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他是崇禎最倚重的大臣 卻為何在軍中自殺?

他是崇禎最倚重的大臣 卻為何在軍中自殺?

楊嗣昌出生於書香門第世家,和他的父親楊鶴都以知兵事而著稱。楊鶴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的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楊嗣昌是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的進士,只比他的父親晚了六年。

他是崇禎最倚重的大臣 卻為何在軍中自殺?

從楊嗣昌考中進士之後,一直到天啟年間,他的仕途一直都比較順利,從剛開始的杭州府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很快便晉升到戶部郎中。後來做到了禮部尚書,兼東閣殿大學士。這是他第一次進入內閣參政。入閣之後的楊嗣昌掌兵部事,這為他以後的軍事生涯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天啟年間,東廠提督魏忠賢一手遮天,朝中成員十之七八都成了魏忠賢的黨羽,世稱閹黨。天啟三年(1623年),在兵部任職的閹黨成員崔呈秀想要拉攏楊嗣昌,被楊嗣昌拒絕。隨後,他在朝廷處處受到閹黨成員的排擠,無奈之下,他選擇了辭官歸隱。這一等,就是五年的時間。

四年之後,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皇帝即位之後,誅殺了魏忠賢,閹黨瞬間倒臺。朝中的閹黨大員受到誅連的多達三百餘人。崇禎元年(1623年),為了彌補朝中的大量缺官,崇禎皇帝宣佈啟用被閹黨排擠在野的前朝舊臣。不少蒙冤在家閒居的官員都得到了新的啟用,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袁崇煥。當然,楊嗣昌也在其中,他被任命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後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永平、山海關諸處。他整飭防務、修築山海關兩翼城,政績斐然。崇禎三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

楊嗣昌事業真正的起步,是從他圍剿鎮壓農民軍起義開始的。

其實楊嗣昌的圍剿策略很鮮明。他洞悉晚明的朝政、軍政,以及民間百姓的生活情況,深知民間疾苦,更是知道農民起義的緣由。早在前幾年,崇禎皇帝曾問過他,遼東的皇太極和陝西、河南的農民軍叛亂應該先剿滅那個。楊嗣昌回答的很明白:“遼東雖然強大,但是山海關東臨大海,背靠群山,是一座天然屏障,只要派重兵守住山海關,那麼皇太極便永遠也強攻不進來。倒是中原地區千千萬萬的流寇,才是大明朝最大的敵人。因為流寇就是百姓。他們穿上衣服下到田裡是農民,舉起武器就是流寇。如果不能讓百姓吃飽飯,那麼流寇便永遠也圍剿不完。”所以一直以來楊嗣昌都主張剿撫並用,不能不剿,也不能一味地剿。楊嗣昌的策略無話可說,但是根據明朝的財政現狀,又如何能夠拿出多餘的物資來賑濟農民呢?

崇禎聽取了楊嗣昌的建議,同時任命熊文燦總理五省軍務,剿撫兼施。此舉在一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好景不長,崇禎十二年(1640年)五月,張獻忠谷城再起,各地農民起義烈火復燃,崇禎帝“命楊嗣昌督師,賜尚方寶劍進行鎮壓。楊嗣昌與陝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張獻忠於太平縣瑪瑙山(今四川萬源縣),史載“大破之,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

崇禎十四年(1642年)正月,李自成攻陷陷洛陽,殺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張獻忠一日夜馳三百里出四川,奇襲襄陽,初五日,在西門城樓殺襄王朱翊銘,朝野震驚。由於當時楊嗣昌就在襄陽附近圍剿農民軍,聽到這一訊息後,他深感自己辜負了崇禎皇帝的囑託,憂懼交加,傷心欲絕,結果一病不起。不久之後,楊嗣昌帶著深深的遺憾在軍中自殺身亡。

崇禎皇帝聽聞楊嗣昌的死訊,臨朝嘆息:“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又親書祭文,曰:“惟卿志切匡時,心存許國,……齎志深淵,功未遂而勞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憫。……英魂有知,尚其祗服”。有人彈劾楊嗣昌,說他圍剿不力,誤國誤民,崇禎不聽,先以剿賊功加封楊嗣昌為太子少傅。

楊嗣昌從軍一生,他的悲劇斷不是因他個人而起,而是他面對的是一個不幸的時代,一個無力迴天的時代。楊嗣昌為人謹慎,無論是做官還是帶兵打仗,考慮問題都十分周全,而且十分謙虛。這也是它能夠在風雲變幻的崇禎一朝始終得寵不衰的原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dl9y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