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潛伏在何應欽身邊的“紅色特工” 長期被父母誤解

潛伏在何應欽身邊的“紅色特工” 長期被父母誤解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記錄了烈士的心路歷程,更記載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潛伏在何應欽身邊的“紅色特工” 長期被父母誤解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現代快報聯合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共同推出“紅色家書”欄目。

在這些家書中,有嚴父慈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有遠方遊子對父母的感恩掛念,有愛人伴侶間的相濡以沫,還有同胞手足間的思想碰撞……雨花英烈們有著普通人的悲歡喜樂,但又有著超越普通人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擔當,展示了他們信仰至上、對黨忠誠、捨生為民、勇於擔當的高貴情操。

今天的家書是“紅色特工”冷少農分別寫給母親和兒子的。

潛伏在何應欽身邊的“紅色特工”

“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著心中火焰,燃燒無盡的力量,那是忠誠永在!”電視劇《潛伏》的結尾曲,似乎唱出了“紅色特工”們的心聲。冷少農就是其中一員。

冷少農(1900—1932),貴州甕安人,中共黨員,他長期潛伏在南京國民政府內部,進行祕密諜報工作,被譽為安放在敵人心臟的“定時炸彈”。

1927年7月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遇失敗,中國共產黨的工作被迫轉入地下。冷少農奉周恩來指示潛入那時猶如虎穴龍潭的南京,開展地下工作。

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的何應欽是貴州人。冷少農利用與何應欽的師生和同鄉關係,打入國民政府軍政部任祕書,巧妙周旋在國民黨高層中間,獲取了不少重要政治軍事情報。

中央蘇區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就與冷少農有關。當時蔣介石發誓3個月內消滅紅軍,關鍵時刻冷少農將國民黨第一、二、三次圍剿紅軍等機密情報送了出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紅軍反“圍剿”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他犧牲12年後,母親才知道

冷少農烈士的長孫冷啟中,如今仍居住在貴州甕安。昨天,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爺爺自從25歲投身革命後,一直到32歲犧牲,之間從未回過家。“他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太奶奶,以為他在南京貪圖榮華富貴,忘了家中的妻兒老小,於是寫了一封長信罵他‘不忠不孝、忘恩負義’。”

收到來信後,冷少農內疚不已,給母親寫了數千字的長信,信中寫道:“你老人家和家庭一切人過去和現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無論怎樣的苦,總不會比那些挑抬的討田種的討飯的痛苦……我因為看著他們這樣的痛苦,心裡特別難過,我想使他們個個都有飯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

然而,冷少農不能直接向母親說出自己不能盡孝的原因,只能委婉地解釋自己的工作,用生活中的例項和淺顯的道理,向母親進行耐心的解釋:“已經把生命許給了為天下的勞苦大眾謀幸福的事情,這樣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事情,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貫注著,非得把生命貢獻”。信的字裡行間充滿了拳拳之心,這段話也讓冷啟中印象深刻。

冷啟中說,直到爺爺犧牲後12年,他的太奶奶才知道了這個噩耗,悲痛欲絕。然而,冷少農的真實身份“紅色特工”,直到上世紀80年代,家裡人才知道。

他給兒子寫下第一封也是最後一封信

冷啟中的父親冷德蒼,是冷少農烈士唯一的兒子。冷少農離開家時,他才5個月大,之後再也沒有父親的陪伴。

冷少農清醒地知道,身處龍潭虎穴,從事無比凶險的情報工作,隨時都有可能犧牲生命,自己也許等不到孩子長大的那天。於是,他在1931年1月8日給兒子寫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後一封信。信中,他表達了對兒子的愛和期盼。“我之愛你,是望你將來為一極平凡而有能力為一般勞苦民眾解決不能解決之各項問題、剷除社會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

此外,他在信中叮囑兒子:“一個人除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外,還須顧及到社會人類,而且個人問題須在解決社會人類整個的問題中去求解決。”這既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和發展的期望,更代表了一個年輕的革命者對下一代寄予的厚望。

長孫冷啟中:

“爺爺的話我們一直記在心裡”

這麼多年來,爺爺信裡說的話,我們一直記在心裡。這些信件的內容我也常會講給孩子們聽,每隔一年也會帶著後輩來雨花臺烈士陵園拜祭,希望他們能用烈士後代的標準要求自己,盡其所能,做好本職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vvp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