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濃墨宰相劉墉 為什麼劉墉外號叫做劉羅鍋

濃墨宰相劉墉 為什麼劉墉外號叫做劉羅鍋

劉墉,清朝的政治家、書法家,父親曾是清乾隆時期的重要之臣劉統勳。劉墉學識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進士。歷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諸多職位。為人在工作期間奉公執法,廉潔清明。他的書法也是一絕,造詣深厚,還是清朝著名的帖學大家。在民間流傳一個關於他書法的名號“濃墨宰相”。

濃墨宰相劉墉 為什麼劉墉外號叫做劉羅鍋

劉墉的一生也並不是像電視劇那樣,彎腰駝背,還與和坤鬥了一輩子。歷史上的他並不是什麼狀元,也不是彎腰駝背。他的官涯生活歷經起落,不過並沒有跟和坤相鬥。相反的,根據歷史記載,劉墉雖然是個清官,但是在利益薰心的環境下,也做了一些隨波逐流的事情。

他的出生相對來說要好一些,出生名門的宰相府,家裡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生。他的父親官居宰相,深得乾隆信賴和倚重。劉墉之所以能夠走上宰相之路,跟他的家族淵源有很大的聯絡。

他一生為官數十載,官仕之途,跌宕起伏,歷經潮落,官位最高的時候是擔任體仁閣大學士。但是總的來說,他也是清正廉潔的,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是朝廷上重要的大臣。關於他在成就方面,不僅是政治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帖學集大成者,還被譽為清代時期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不僅用墨厚重,體豐骨勁還具備渾厚敦實的特點。他最擅長的就是小楷,後人稱讚他的書法不僅擁有著名人物王羲之,鍾繇,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有魏晉小楷的風格。不僅如此,他還精通百家史書,精研古文考辯。

劉墉是羅鍋嗎

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讓劉墉這個人物家喻戶曉,而在劇中劉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對他是又愛又恨,又很無奈。熒屏上的劉墉和歷史上的劉墉並不完全重合,電視劇中他是駝背的,但實際上劉墉不僅不是矮小,駝背的“羅鍋”,很有可能是個身高一米九的大高個。

關於他是否真的是“羅鍋”嗎?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從當時的古代當官條件來探究。首先,劉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通過“身、言、書、判”這四個方面才可能通關。“身”就是形體,需要五官端正,否則是不可能通過的。我們都知道劉墉是著名宰相,可想而知劉墉肯定是通過這些條件才入朝為官的,而且當時的選官制度非常嚴厲,所以劉墉肯定不會是殘疾或者駝背的。

當然,歷史的記載,確實有“劉羅鍋”這個稱號。在嘉慶帝在位時,就曾稱劉墉為“劉駝子”。若以時間來推理的話,當時的劉墉應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肯定就會有彎腰駝背,這樣就很容易來解釋“劉羅鍋”這個稱號了。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因為劉墉個子高,平時喜歡讀一些書或是練習書法,時間久了就造成了駝背。

1958年。考古隊就發現了劉墉的墓地,部分村民都曾親眼看見了看劉墉的屍體,據相關村民說,“劉墉的腿骨看起來很長,全身骨架差不多有一米九的樣子。

劉墉後代

清朝的劉墉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家中舉人進士數不勝數,當官的也是不少。而劉墉的父親更是達到了做官的一個巔峰,但是不代表劉墉就很很差,相反的劉墉也是很出色,和他父親一樣,成了一朝宰相。那劉墉後代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歷史上的劉墉是清朝的著名政治家和書法家,父親還是清乾隆時期的重要大臣。劉墉學識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進士。歷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諸多職位。他的書法也是一絕,造詣頗深,還是清朝著名的帖學大家。在民間流傳一個關於他書法的名號“濃墨宰相”。

