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戲說民國 民國八大風雲人物的原配夫人都是誰?

戲說民國 民國八大風雲人物的原配夫人都是誰?

民國是個很特殊的年代,在那個兩極分化的年代裡,主權淪喪、軍閥混戰、社會動盪、餓殍遍地,中華民族災難不斷……但另一方面,自由民主的文化和思想在戰火和動盪中茁壯成長了起來,黑暗的時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極重要影響的人物。他們的風骨他們的涵養他們的風情,時代成全了他們,也是他們造就了那個時代。

戲說民國 民國八大風雲人物的原配夫人都是誰?

徐志摩、孫中山、魯迅、張學良、蔣介石、李宗仁……歷史記住的不僅僅是這些男人,還有他們身邊的女人們。徐志摩和林徽因陸小曼的三角戀,魯迅的許廣平,張學良的趙四小姐,蔣介石和宋美齡,李宗仁和郭德潔……留下的都是一個個翩翩佳公子和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悽美故事。事實上,這些紅顏知己們都並非原配,今天我們先且把這些紅顏知己先放一邊,讓我們撥開歲月風雲,去尋找那些歷史深處“原配夫人”的故事。

蔣介石原配:毛福梅

蔣介石一生至少與四個女子交織過四段輕重有別的關係,其中不可否認的是宋美齡對他影響是最大的,第一夫人的風頭刮遍海內外,在當時的某些外國人眼中,“夫人”的風采絲毫不遜於蔣公。蔣介石曾在公開場合讚揚宋美齡“夫人的力量抵得上20個陸軍師”,不知蔣介石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起被他留在老家的原配夫人——毛福梅。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是由雙方家長做主包辦的舊式婚姻,毛氏又是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年紀比他大,長相又一般。因此,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感情極其一般,蔣介石對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寬厚,性情柔順,“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顧心無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維謹,同時盡心盡力地輔助蔣母操持家務,深得蔣母王採玉疼愛。

1905年,蔣介石到寧波箭金學堂從學於顧清廉時,攜毛福梅同往陪讀。這一時期,是蔣介石、毛福梅夫妻生活中最值得回戀的一段“蜜月”,朝夕相處,感情頗為融洽。

可惜,好景不久,1906年,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再送保定軍校,後又出洋留學,回家鄉相聚的時日就為數不多了,他又恢復了以往對毛福梅若即若離的態度。之後發展為爭吵,在某次爭吵中蔣甚至對毛福梅大打出手,導致孕中的毛福梅小產,蔣介石也因此捱了蔣母一頓訓斥。

及至1911年,蔣介石浪跡上海灘,娶姚冶誠為側室,並將姚帶回老家,此時的蔣介石已經在外混出了頭臉,早非昔日之頑童,正室毛福梅除了寬容忍耐,哪裡敢有絲毫反抗之心?

到1921年蔣母逝世前夕,蔣介石和毛福梅的婚姻已經有名無實,全礙於母親的面子蔣才與毛維持著婚姻關係。捫心自問蔣介石也自知有些事做得有些過分,他在1921年5月的日記中寫道:“我待毛氏已甚,自知非禮。”但是反省終究只是一時,蔣母的喪葬大典方畢,蔣介石就正式向毛福梅提出離異的要求。蔣介石想了許多辦法讓毛福梅答應離婚的請求,毛福梅抱著“寧可人負我,我不負人”的態度,在離婚協議上籤了字。蔣介石一拿到離婚協議,便迫不及待的迎娶宋美齡為新婚妻子。

蔣宋聯姻在中國近代政史上是一樁大事,這次史無前例的成功聯姻是人人稱讚的,意氣風發的蔣介石迎娶了宋家的美貌三小姐,強強聯合後的風光和對中國近代產生的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說明蔣介石娶的就應該是宋美齡這樣的女人。

前面已經說過毛福梅是個舊式家庭婦女,想必並沒有受多少教育,這或許是幸運的,沒有讀多少書也沒有大眼界大視野,不知道蔣介石和自己離婚然後娶新妻是多麼正確的選擇,也不瞭解自己的丈夫離開了自己之後創造了多麼輝煌的新天地,更不知道後來的歷史提到蔣介石只會想到宋美齡而自己這個原配從來沒有出現在他的名字後面。只知道含辛茹苦地養大和他的兒子,嘔心瀝血地操持著那個豐鎬房的大家族以及日復一日的盼望著他能回心轉意……

