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西晉名將王濬與王渾 攻打東吳時在三山磯結怨

西晉名將王濬與王渾 攻打東吳時在三山磯結怨

劉禹錫有詩云:“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其實,當年同時揮軍東吳的王渾原本更有機會奪得這一令吳主孫皓肉袒面縛到營門投降的大功,因此他還告了王濬的御狀,稱其“不受節度”。這“二王”也從此結怨。

西晉名將王濬與王渾 攻打東吳時在三山磯結怨

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南)人,西晉著名軍事家。因在益州刺史任上政績突出,他被朝廷拜為右衛將軍、大司農。積極謀劃伐吳的晉軍邊帥羊祜上表請留王濬監益州諸軍事,加龍驤將軍,讓其在巴蜀建造戰船,訓練水軍。王濬建造的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有木城、樓櫓,可騎馬馳騁。“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20萬人,分6路進攻吳國。次年正月,王濬率軍自成都沿江而下。進入西陵峽,遇到了吳軍設定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用大筏、火炬逐一破之,一路兵不血刃,攻無堅城,順流鼓棹,直搗三山磯。奉命率舟師萬人阻擊的吳遊擊將軍張象見王濬水軍“旌旗器甲,屬天滿江”,望旗而降。

而與此同時,吳軍主力已被領兵從橫江出擊的王渾所部攻破,丞相張悌也被殺。王渾部下何惲、周浚建議“速引兵渡江,直指建業”,王渾卻以“詔令龍驤受我節度,但當具君舟楫,一時俱濟耳”而拒絕。當王濬率軍抵達三山時,王渾派人請王濬停舟上岸商討戰事,王濬藉口“風利,不得泊也”,不予理會,乘勝直指石頭城,很快吳主孫皓肉袒面縛到王濬營門投降。王濬因此威名遠播。

眼睜睜看著大功旁落,王渾既怒且恥,上表朝廷,狀告王濬違詔,不聽調遣。管詔獄的官員準備用檻車把王濬押回京師處理。不過,晉武帝不許,只是下詔責備王濬:“不從渾命,甚失大義,如果都這樣恃功肆意,朕將何以號令天下?”

王濬上書自辯,說:“前奉詔‘自鎮東大將軍伷及渾、濬、彬等’皆受太尉賈充節度,沒有讓臣另受王渾節度之文。在三山,王渾送信給臣,也沒說臣要受他節度。”

王渾又把揚州刺史周浚的信上呈武帝,說王濬的部下掠得孫皓寶物,火燒孫皓宮殿。王濬再次上表聲辯,說前在三山得周浚書雲“皓散寶貨以賜將士,府庫略虛。而今復言金銀篋笥,動有萬計”,自相矛盾。他還反告王渾部只殲滅吳軍二千人,卻謊報數以萬計。

王濬回到京師洛陽,有司劾奏他違詔不受王渾節度,應坐大不敬罪,交付廷尉。武帝再次下詔說情,稱詔書“所下不至”,不能與“不受詔”同樣責罰,不能因一點小過失,就抹殺他的征伐之勞。

對於王渾與王濬兩人爭功,晉武帝曾命令守廷尉、廣陵人劉頌來評功。劉頌認為王渾立了上功,王濬次之。晉武帝認為劉頌斷法不合理,把他降職為京兆太守。

晉武帝拜王濬為輔國大將軍,封襄陽縣侯。王濬認為自己建有大功,卻被王渾父子壓抑,並且屢遭彈劾,心中非常不平。每次進見,一談起攻伐之勞和所受委屈,就不勝怨憤,常說話過激。武帝都寬宥不究。

益州護軍範通曾勸王濬:“卿功則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盡善也”,如能居功不言,“渾能無愧乎!”唐玄宗說王濬“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即源於此。王濬解釋說自己是怕重蹈滅蜀名將鄧艾的下場,才不得不表功。

時人均認為王濬功高賞薄,博士秦秀等上表為王濬鳴不平。武帝遂升任王濬為鎮軍大將軍。

而自這一事件之後,王渾每次到王濬那裡,王濬總要嚴加防備,然後才肯與之相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g4np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