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唐太宗知人善任 他失去的“鏡子”是誰

唐太宗知人善任 他失去的“鏡子”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的詩人,並且在政治軍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績。

唐太宗知人善任 他失去的“鏡子”是誰

唐太宗在位期間,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稱號,在對外和對內上他都有著一套方針。對外他積極開拓疆土不僅重創了高句麗,也將東突厥滅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國內他就勸課農桑,奉行節約,並且主張以文治天下。作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賢,多次聽取諫官魏徵的逆耳忠言,並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些使得唐朝能夠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唐朝在當時能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也正是因為他的勤政愛民,不懈努力。唐朝民俗開化,經濟繁榮,是當時各民族的大熔爐,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便是當時的社會現象的寫照。唐太宗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時間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但確是歷代皇帝中貢獻最大的。他在位期間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樂。

玄武兵變,歷史滄桑,一將終成萬骨枯,唐太宗的皇位終歸來得不是那麼名正言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在位時所作出的政績。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患病癱瘓在床上,最終在終南山上駕崩,安葬在昭陵,廟號為太宗,唐太宗去世後,追封的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其創下的大唐盛世也為後人所稱道。

唐太宗知人善任

唐太宗原名叫做李世民,有人說他的名字暗藏著濟世安民的意思,他是漢族人,除了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外,還是非常有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一生有很多功績,其中被很多人稱道的就是他非常知人善任。

他推行了眾人皆知的貞觀之治,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對大臣們非常尊重,努力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非常積極地向愛卿們吸取經驗教訓,貞觀年間,他主張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但是又不是強迫他們服從他,而是知道包容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積極聽取各個小國的治國方法,儘量讓他們都滿意,從而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他在位的時候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才,設立了讓人才們自由學習的弘文館,以備不時之需,希望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他受文人們敬仰的另一大原因是他不分貴賤,用人的時候以賢德為唯一的標準,這就為非官宦子弟的廉潔之士提供了為國家效力的機會。這些寒門弟子也為政界帶來了一些新鮮空氣。這對整頓政績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對待大臣方面,李世明以隋煬帝為戒,成為皇帝之後積極鼓勵各位大臣給自己提意見,而且把諫言的權利放寬,這樣可以有力的減少他決策的失誤。有時候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之上都讓李世民有些下不來臺的狀況發生了,他也不會因此怪罪他們而是與他們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清明政策和用人之道才為國家帶來了國泰民安的時期。

唐太宗時期以直言 失去一面鏡子的是誰

李世民在位非常的重用一名大臣,這個人就是魏徵。而他和魏徵兩個人在歷史故事中一直是明君與賢臣的代表,一個敢不畏生死直言進諫,一個不拘九五之尊虛心接受,不得不說,大唐的盛世與這二人的相輔相成不無關係。

李世民信任魏徵,甚至於在魏徵死後,他曾十分心痛的說魏徵不在了就等於是他失去了一面鏡子,這個鏡子的意思自然是指日後沒有人敢當面指責自己的不對之處。

魏徵,字玄成,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學和史學家,他曾輔佐唐太宗開創了大唐的貞觀之治。魏徵這個人在歷史中是非常有名的,甚至於《西遊記》裡都有他的“夢中斬龍”的故事,而他本人也是相當的有能力有才華,最有名的就莫過於他敢於觸犯龍顏,當面指責皇帝的過失之處,毫不膽怯。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取得勝利,得了江山,有人就向他舉報魏徵,說他曾經為太子李建成出謀劃策,李世民便命人把魏徵找來對峙,沒想到魏徵直言不諱,竟然說出若不是太子當初不肯聽他勸告殺了李世民,也就不會有眼前的事。眾大臣全都嚇得不敢說話,反而是李世民覺得魏徵不僅膽識過人而且具有遠見卓識,非常的難能可貴,就將他留在身邊,並賜予高官,由此開始更加的重用於他。

這就有了後來魏徵去世後,太宗為何痛呼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的說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voee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