關於劉墉後代,根據歷史的相關查閱中,並沒有很明確的講述關於劉墉後代的任何相關資訊,之前在描述劉墉時有講過劉墉的爺爺、父親和他的弟弟,並沒有提到他的兒子。反過來說,劉墉是沒有後代的。但是這又不是很準確,或許因為劉墉的兒子不夠出色,不值得記錄到史冊。也或許是他的兒子太過出色,但記載的篇幅有限,就被省去了。

若如果,按照劉墉的族譜來看,他是有後代的。據說這個兒子還是個養子。但至於這個養子到底是誰,覺得並沒什麼重要的。關於他這兩個養子的姓名有兩種爭議,一個是名叫劉錫朋,還有一種叫做劉鐶之。這兩個除了名字不同外,其餘背景都是一樣的。也有流傳說這個養子的親生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劉墉迫於沒有子嗣,於是就把這個侄子過繼給了自己。

劉墉和和珅

說起劉墉,可能有一些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說到宰相劉羅鍋,恐怕沒聽說過的人就不多了。

劉墉出生於1719年,是清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書法家。他的家族是名門望族,其中成員世代為官。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更是乾隆年間的一代名臣。因著父親的關係,他參加了乾隆十六年的會試和殿試,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不過,劉墉在官場上的經歷並不平順,幾經起落,但他一直恪盡職守、清正廉潔,成為了乾隆帝與嘉慶帝期間的朝廷重臣。

劉墉的清正廉潔註定了他與當時的大貪官和珅之間是對立關係。劉墉的年紀比和珅整整大了三十多歲,且兩人的出身也是差距甚大。因此,劉墉的做官基礎遠高於和珅,但是他的官職在後來卻一直沒能超越和珅。這不但與他們一個是清官,一個是貪官有關,也與他們自身的性格分不開。劉墉為人小心謹慎,儘管看不慣和珅,也不會去得罪他,而是不阿諛奉承,選擇獨善其身。所以,和珅也一直沒能收服劉墉為其所用。

在嘉慶帝扳倒和珅的事件中,劉墉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不畏權勢,查明和珅利用職務貪汙、搜刮民脂民膏等多項罪狀,上奏朝廷。嘉慶帝隨即對除去和珅採取了措施。不過後來,在嘉慶帝想將和珅凌遲處死時,劉墉等人又建議應賜其自盡,保留全屍。最終,和珅自盡於家中。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劉墉並沒有因公務而發洩私憤,為人公正之處令人敬佩。

劉墉和紀曉嵐

劉墉和紀曉嵐同樣是一個在影視劇作品中出現的歷史人物,但不同的是,劉墉出生於官宦家庭,30歲參加科考中了進士。但也是因為有家族深厚的政治資本,劉墉的仕途一直很好。而紀曉嵐卻不同了。

大多數人喜歡把劉墉和紀曉嵐聯絡在一起,相互比較。但在不同人的眼裡,觀點也是盡不相同。如在畢東坡的眼中,他認為劉墉要比紀曉嵐強得多。他曾經說:“劉墉很是有才華,但他不會因為自己有才華而引起別人的不滿和記恨,他是一個很圓滑的人,為人處事做的非常到位。在和和珅一起做事情時,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先保全自己的位置,才能做成事。官場上的人際關係也處的非常得當,總的來說,劉墉是一個集大成者,是我認為的聰明人。”

如果說劉墉和和珅是對立的關係,那麼反之,劉墉和紀曉嵐的關係就非常好。紀曉嵐出自劉墉父親的門下,所以說他們還是師兄師弟的關係。根據相關歷史的記載,紀曉嵐和劉墉的關係極好,紀曉嵐心思敏捷,劉墉書法很好,紀曉嵐還經常讓劉墉為自己寫對聯。

在收藏方面,這兩人都非常喜歡收藏硯臺,也曾相互贈送硯臺。在乾隆年間,劉墉就贈了一方硯臺給紀曉嵐,還特意在上面題了字。在嘉慶九年,劉墉去世之前還給紀曉嵐送過一方硯臺。除了互相寫詩和贈送硯臺,他倆還經常在一起談論佛法,可見倆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8w1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