可惜命運並沒有看到她的等待,終其一生蔣介石也沒有回頭,所幸毛福梅生下了與蔣介石的兒子,兒子蔣經國成為了毛福梅一生最大的希望,可惜這個希望在蔣介石把蔣經國送往莫斯科學習之後而遭到了莫大的打擊。毛福梅這個善良的原配,默默地接受命運給她的不公平,再以最寬厚的姿態面對命運。蔣和宋結婚之後,無論是蔣一人回家鄉,還是攜宋美齡同來,毛氏每次都一如既往精心準備,將豐鎬房整飾一新,並以家鄉菜相待。

毛福梅一生都沒享過什麼福,好不容易盼得兒子蔣經國從莫斯科回來,抗日戰爭又開始了。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軍的6架飛機突然出現在溪口上空,濫施轟炸,以蔣家故居豐鎬房和武嶺頭文昌閣樂亭別墅為主要目標。毛福梅本來逃出房外,發現房門鑰匙未帶,又急忙回去取。待她再次跑出後門,剛到後牆弄,3枚炸彈便在她周圍炸開了,到了晚年的毛福梅居然是以這樣慘烈的方式被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命運最終也沒有給她安排一個好的結局,令人唏噓。

蔣介石與毛福梅的婚姻,以喜劇始,以悲劇終。綜觀毛氏一生,算不上“紅顏”,只能說是“薄命”。假如當初嫁給一個莊稼漢,生兒育女,也許能太太平平過一輩子,可是命運卻把她與蔣介石拴在一起。她對蔣介石可謂一片赤誠,從一而終。也許正鑑於此,蔣介石對毛福梅心頭偶爾也會閃過一絲內疚與同情。毛福梅去世以後,蔣介石也曾親往墓前悼念。

孫中山原配:盧慕貞

1918年10月17日,孫中山在致英國恩師康德黎的信中,坦白自己和盧慕貞夫人離婚的原因:“我原來的妻子不喜歡外出,因而在我流亡的日子裡,她沒有在國外陪伴過我。她需要和我的老母親定居在一起,並老是勸說我按照中國舊風俗再娶一個側室。但我所愛的女子(宋慶齡)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地位,而我自己又離不開她(宋慶齡)。這樣一來,除了同我的前妻協議離婚之外,再沒有別的任何辦法了。終於對自己離開原配盧慕貞另娶宋慶齡作出瞭解釋。

孫中山原配夫人盧慕貞出生於累世積善的書香門第之家,父盧耀顯曾漂洋過海至美國檀香山經商獲富。十八歲時與年方二十歲的孫中山結婚,並誕下三名子女:孫科、孫娫及孫琬。

盧慕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長輩而聞名鄉里,尤擅女紅。在婚後的數年中,儘管孫中山回鄉並不多,但每次回家,盧慕貞總為他縫製一套新衣服和鞋襪,婆婆楊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自盧慕貞之手。盧慕貞作為孫家的夫人是合格的,孫中山和她倒也能夠和睦相處。

孫中山在革命建國當上大總統之後,妻以夫貴,孫夫人自然就成為人人豔羨的第一夫人,無奈盧夫人生性好靜,且較孤僻,她是一箇舊式婦女,做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綽綽有餘,但對政治性的應酬則毫無興趣。在冠蓋京華的政治中心石頭城,面對中外貴賓如雲似海的各種政治場合,對自幼纏足梳髻的她來說,與其說是一種無尚的尊榮,倒不如說反而是種精神上的累贅,她很想擺脫了它,而重溫一向平靜淡泊、與世無爭的自我生活。她頗有自知之明,既然不能配合夫君,協同領導諸種政治活動,乃逐漸萌生知難而退的念頭。這也就是後來她為什麼慨然同意跟先生分手的重要因素之一。盧夫人的大義“讓賢”行為不僅成就了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婚姻佳話,也讓孫中山歲她刮目相看,所以儘管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之後,孫中山仍然善待盧慕貞,並放心地將三個孩子交給她撫養,盧慕貞也不負所望,對子女嚴加管教,盡心盡力地侍奉子女長大成人。盧慕貞的一生果然如她自己所望,在平靜淡泊中度過,1952年9月7日,盧慕貞在澳門文第士街寓所病逝,享年86歲。

