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揭祕唐中期李愬是如何雪夜平蔡州

揭祕唐中期李愬是如何雪夜平蔡州

在對李愬簡介前,先應該瞭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勢。當時唐朝廷對地方藩鎮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這些藩鎮勢力最大的,吳元濟就是其中之一。他勾結河北藩鎮,為禍唐代宗、德宗兩代。到了唐憲宗的時候,在朝廷的極力主張下,才將其戡平。而平定吳元濟的那個人,正是唐代名將李愬。

揭祕唐中期李愬是如何雪夜平蔡州

李愬的畫像

李愬的父親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將。李愬因為父親的戰功,得以加官進爵。在李晟去世後,李愬和哥哥一起為父親守孝三年,期滿後,才入朝為官。恰吳元濟作亂,朝廷先後派出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皆無戰功。李愬自告奮勇,接替了唐西路軍的統帥。

李愬到任後,一方面安撫士兵,一方面接連攻打吳元濟在蔡州以西的軍事據點,攻下文城柵、馬鞍山、路口柵、嵖岈山、冶爐城等地,俘虜了敵將丁士良、李忠義、李祐等人,將他們收為自己麾下的戰將。

之後李祐見奇襲蔡州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自己親自訓練而成的三千精兵,在奇寒的天氣下疾行數十里,冒著大雪佔領了蔡州城。而當李祐佔領蔡州的時候,吳元濟卻不以為然,他認定李祐不可能這麼快攻下蔡州。直到唐軍的號令傳到蔡州內城之下,吳元濟才開始準備抵抗,但為時已晚,為禍數十年的淮西遂被平定。

此後,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又叛,唐憲宗令李愬前去平定,李愬和李師道連續十一戰皆捷,斬殺萬餘名叛軍。最後李師道被自己的部將劉悟所殺,李師道之亂被平定。

公元820年,李愬被任命為魏博節度使。第二年,幽州、鎮州又發生了叛亂,田弘正被殺。李愬恰逢病重,他將自己的佩劍交給牛元翼,讓他指揮平定叛亂。但由於李愬沒能親自指揮,所以未能建功。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陽去世,年僅49歲。

李愬怎麼讀

李愬是唐代中期的名將,首平淮西,再平李師道,鎮魏博,為唐中期的統一有巨大的貢獻。但是李愬怎麼讀呢?

《李愬傳》的封面

李愬,用漢語拼音標註為lǐsù。因為李愬是唐代中期人,而李姓是唐朝的國姓。由此可以推論,李愬的先輩或是唐室的宗親,或是立有戰功,被唐王室賜姓。

因為“愬”這個字比較少見,也並非常用字,因此有很多人不知道李愬怎麼讀。其實這個字在字典中有兩個讀法,一種是sù,另一種是shuò。一般在用這個字的時候,根據語境,兩個讀音有不同的解釋和意義。

首先來說一下shuò這個讀音。當念成這個讀音的時候,其表達的意思是恐懼的樣子。在《公羊傳.宣公六年》中,提到有“愬而再拜”這個詞,也就是恐懼在下拜行禮。當時這個字的讀法和含義有些用於名字中明顯有些不太好。試問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一生生活在恐懼和害怕之中的呢?因此,在李愬這個名字中,應該被讀為sù。

“愬”字sù讀音,是作為中國古代的一個通假字使用,同“訴”。因此讀成sù的時候,它可以被釋義為訴說,傾訴。比如在《論語•顏淵》中,有“膚受之愬”之言。在《詩經•邶風•柏舟》中,有“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一句,可以解釋為我本想想要向鄭玄是訴說情況,誰知道他正好心情不太好。

除了訴說,傾訴的意思外,這個字還有向,往的意思,如潘岳在《西征賦》中一句“愬黃巷以濟潼”。

因此,相對shuò讀音來說,sù讀音比較符合用於名字的習慣。

李愬雪夜平蔡州

李愬雪夜平蔡州是唐朝中期一次著名的軍事行動,對唐軍平定淮西吳元濟作亂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是一次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歷史典故,是一場奇襲戰的典型戰例。

