽出含膽汁或帶咖啡樣胃內容物。

2、腹脹:常為首發症狀,伴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3、便血:輕者僅為大便潛血陽性,重者則為果醬樣或鮮血便。

4、全身症狀:早期可有反應差、嗜睡、體溫不穩、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等。大多數病兒病情進展快,很快出現較重的感染中毒症狀,精神萎靡、體溫不升、青紫或蒼白、四肢涼、休克、酸中毒,甚至頻繁呼吸暫停、呼吸衰竭、DIC、敗血症及腸穿孔而死亡。

疾病診斷

一、診斷中醫診斷辨證:

本病初以邪實為主,病久氣血虧虛,病情輕重懸殊,進展迅速,臨證首先應辨別虛實。恨據其不同的臨床表現,常將其分為以下兩種證候型別。

1.熱毒蘊結主證:腹瀉,便血,發熱,腹脹,腹痛,嘔吐,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舌質紅或暗紫,舌苔黃膩。

分析:本證多由邪熱蘊於大腸,熱傷血絡而致。熱蘊於內,故見發熱。熱傷陰絡,血不循經,故見便血。胃腸溼熱,運化失常,故見腹瀉,腹脹等症。血溢脈外而成瘀血,瘀血阻滯而見腹痛等血瘀之象。

2.氣血虧虛主證:為本病恢復期,上述臨床表現明顯緩解,見面色huang白,倦怠乏力,腹脹,脣舌色淡,苔薄白,脈細數,指紋沉穩色淡。

分析:本證多由於病後脾胃功能失調所致。脾胃運化無力,氣血來源不足,故見面色huang白,倦怠乏力等症。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滯,故在氣虛的同時,亦可見血瘀之象。

西醫診斷病史:常發生於生後3~10天。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以上的介紹,大家是不是感覺挺可怕呢,在平時出現了什麼不正常的症狀一定要及時的去治療,不要等到很嚴重了再去檢查治療,到時候的後果是很厲害的,也會讓患者的健康受到更大的威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i/360d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