盧慕貞決非一個完人,她自身難以改變的因素最終導致她與孫中山的離異。但不管怎麼說,她長期被歷史煙塵湮沒的名字,隨著時光的流逝,不僅與一代偉人孫中山緊密相連,而且將永遠值得人們的懷念。誠如“孝思永遠墓園”董事會主席賴新在盧慕貞陵墓“重修碑記”中所述:“國父之博愛精神暨盧太夫人千秋閫範,吾人臨此憑弔追思,莫不肅然起敬。書此以志永垂不朽。”

張學良原配:于鳳至

作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的張學良,一生的情史不可謂不豐富,據說他晚年的時候曾親自口述早年與多名女子的風流往事,其混亂程度令人汗顏,若不是一代梟雄一生中大半時間遺憾在軟禁中度過,他的情史只會更加豐富。最引人關注的是他與民國名媛趙四小姐的愛情,趙四小姐無怨無悔一生追隨少帥的感情令人動容,但是趙四小姐是幸運的,先不論張學良是不是最愛她,張至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趙的身邊。比起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趙四小姐幸福太多了。

于鳳至,她是北方小鎮的商賈之女,自小天資聰慧,才識過人……她天生一張古典的臉,清秀如蘭,填詞對句,鑑賞名畫,還寫得一手好字……擁有如此條件的女人,是應當收穫幸福婚姻的。

1916年,19歲的她與16歲的張學良結婚。

于鳳至有著良好的家教和極高的個人涵養,她識大體,顧大局,雖是包辦婚姻卻始終和諧,她說:“夫妻之間的關係猶如弓與箭,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壞了,箭就無法射出去。”她很有見地,所以張學良在關鍵時刻,總徵求她的意見,聽她的教導,讓她出主意,始終尊稱她為大姐。

在帥府院內,于鳳至的彬彬有禮,好善樂施也是有口皆碑。但是男人總是容易把女人的善良當做背叛的藉口。

當她發現丈夫用情不專時,不是翻臉責怪,而是把苦澀埋在心底,秉著溫良恭順的賢妻美德,繼續無微不至地照顧丈夫,問寒問暖,沒有半句怨言。

當張學良掌握半壁江山的權勢,又坐擁父親張作霖留下的巨大財富時,風流倜儻的他吸引了更多的女人,這其中就有趙一荻。

趙一荻的父親是政府中主管經濟的要員,她終日流連舞場,無心上學,被稱為趙四小姐。她追逐著張學良,鬧得沸沸揚揚,她父親一氣之下登報脫離父女關係,成為一時的新聞。趙四被逼無奈託人找到于鳳至,請求做張學良永久的祕書。于鳳至可憐她十四歲幼齡,又無家可歸就允許了。趙四一來到帥府,就跪地向她叩頭,說永遠不忘她的大恩大德,一輩子做漢卿的祕書,絕不要任何名分。于鳳至用自己的錢給趙四買了一所房子,還讓財務人員給她多發工資,兩個女人和睦相處,于鳳至的大度可見不凡。

1933年,張學良被迫放下東北軍權,遠離故土去歐洲,丈夫感慨“此去不知何日歸”時,于鳳至寫詞安慰“……青史無虛謊,黑白分明,笑對世人謗。”如此善解人意的妻子,夫復何求。

西安事變發生時,于鳳至剛由西安來到英國不久,正在英國安排子女讀書的于鳳至得知西安事變發生的訊息後,立即打電報給張學良,要他一定保護好蔣介石的安全,並草草安排一下便趕往國內。當於鳳至滿心焦慮地來到南京時,張學良已在羈押之中。就從那時起,她陪伴著張學良由南京到浙江奉化、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和沅陵,1940年又被轉移到貴州修文陽明洞。在4年輾轉流遷的幽禁生活中,于鳳至與張學良共同經歷著由副司令變為階下囚的驚天突變,相濡以沫地度過了艱難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