李愬雪夜平蔡州的圖繪

吳元濟為禍唐朝數十年,先後有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但久無戰功。等到李愬前往的時候,他並不急於交戰,而是安撫士兵,招降敵將。每次李愬俘虜敵將,總要詢問蔡州的虛實。因此在發動奇襲戰之前,他早已對蔡州的情況瞭然於心。

公元817年農曆十月,這一天正值風雨交加之際,李愬以李佑的三千人為前隊,自己的三千人為中軍,李進城的三千人為後隊,向蔡州進發。這次行軍,不僅軍中其他將領、士卒概不知情感,連他們親自率領的士兵們也不知道。一直行軍到柴村的時候,李愬才向大家宣佈,這次進軍的目的是直取蔡州城下。

聽到這個軍令後,將士們都大驚失色,以為這一去必死無疑,但都因為害怕李愬的威嚴,沒有人敢提出反對意見。大軍有行進35裡,抵達蔡州城下。李愬令士兵擊打城下雞鴨池裡面的雞和鴨,讓它們發出聲音,以掩蓋自己行軍的動靜。因此城裡的淮西軍士兵,對已經兵臨城下的唐軍置若罔聞。

抵達城下的時候,李佑、李忠義率先登上城頭,殺死守門士卒,僅留下更夫繼續敲更報時,以免引起敵人的懷疑,然後李佑等人開啟城門,放唐軍入內。

此時的吳元濟,卻還在睡大覺,當有人向他稟報說唐軍兵臨城下了。吳元濟漫不經心地說,一定是俘虜和囚犯們在作亂,等天亮了把他們一起都殺個乾淨。當唐軍佔領了整座城池,吳元濟還說,一定是洄曲守軍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了。直到吳元濟起床,才聽說唐軍入城,才慌忙在內城阻止反抗。

這時,蔡州城內的百姓都感念官軍的恩德,響應李愬的人達到上萬人,因此他們一起幫助李愬攻城。他們把柴火堆在南門,放火燒燬城內。吳元濟見大勢已去,只好向李愬投降。

李愬雪夜平蔡州一戰,奠定了他在唐朝中期的名將地位,也是他個人大放異彩的一場戰役。

李愬的評價

李愬由於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戰功,成為了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將領之一。後人對李愬的評價,也給予了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揚。

李愬的畫像

一般情況來說,“二十五史”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最具權威性的。因此我們先來看一下劉昫在《舊唐書》中對李愬的評價。在元和年間,唐朝得到了短暫的穩定和統一,這其中離開不當時許多名將的功勞,而李愬在這些人中,他的功勞是最大的,可以佔據一半以上。再回想起他的父親李晟,也是一個能征慣戰的將領,父子一起打造了唐中期的統一局面。如果這個時候再繪凌煙閣畫像,李愬父子絕對可以位列其中。

在北宋時期修訂《新唐書》的時候,關於李愬的列傳,正好是宋祁掌筆,因此關於李愬的評價也是宋祁所寫。他在《新唐書》中的評價主要針對李愬個人的用兵用人方面。李愬俘虜了吳元濟的部將李佑,但是李愬並沒有殺他,反而將他收為己用。當時有許多唐朝將領,都要求李愬殺死李佑,但是李愬沒有同意。結果在平定蔡州的戰役中,李佑率先登城,立下了大功。這正可謂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李佑之所以能得以在唐軍中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全都倚賴李愬的用人。

在中國歷史上,如白居易、蘇洵等著名的大詩人,也都對李愬的溢美之詞不絕於口。詩人王建在看了李愬的事蹟後,不由寫下名詩《贈李愬僕射二首》,生動地描寫了李愬平蔡的戰役,也體現了王建對李愬的讚賞和崇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33x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