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回族清真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場所

回族清真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場所

寧夏回族所建清真寺,嚴格遵循意伊斯蘭教的各項原則,又大量吸收中國傳統建築手法,在寧夏宗教建築之林中,別具一番風貌。隨著寧夏回族的形成,原有的法官(最嗄)、教法說明官(穆夫提)逐漸被淘汰,世襲的“三道制”被開學阿訇和學董、鄉老所代替,隸屬的教坊制度也被單一的教坊制度所代替,於是,逐漸形成了格迪目傳教形式和相應的寺坊組織。在奉行蘇非主義的教派門宦中,也逐漸構建起以教主為中心,以各層次熱依斯為骨幹的教坊制度。

回族清真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場所

清真寺不僅是寧夏回族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他們開展社會活動的場所。在寧夏,每個清真寺都和周圍的穆斯林自然地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地區性的宗教和民政組織單位,這就是“教坊”。具體來說,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淋浴淨身、禮拜的場所,是阿訇宣講教義和宗教知識的講壇,是培養新一代宗教職業者的經堂,亦為穆斯林主辦喪事及屠宰食用禽畜的服務場所和阿訇等宗教專職人員處理坊內事務的辦公地點。此外,清真寺還被用作歡度宗教節日的禮堂、紀念先賢的會場、筵宴賓客的廳堂和穆斯林鍛鍊身體的武術場,也是接待外來穆斯林的旅舍。

銀川南關清真寺,該寺始建於清末明初,“文革”中被拆除,1981年重新修建。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為銀川穆斯林活動中心之一,主體建築為二層,阿拉伯式圓頂閃閃發光,頂端新月高懸。可容納千人同時禮拜。一層為水房和接待室,二層為禮拜大殿,內部寬敞明亮,外觀巍峨壯觀,樓前中央建有直徑15米的噴泉。該寺的照片曾一度被中央電視臺選作銀川氣象預報的背景圖案。近年來又興建了兩座高聳的邦克樓和迴廊,使全寺建築聯為一體,已成為中外遊客觀瞻銀川的一大景觀。

銀川中大寺,始建於民國年間,為中國殿宇式建築。禮拜殿兩側南北廂房有阿訇居室、講經室和經文學校課堂。大門裡側有影壁。雖然面積不大,但庭院蒼翠,殿堂寬敞,是銀川市內儲存較完整的一座老寺。

標籤: 清真寺 回族 場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31v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