1937年張學良被囚禁後,于鳳至考慮到丈夫一生的名節,將老蔣的電文《不抵抗日軍》帶到美國,存入英國倫敦的匯豐銀行,複製的副本也在美國一個祕密的地方存放。宋美齡千方百計索要,于鳳至都不給,她說,“我們都為人妻,作為我難道就不該為漢卿負責嗎?”還說,“在我手中,它則成一塊浴巾,可以擦去漢卿身上所有的恥辱罪名。”作為妻子,于鳳至永遠站在丈夫一邊。

1940年春,于鳳至患上乳腺癌,被迫離開張學良去美國治病,卻萬沒想到,這竟是她與丈夫的永別。經過幾次手術和電療,她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當她最後一次手術後醒來,發現左乳已經被切除,她低語:“我成了一個殘疾人,還有勇氣接受漢卿的愛撫嗎?”這時,她只是一個渴望愛的普通女人,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她深愛的丈夫。

她定居洛杉磯以後,花高價買下兩棟別墅,一處是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生前住過的林泉別墅,另一處是伊麗莎白·泰勒的舊居,兩處別墅相鄰。于鳳至把兩處別墅都按當年北京順城王府內家裡的居住式樣裝飾起來,她自己住一處,把另一處留給張學良,她對孫輩們說:“我將所有的錢都用在買房子上,就是希望將來你們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時候,這別墅就可以作為他和趙一荻兩人共度晚年的地方。這也是我給他的最好禮物了。”此時的她,還在幻想著與丈夫重聚的那一天。她將思念通過書信與電話傳遞,即便聯絡也有諸多限制,只能互報平安,她說,“每知他安康,我唯有痛哭。”

1964年,臺灣傳出張學良寫了《西安事變懺悔錄》,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篇稿子是假的,是有人在故意貶低張學良,損害張學良的聲譽。其實她不知道,這篇刊載於《希望》上的所謂《懺悔錄》確是張學良親筆所寫,是應蔣的要求不得不寫的。深愛丈夫的于鳳至,遠在美國不明真相,得知這一訊息大為震怒,開始在美國掀起營救張學良的傳媒大戰。《洛杉磯太陽報》、《紐約時報》上相繼出現文章抨擊此事,影響極大。她的這一舉動,引起蔣家的恐慌,遂以張學良的命為要挾,迫使于鳳至離婚,來堵住張學良去美國與家人團聚取得自由的路。

她打電話給丈夫,問這事,張學良說:“我們永遠是我們,這事由你決定怎麼應付,我還是每天唱《四郎探母》。”為了保護丈夫的安全,她簽了離婚書,但她始終不承認強加給她的離婚。有了丈夫那句“我們永遠是我們”,對她已足夠,宋美齡每年給她賀卡,也依然是寫“張夫人收”。

她不怪趙四違背了當初對她的諾言,66歲的于鳳至,理解漢卿和趙四的愛情,她對女兒說:“我同你父親之間的情義已超過夫妻間的愛情。我們之間除了愛情,還有價值更高的友情、親情。除了婚約,還有友情、親情的存在。我們的心是什麼力量也分不開的。”

于鳳至在其回憶錄中表示:“我思考再三,他們絕不肯給漢卿以自由。漢卿是籠中鳥,他們隨時會捏死他,這個辦法不成,會換另一個辦法。為了保護漢卿的安全,我給這個獨裁者簽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說明,我不承認強加給我的、非法的所謂離婚……”

她犧牲自己,成全了丈夫和別的女人。趙四感激於鳳至給了她名正言順的身份,結束掉那些不堪入耳的稱謂,經過幾十年的歲月洗禮,終於讓愛情之花結了果,讓她在53歲時做了新娘。

歲月無情地流逝,她依然在苦苦等待她的漢卿,這一等就是五十年。1990年3月20日下午,93歲的于鳳至無限依戀地閉上了雙眼。這個等愛的女人,寂寞地去了,帶著一顆孤獨的心。洛杉磯比弗利山的玫瑰公墓,新添了一座黑色大理石墓。

