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孫策——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孫策——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三國志·孫策傳》:評曰:“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祟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孫策——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孫策,名副其實的少年英雄,自16歲時隨父親征戰到26歲鹿山殞命,這點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時代便開疆闊土乃至“割據江東”,成為東吳基礎;和一般的少年相比,更勝一籌。

其一,志向遠大,氣度不凡。

孫策,吞日月者也。人言策弟孫權為日,策為月。以此推之,策故以明亮,然未能長久,以其依賴日而生光。其實不然。東吳基礎為孫策所建,孫權拱手承受,如無孫策,以權而面對袁術固然難以成事。這就是孫策臨終時囑咐其弟的:與天下爭鋒,汝不及我。而基業就是“爭鋒”而得,而非拱手所得。這樣的經歷,孫策應為“日”,而孫權為“月”,以孫策開疆闊土,而孫權拱手治理。然,自古以天子為日,所以孫策屈居於月。

孫策志向遠大,以復仇興業為先。和眾多英雄一樣,孫策也意識到“漢家不可能復興”,當時正是群雄逐鹿的時代。所以,孫策走的便是“王霸路線”。

孫堅以30騎殞命於硯山,餘部歸袁術。孫策的興業,所謂“凋零”,首先面對的是發展部隊。這裡,孫策的舉動堪為“經典”——玉璽換軍隊。孫策以父親所遺留之洛陽玉璽換取袁術的幾千人馬。這個魄力真是偉大。或者,可以說,孫策以玉璽換取了“孫家軍”這樣自己的武裝,換取了江東六郡,換取了東吳基業。不是英雄斷然難為此。至於袁紹等,自然不能與孫策相比。

乃至於袁術、曹操讚譽孫策。前以“若有子如孫郎,死無恨”,後以“獅兒,難以爭鋒”。孫策,“初生牛犢不畏虎”,壯哉!

其二,政治明晰,決斷果然。

袁術儼然是個反面教材。實力孤單,城池不過一曲,而擅自獨立稱帝。這樣,自然是引來了諸侯的不滿,何況他稱帝時,眾多家臣一致反對。的確因“稱帝”而成了孤家寡人,成了眾矢之的。比起孫策讓出玉璽來說,袁術太鹵莽無謀了。

孫策是袁術軍衍生出來的。在四諸侯圍獵袁術的時候,孫策便是四諸侯之南路諸侯,與曹操、劉備、呂布一起圍追堵截袁術。道理很簡單,維護漢家皇權之不可侵犯。儘管東漢末年,諸侯野心膨脹,但漢朝一直存在,諸侯也名義上以漢家臣子為據,都不敢擅自謀篡權。袁術的確是“出頭鳥”,死在了前面。

袁術至此隕滅,而孫策得以更好的控制江東地區,畢竟在江東,袁術和孫策是兩雄對峙。袁術稱帝,進而隕滅,無形中給孫策興起乃至稱霸奠定了好的環境。如果袁術存在,孫策或許顯得制肘些。

其三,任人惟才,人心相應。

孫策的用人方略很好,不管是血親還是疏離,甚至是過往的仇敵,孫策都以才錄用。血親如孫權、孫河、孫靜等;舊將如程普、黃蓋、韓當等;新臣如周瑜、張昭、張巨集等;仇敵如太史慈、祖郎等。眾將“樂為之用”。孫策做到了“用人不疑”和“知人善任”。至於臨終囑託張周以後事,也稱得上是“古今之盛軌”。

其四,勇猛。

總之,孫策真如“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真一時之美士。

至於孫策未得稱帝。一來諸侯戰鬥不止,大勢力仍然存在。“挾天子”的曹操是最大的敵手,而稱帝帶來的則是眾多諸侯的齊力反對,這個在當時暫時行不通;二來,孫策血性如其父,單身犯險,為一將之力有餘,為一君之度不足。

孫策單騎弋獵,導致許貢部下尋仇得以實現。這個儼然和10年前孫堅30騎隕滅硯山如出一轍。悲夫!向使不如此,天下數未可量也!

從孫策處,學得見識當遠大,英氣當縱橫;所借鑑者,自然是要謹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24z8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