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朱熹身前飽受非議 死後竟靠權臣政治需要名揚天下

朱熹身前飽受非議 死後竟靠權臣政治需要名揚天下

今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學大師朱熹誕辰880週年紀念日。

朱熹身前飽受非議 死後竟靠權臣政治需要名揚天下

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幾年後受當時南宋宰相趙汝愚推薦,當上煥章閣侍制兼侍講,即皇帝的顧問和老師。即位不久的南宋寧宗全面肯定了理學,稱朱為“儒宗”,充分反映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企圖以理學加強內部團結的願望。

宋寧宗時的權臣韓侂冑由於結黨營私,驕奢淫逸,為“滅人慾”的理學家所鄙視。隨著慶元元年支援理學的趙汝愚被罷相,韓侂冑等趁機發動了一場抨擊“理學”的運動,斥理學為“偽學”。寧宗也一改舊態,將朱熹逐出朝廷,下詔命凡薦舉為官,一律不取“偽學”之士。大小官員在寫述職報告時,還要多加上一句“不是偽學黨中人”,歷史上稱為“慶元黨禁”。

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羅列朱熹十大罪狀中包括“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指控朱熹貪色好淫,曾經引誘兩個尼姑作寵妾,出去做官時還帶在身邊招搖過市。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上身孕,有了“公公扒灰”的可疑。這對提倡“存天理,滅人慾”和“三綱五常”的朱熹來說,簡直是置於人格死地的重磅炸彈。

慶元六年三月初九,71歲的朱熹終於在建陽家中憂憤而死。臨死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可見他是如何矢志於樹立自己的理學,然而生前終未如願。

使朱熹得以翻身如願,併名揚天下的則是南宋權臣史彌遠。史彌遠,字同叔,明州鄞縣(今寧波鄞州)人,淳熙十四年進士。開禧三年﹐韓侂冑北伐失敗﹐金朝來索主謀,時任禮部侍郎的史彌遠串通楊皇后殺死韓侂冑,送其首級與金人請和,史彌遠因此取代韓侂冑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分別在寧宗朝獨相17年、理宗朝獨相9年,共執掌南宋朝政長達26年之久。

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地位,運用理學為宋王朝服務,史彌遠取代韓侂冑擔任丞相後,不但恢復了支援理學的趙汝愚、呂祖謙等人的官職,還召林大中、樓鑰等15位故老入朝。同時,恢復了理學的地位,下令雕版印行朱熹的著作。

由於史彌遠的撥亂反正,使本已奄奄一息的朱熹理學,成了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元朝皇慶二年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註》試士子,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正式確定科舉以朱熹的“傳注為宗”,作為科舉考試評卷的標準答案。

史彌遠一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任,封官加爵不已,紹定六年病死,追封衛王,諡忠獻,歸葬故鄉東錢湖。今日寧波東錢湖仍存史彌遠墓葬遺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972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