李宗仁原配:李秀文

提到李宗仁,人們能想到的只有郭德潔,或者最多還能想到李宗仁在75歲高齡續娶的女護士,胡蝶的私生女——胡友鬆,李宗仁戎馬一生,作為國民黨的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和代總統,而被人記住的“第一夫人”只有郭德潔,其實在郭德潔之前,李宗仁敬還有一個厲害的原配夫人——李秀文。

李秀文是廣西臨桂縣村頭村人,生於1891年農曆4月24日,1911年與李宗仁結婚;當時李宗仁正在廣西陸軍國小習武,隨後李宗仁從軍,從排長開始,逐步成為桂系首領。

抗戰時期,李宗仁率軍浴血奮戰,李秀文則長住廣西,歷盡離亂之苦;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李宗仁客居美國,李秀文則艱難輾轉他鄉,於1958年到達美國。

1973年,李秀文遵從李宗仁遺囑,在中國政府的周密安排下,回國定居,1992年6月18日於桂林去世,享年102歲。

李秀文的一生,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代,作為李宗仁的原配夫人,她在李家擁有無可動搖的地位,與許多重要歷史人物都有交往。但在她晚年的回憶錄中,卻只能讀到深深的辛酸和無奈。

“1923年冬,戰局漸告平靜,德鄰旅部設在桂平。公婆主張我攜幼兒到桂平去。而此時,臥榻之上,已有新人。

到旅部時,德鄰早站在廳外臺階下等著我了,他毫無芥蒂地瞧了我,便笑呵呵地抱起幼兒,邊親邊說:“哈,兒子都這麼大了,可更像老子了!”幼兒那時已有5歲,似乎還記得抱他的這個人是爸爸,他睜大眼,看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叫爸爸。

到廳上坐下之後,德鄰叫了聲:“德潔快出來。”話音未落,一個身材苗條,模樣俊秀的年輕女子走了出來,我估摸這女子就是丈夫的新寵了。她大大方方地朝我點頭含笑,轉過身去,倒了杯熱茶給我。等我接過茶,她便從德鄰手上把幼兒接過去,抱著逗弄。誰知幼兒很怯生,一脫身滑下來,仍然靠著我站著,郭氏轉身進屋裡了。

還是丈夫開了口:“我娶了德潔來,為的是外面應酬多,身邊有個照應。你來了,大家做個伴嘛,你看好嗎?”我聽丈夫說得輕鬆、坦然,彷彿這事對我毫無傷害似的,我也不好說什麼,何況我從來不曾對他使過性子,便說:“好嘛。”就此算是見過面了。看郭氏那樣子,頗知禮數。我見她立著,我坐著,有點過意不去,想起來讓坐……”

相比其他人的原配夫人,李秀文還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李宗仁一直李宗仁曾對李秀文說過“你就安安逸逸地享福吧。把幼兒帶好了,你我都開心!我這軍人是最講信用的,日後絕不虧待你。”但是就算自己的丈夫做出了這樣的承諾,作為第一任妻子的心中是怎樣的想法呢?我想,李秀文的內心所想或許可以代表當時所有原配夫人的真正想法——

“‘絕不虧待你!’這話他是說到了,也做到了。的確,我享受過榮華富貴,但一個人難道只圖個吃好穿好就滿足了麼?特別是女人,我從30多歲起,就缺少了家室溫暖,難道這是金錢物質能補償得了的麼?唯一安慰的是,我有個可愛的兒子,德鄰又把孩子視同珍寶。我們始終維持夫妻感情,也多虧我有了這唯一的兒子。”

魯迅原配:朱安

魯迅的原配太太朱安。這個長臉高額頭的女人,自嫁給魯迅之後,她就不再是朱安。在魯迅活著時,她是伺候魯迅母親的人。在魯迅過世後,她成為魯迅的遺物。她稱呼魯迅大先生,一生的夢想是能與大先生圓房,她對魯迅百依百順,可惜等到50歲,等來的卻是魯迅與許廣平在一起的訊息。

