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漢族建築 漢族壇廟“晉祠”有何歷史

漢族建築 漢族壇廟“晉祠”有何歷史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週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初名唐叔虞祠,又因位於晉水的源頭,故名晉祠。北齊天寶年以後,歷代予以多次的修建和擴建,逐漸形成了一處自然山水與歷史文物相結合的園林式建築群。

漢族建築 漢族壇廟“晉祠”有何歷史

晉祠內建築佈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結構壯麗而整肅,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築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建築樓閣林立,小橋流水,亭榭環繞,一片江南園林風光。祠內建築由東向西有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樑和聖母殿,其北為唐叔虞祠、吳天神祠和文昌宮,其南面是水母樓、難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個建築群佈局緊湊、嚴密,既像廟觀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宮苑。

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是現在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聖母殿高19米,重簷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黃綠琉璃瓦剪邊,雕花脊獸,四周圍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盤龍八條。

殿的內部採用減柱法,擴大了空間,是中國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殿內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聖母端坐木製的神龕裡,其餘42尊侍從分列龕外兩側,聖母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飲食起居,或梳洗灑掃等,是宮廷生活的具體寫照。塑像十分生動,充分地表現出人的神情,各個塑像神態自然,神情各異,塑工高超,是中國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在聖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建立的難老泉亭,亭為八角攢尖頂。晉水主要的源頭難老泉水從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為名,名為“難老泉”。

泉水晶瑩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溫保持在17℃,歷朝歷代的詩人多吟詩讚美,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寫下了“晉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源頭上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建造的水母樓,二層五開間,內塑水母坐像及侍女,體態優美,造型別致,也是宋代彩塑中難得的藝術佳品。

祠區北側的唐叔虞祠,建築分前後兩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後院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正北為唐叔虞殿,寬五間,進深四間,中間神龕內設有唐叔虞的塑像,其兩側是從別處移來的12尊塑像,她們手持笛、琵琶、三絃等不同樂器,是研究中國樂器和音樂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晉祠被稱為三晉勝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為晉祠留下了碑碣多達300餘篇。著名的《晉祠之銘並序》碑矗立在“貞觀寶翰”亭中,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撰文並書寫的。

祠內的“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老枝縱橫,雖已歷數千年之風雨,但仍生機勃勃、鬱鬱蔥蔥,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標籤: 漢族 晉祠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kl13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