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基諾族住什麼房子 基諾族人最喜歡住竹樓

基諾族住什麼房子 基諾族人最喜歡住竹樓

基諾族喜歡在深山密林、山勢平緩的小山之巔建房,數十戶為一寨,遠遠望去,濃蔭深處,幢幢竹樓依山而臥,炊煙裊裊,清幽靜謐,給人一種神奇迷離,古樸原始之感。

基諾族住什麼房子 基諾族人最喜歡住竹樓

基諾族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幹欄”式竹樓。竹樓用木架支撐,用粗木做樑、柱,連榫為架,不用金屬連線。樓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鋪成,樓頂覆蓋茅草,覆蓋前將茅草編成草排,無數草排互相迭後放置在屋頂,可以防雨隔熱。竹樓上層住人,下層不設四壁,用於堆放工具、什物和家畜棲息。竹樓上有前後兩個晒臺,前晒臺連著樓梯口,後晒臺是晒衣、紡織之處。婦女生孩子時要搬到晒臺上,產後潔淨始搬進客廳內火塘邊坐月子。

樓上用篾笆隔開,裡屋按人口多少隔成數間臥室,外屋為“客廳”,兼廚房、飯屋。“客廳”中間有一米見方的火塘,三塊鍋樁石作三足鼎立狀,火塘上面懸掛著竹編吊籠,放置食品。火塘和鍋樁是家中的神聖之物,家人勞動歸來或來客都圍火塘而坐,飲茶、談天、商談家務事、安排生產都在這熊熊火光處進行。

上述的竹樓的結構是一個父系家庭成員的住所,約五、六人至十餘人不等。據說本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軍隊進山大肆燒殺破壞前,巴亞等許多村寨都存在著有五、六十人的父系大家庭,幾代人在一個男性家長領導下,集體勞動吃大鍋飯。

但是,亞諾寨的長形竹樓(亦稱大房子)則與上述竹樓有所不同。樓內共居住著父系氏族的數代人。竹樓距地面一米左右,一般寬約十餘米,長約二十七、八米。有前後兩道大門,進前門右邊的第一間是大房子家長的住室,兩旁是各小家庭住室。房中央的過道上是一尺左右高、石砌邊的長方形土臺,臺上是數個火塘,第一個火塘是象徵家長制家庭公社的總火塘,往後依次排列著各個小家庭的火塘。火塘兩側是與各個火塘相對應的各個小家庭的住室,有幾個小家庭就有幾個火塘。大房子內還設有客房,客房用於招待各個小火塘的親友,主人在客房內招待客人吃飯。各火塘祭鬼用的雞在樓梯邊晒臺上殺,祭鬼的雞都要送給大房子家長几塊肉和一些湯。

這種大房子內雖也有一個男性家長,但各個小家庭已有自己的家庭經濟,以小家庭為單位獨立消費。

基諾山流傳著基諾族的竹樓是照著孔明的帽子的式樣建成的傳說。這其實是一種誤傳。竹樓屋脊兩頭裝飾著茅草扎的耳環花,一般群眾的竹樓共飾六朵,即每邊屋脊頂端一朵,兩個斜邊各一朵,村寨“七老家”(即卓生、卓巴、生努、巴努、扣普樓、乃厄、達在)則飾十朵,即每邊屋脊頂端一朵,兩邊斜邊各兩朵。裝飾著耳環花的竹樓不僅可以使人識明其主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而且使人聯想翩躚。如果你從稍遠的地方注視著竹樓側面,那飾著花朵的三角形竹笆山牆,恰似一個頭戴三角形帽子的基諾族婦女像,耳孔裡插著芳香的鮮花,端莊靜穆地凝視著遠方。

據說竹樓上的這種飾物象徵父母的靈魂。父母死時必須將它取下來,以表示父母逝世,待有了新家長,蓋了新房後方能再裝飾上。

標籤: 基諾族 竹樓 房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vo86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