朱安成為魯迅的夫人實實在在是魯迅的母親極力安排的結果,魯迅在日本求學時就多次接到母親催他回國成親的信,魯迅都一一搪塞過去了,直到家中發來電報說母親病危,魯迅焦急地趕回去,卻發現家裡已經裝扮一新,母親安然無恙的坐在廳內,只等著他這個新郎官拜堂成親。魯迅沒有絲毫的辦法,他像個木偶一樣被人擺佈,完成了婚禮進入洞房。這就是魯迅與朱安的婚姻。魯迅當時的心情我們可以想象,根據當時在魯迅家中做長工的王鶴照的回憶,魯迅在洞房當晚曾躲在被窩裡哭過,在新婚兩三天之後,魯迅就搬到母親房裡去了,晚上先看書,然後睡在母親的床邊的一張床裡。

作為被母親擺佈的魯迅這時或許很委屈,但是才新婚就被丈夫殘忍拒絕的朱安心中的不解和心酸只會更甚。周作人曾說“新人極為矮小,頗有發育不全的樣子”。從照片來看,朱安的身材確實偏於矮小,但魯迅不喜歡她,肯定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這婚事是母親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結婚後他很少向外人訴說自己的婚姻生活,僅對好友許壽裳說過這麼一句沉痛的話: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魯迅的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許多人引用,以證明他對朱安確實毫無感情,只有供養的義務。

但其實供養的義務魯迅有盡到了多少呢?婚後第四天,魯迅就攜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離開了母親強加給他的女人。而後,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真愛——許廣平。

沒有人提到,朱安在這新婚的三四天裡是怎麼熬過來的。不知她是一動不動呆坐在新房裡呢?還是一邊垂淚,一邊聽那些過來人現身說法,教她如何慢慢熬出頭?也許,就是在那一刻,她想到自己就像一隻蝸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總能等到周家少爺回心轉意的那一天。可是直到1936年魯迅逝世,朱安的“大先生”也不知有沒有想起過她……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驚異,更無須歡喜……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民國對多情的男人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你有沒有錢不重要,只要你會寫詩,也能找到無數情人。徐志摩就是這樣一位多情的民國文人,他有才又多金,還寫得一手風流的情詩,難怪民國最美的兩位女子都要爭相與他戀愛。如果沒有那部叫做《人間四月天》的電視劇,很多人都不知道徐志摩與林徽因和陸小曼三角戀之前,還有個原配張幼儀,當然看完《人間四月天》,人們也只被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的純愛以及徐志摩和陸小曼之間的真愛感動得流淚,編劇也知道張幼儀這個角色不用下那麼多筆墨。

和民國所有的原配一樣,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也是父母長輩定下來的。張家是當時上海的鉅富,徐志摩家雖然也是大家族,但是徐父對於能和張家結親還是很求之不得。因此15歲的張幼儀就到浙江做了徐家的少奶奶。徐志摩對此的態度是:“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

徐志摩不愛她,可與她有過孩子。在沙士頓時,徐志摩暗戀林徽因,可還是與來看他的張幼儀同房了。張幼儀懷孕後,他又逼迫她打胎,張幼儀覺得危險,徐志摩說:坐火車也危險,什麼不危險!

張幼儀在徐志摩的冷淡裡,只好簽了離婚書。離婚後,她依然照顧著志摩的父母以及孩子,志摩沒有追上林徽因,但還有一個陸小曼等著她,和陸小曼結婚後,張幼儀沒發表任何意見。心裡怪的卻是林徽因,覺得林徽因“閃”了徐志摩,徐志摩為她離的婚,她卻嫁給了樑思成。這個被徐志摩拋棄的女人,如論何時都在為徐志摩考慮著。

在那個年代,離婚對一個女人的打擊無疑是最沉重的,張幼儀離婚之後並沒有帶著“被徐志摩拋棄的女人”標籤悲痛的度過餘生,她仍然認真地生活,撫養幼兒上學進修。她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四哥張嘉璈的支援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又出任了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使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到1934年,她已經是資產豐厚的女富翁。

張幼儀的自立自強贏得了徐家人的尊重。1931年4月23日,徐志摩的母親錢慕英病故,陸小曼急忙趕到海寧硤石,徐申如堅決不讓她走進家門。而被徐志摩背叛拋棄的張幼儀,以乾女兒名義全權處理了徐老夫人的喪事。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爆炸遇難,在合法妻子陸小曼無力操持的情況下,張幼儀以她的冷靜果斷處理一切,讓八弟禹九帶領13歲的兒子前往濟南認領遺體。在公祭儀式上,陸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換成西式的,被張幼儀堅決拒絕。

