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揭開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下落之謎

揭開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下落之謎

《蘭亭序》是我國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法的代表作之一。唐太宗對王羲之作品的喜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會不會把《蘭亭序》帶進昭陵?

揭開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下落之謎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九年級,正值除去所謂不祥的 “禊節”(在水邊舉行的祭祀)。這天,王羲之邀集謝安、孫綽、希曇、支遁等41位士族名流到蘭亭過禊節,飲酒賦詩。共得佳作三十餘篇,合編為一集,王羲之用鼠須筆、蠶繭線為該集書寫了序言。這就是著名的《蘭亭序》。全貼共28行、324字。

這貼是王羲之信手寫來,字型瀟灑流暢,氣象萬千,其中二十多個“之”,千變萬化,無一雷同,成為中國行書的絕代佳作,後人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相傳,王羲之後來又寫了幾遍,但都不及第一遍好。他曾感嘆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王羲之死後,《蘭亭序》一直由其子孫收藏。

後來,唐太宗在購求王羲之的遺作時,知道了《蘭亭序》的下落。太宗下了一道聖旨,召辯才和尚到長安,故意拿假的蘭亭序給辯才看,辯才卻裝糊塗告訴太宗說:“右軍寫這篇序共三百二十四字。

只恨王家收藏的真跡,已在亂中失落,今日再也看不到了。”太宗沒辦法,只好留下辯才,祕密派人搜查,結果只得到智永寫的真草《千字文》,不久辯才假託有病,又回到永欣寺。

太宗三番五次派人追問,辯才始終守口如瓶,硬說不知道。但辯才矢口否認《蘭亭序》在他手中,只是說師父在世時他見過此物,師父去世後不知失落在什麼地方了。

為此,唐太宗太宗不得寶帖,寢食無味,苦思冥想,卻不知如何才能得到。有一天,唐太宗對左右大臣說:“在所有書法大家中,朕最偏愛王右軍,而在右軍的所有真跡中朕又最偏愛《蘭亭序》,為了得到達本帖子,朕真是日思夜想啊。現在,辯才和尚年事已高,他留著此帖又有何用?朕想乘他還在世上,派一位有智有謀的人替朕想方設法將它取來,也好了卻朕的一個夙願。”

唐太宗得到了《蘭亭序》以後,將其視為神品,一邊喜慶賞賜,一邊命令當時的書法名家湯澈、趙模、馮承素、諸葛貞、等人臨摹數本,分賜給皇太子、各親王及親近的大臣。後來,唐朝的大書法家褚遂良和歐陽詢,也都有臨本。唐太宗生前對《蘭亭序》愛不釋手,曾多次題跋,並且經常放在坐側,朝夕覽觀。

臨終時唐太宗對兒子(即後來的高宗)說“我死後,你只要把《蘭亭序》隨葬,就是盡孝了。”於是唐高宗依照遺囑,將《蘭亭序》用玉匣貯藏梓宮,葬入昭陵。從此,“天下第一行書”就永遠埋在黃土裡,人間再也看不到了。

如果《蘭亭序》確是在昭陵抑或是枕在武則天的腦袋下邊,還有重現於世的那一天。這兩處陵墓現今還沒有挖掘。可是,昭陵曾經遭受過溫韜的盜挖,並傳說《蘭亭序》重新流入了民間。

這在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中有所提及:溫韜於陵墓中發現“鍾、王墨跡,紙墨如新”,於是“韜悉取之,隨傳人間”。

那麼,《蘭亭序》是否真的被溫韜盜發,流入人間。如真的流入人間,茫茫人世,又到底為何人所據有?這就進一步加深了《蘭亭序》下落之謎。乾陵周圍的老百姓說,《蘭亭序》為武則天所得。

那麼,武則天是否真的帶進自己的墳墓抑或傳給後世?史書對此都沒有記載。也許,這僅僅是民間的傳說而已,不足以信。可是《蘭亭序》真跡下落何處?這真的成了不解之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4l9v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