1953年,張幼儀迎來第二春,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婚後的她,與丈夫在倫敦柏林故地重遊,看到當年和徐志摩生活過的地方,“不敢相信自己曾經那樣年輕過”。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後,1972年蘇醫生病死,張幼儀赴美,1988年病死於紐約,是詩人生命中活得最久的一個女人。

梅蘭芳原配:王明華

作為梅蘭芳的原配夫人,王明華與梅蘭芳本來是幸福的。她美貌能幹,善於持家,與梅蘭芳感情和睦,生有一子一女,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全部交給了梅蘭芳。為更好照顧梅蘭芳,陪同他四處登臺演出,她做了絕育手術。結果在兒女相繼染病後,她沒有辦法再為梅蘭芳傳後,於是有了後來娶進門的福芝芳。

舊式的女子,沒有後代是會很悲哀的。因為無法再生育,只能眼睜睜看著梅蘭芳再娶。因為沒有後代替她說話、爭取地位,在梅蘭芳的傳記和電影裡,她都是有可能消失的一個人。

王明華病鬱而終。在《梅蘭芳》的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福芝芳,看到孟小冬,但是為梅蘭芳付出最多的王明華,則被輕易地抹掉了。

郭沫若原配:張瓊華

民國濫情的文人,郭沫若可謂其中之一了。所以張瓊華在這些原配太太裡,算是最不幸的了。娶了張瓊華第5天,他就離她而去。這一別就是67年。張瓊華在這67年裡,等待著,盼望著他能回來。郭沫若卻在日本娶妻生子。那個女子叫安娜,郭沫若愛慕過她,為她寫過最美的詩行,可是郭沫若在回國後,還是拋棄了安娜。張瓊華再次見到郭沫若時,等來的是郭沫若與他的第三任太太。她什麼也沒有說,還把與郭沫若結婚時的房子讓出來,給他們住。郭沫若對張瓊華這些年的回報是,寫給她兩首短詩,並對她說,日子過不下時,可以用來換錢。就是這樣的話,就讓張瓊華受寵若驚,覺得這輩子都沒有白活。

多情的近義詞是薄情,看到以上這些原配夫人的遭遇,不得不讓人感慨,她們是可憐的,在那樣一個自由之風尚未吹向民間的時代,被男人拋棄的打擊對一個女人來說是致命的。她們成為原配的原因大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也成為了男人在拋棄她們時百試不爽的藉口——這是父母娶的兒媳,不是我的選擇。何其殘忍,這些原配夫人們,第一次是由父母做主嫁給了自己也不熟悉的男人,第二次又由男人做主成為了被遺忘的物件,她們的命運從來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們在感嘆這些原配太太的可憐時,也不禁要疑問造成這些悲劇的難道就只有時代和男人嗎?難道自己就沒有一點點原因?這些原配夫人們在自己的丈夫提出無理要求時,從來都是逆來順受,對這些不公平沒有絲毫的不滿或反抗,其結果必然只能看著悲劇發生。其實命運有時真的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些正房太太們應該拿出自己的正室範兒來,在這方面,可以向胡適的原配夫人江冬秀女士好好學學。

論如何坐穩原配的位子——以胡適原配太太江冬秀為例

胡適和原配夫人江冬秀的婚姻也是父母定下的,準確的說是胡家和江家的兩位老太太定下的,胡適根本不知情。江冬秀雖然出身仕官之家,但也只是讀了幾年私塾,初通文字而已,江冬秀是個不折不扣封建家庭長大的女子,有著一雙舊式女子的小腳,並且在年齡上還大了胡適一歲。

“打”小三打完自己家的打別人家

婚後第二年,江冬秀到了北京為胡適主持家務。江冬秀並不像一般的鄉村女子那樣羞怯、膽小。她頗果斷,而且具有一種潑辣的辦事能力。時人曾盛傳江冬秀潑辣如虎。其實,江冬秀要求於胡適的也就是保住自己的名分、位置而已。所幸胡適也有弱點,而這個弱點被聰明的江冬秀摸得一清二楚:胡適愛名,愛面子,愛保持他那作國人導師的聖人形象。所以,發現胡適的婚外戀情,江氏就潑而又潑,鬧得胡適噤若寒蟬。她雖然是一個身受封建舊禮教毒害較深的小腳女人,但頗有魄力,有才幹,遇事能決斷,具有男子漢氣概。她發覺胡適與曹佩聲有曖昧關係,不是溫柔勸阻,而是抓住胡適愛惜名聲的特點,採取進攻策略,大吵大鬧、寸步不讓。有次竟拿起裁紙刀向胡適臉部擲去,雖未擊中,但卻迫使胡適與曹佩聲斷絕了關係。

江冬秀不僅管自己家的男人,還為人熱心,到北京後,樑宗岱要和他好脾氣的太太何氏離婚,和才女沉櫻結婚。江冬秀看不過去,親自到法庭為樑妻何氏辯護,終於使樑宗岱敗訴,這事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京都,為此,樑宗岱憤而離開了北大,帶著女友沉櫻出走了。

對盜賊說“GO”盜賊真的GO了

江冬秀除了有打小三的本事,還有個一般人絕沒有的本事。西諺雲;妻子是男人“較好的一半”,胡適的“較好的一半”是死心踏地的“相夫教子”,為他而生存,為他而服務;使他在學問上事業上橫衝直撞而無後顧之憂。在流寓紐約的十年生活中,江冬秀在那個破舊的公寓裡,也是“不出門,三十里”整天忙個不停。她不懂英語,有時還得自己上街買菜,夠辛苦了。

一次胡適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個彪形大漢破窗而入,江冬秀下意識地把公寓大門開啟,反身對那盜賊大叫一聲:“GO”!那賊看了她一眼,真的“GO”了。江冬秀不會英語,只會說“GO”。這事放在現在也是奇聞一樁了,這個原配夫人的膽量和氣魄在那一聲“GO”中可見一斑。

胡太太有派頭:愛打麻將讀武俠小說

江冬秀除了為胡適的生活服務以外,經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每次打牌必贏,不知何故。她在麻將桌上贏來的錢,也是胡家的經常收入之一。後來,胡適在臺灣任研究院長時,胡太太也經常邀朋友來家打牌,胡適也從不干預,有時當四缺一時,她還要胡適來湊一角。身為院長的胡適,為了維護前院長(蔡元培)規定不準在公房打牌的好傳統,所以曾對他的祕書說,請幫我買所房子給我太太住,因為太太打麻將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看來,胡適對太太也夠體貼的了。

江冬秀平時除了打牌,就是看武俠小說。寓居紐約期間,她還停留在看武俠小說階段。唐德剛說:“胡太太找不到‘搭’子,就讀武俠小說。金庸著作,胡太太如數家珍,金庸的小說,在胡家的書架上,竟亦旎旎然與戴東原,崔碧諸公(的著作)揖讓進退焉!”

這當然也是很好的,憑什麼只有男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你有你的愛好,我也有我的,你可以出去消遣,我一個人也能自得其樂。看來胡太太江冬秀比很多現代人都懂得夫妻相處之道。

江冬秀作為胡適的第一位且是唯一一位太太,不得不說是個奇蹟,“胡遠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腳亦隨之”,一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竟娶了個鄉村小腳伕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聞,最奇特的是這個小腳伕人還跟了這個大文人一輩子,終其一生,胡適也只有這一位太太。“胡適的小腳伕人”,成了民國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說江冬秀是民國最成功的原配夫人也不為過。

原配,自從新中國成立有了婚姻法之後,這個詞用得漸漸少了。在民國,這個詞基本上是悽慘拋棄孤獨終老的近義詞,民國的原配夫人像胡太太江冬秀這樣的“奇女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在被男人拋棄的陰影中孤獨生活了一輩子,歷史從來只記住自己丈夫身邊的那些美貌紅顏,對於她們的遭遇歷史很少給出公正的評價,我們這期專題講述的她們的故事,也只能讓我們這些後來人——男人多一份反思,女人多一些警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deddz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