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外國入侵慈禧和八國聯軍各打了什麼如意算盤?

外國入侵慈禧和八國聯軍各打了什麼如意算盤?

一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深切悲痛的說:中國人是帶著國都被人佔領的恥辱進入二十世紀的。

外國入侵慈禧和八國聯軍各打了什麼如意算盤?

而這恥辱劇情的最高潮部分,正是《辛丑條約》的簽訂。在慈禧太后的反覆催促和授意下,年過七十的李鴻章最後一次悲情北上,聲嘶力竭的談判,哆哆嗦嗦的簽字,無可奈何的賣了最後一次國。套歷史教科書的通用說法,這事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徹底完成。

這場席捲北方的浩劫,讓排外到狂熱的國人,蒙受到了顏面粉碎的羞辱。且不說城內的大宅院被洋兵搶劫一空,昔日光輝氣派的王府盡數被焚燬。僅是北京城內倒斃的屍體,就到了滿街都是的地步,好幾個月無人清理,任憑野狗啃食。這是清末七十年喪權辱國打擊中,最刺醒國人的一針。

刺的有多醒?就連當時京城裡一戶養尊處優的小官太太,雖說躲過了劫難,卻也大受刺激。第二年回老家生完孩子後,就哭著喊著要去革命。而後她縱橫兵火直接,從一個平凡的婦女,變成英姿颯爽的革命者,並最終在清王朝覆滅的前夜,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個被國難改變人生的女子,就是鑑湖女俠秋瑾。

她的命運,只是那年代有良知血氣的中國人,人生選擇的縮影。

議和早在計劃之內

國難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女人的命運。但製造這場國難的元凶:那個高高在上的女人慈禧太后,則一直被釘在恥辱柱上。

好些稍微知道這段歷史且憤懣難平的朋友,都搞不懂在這件事上,慈禧前後犯了什麼糊塗,一開始就像個請人跳大神的農村老太太,啥刀槍不入的鬼話都信,最後給打的沒辦法,又變成了倒驢不倒架的破落闊太太,咬牙賠笑的量中華物力結列強歡心。如此把國家鬧的山河破碎的折返跑,實在是五千年中國史上難見的荒唐。以至於個別刻薄點的學者甚至懷疑,她老人家這時是不是老糊塗了?其實慈禧一點都不糊塗,從頭至尾腦袋清楚的很。客觀點評價,這場民族浩劫,她雖然是最大責任人,可要論起來,卻也一肚子苦水。慈禧太后根本沒有戰勝八國聯軍的信心,她甚至知道與八國聯軍的這一戰是必敗無疑的。而她之所以堅持著一戰,其根本在於她擔心她的權利。而端郡王也恰好利用了她的這一弱點,才能夠一次又一次的造謠成功,使自己在權利的鬥爭中不斷勝出,使自己在擁有禁旅八旗(端郡王的王牌,禁旅八旗是北京城的衛戍部隊,也正是如此,慈禧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遷就於端郡王)的情況下,又成功了利用了義和團。

而對這些傳說中神功蓋世的拳民,以許多近代親歷者筆記裡記錄的慈禧一句話,就足夠表明她的態度:這些東西都是假的,可這些精壯的漢子是真的。

慈禧對義和團的根本態度是否定的,我們應該承認,洋務運動是經過慈禧的同意之後才能夠順利進行的,這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已經見識過洋人厲害的老太后,是不相信刀槍劍戟能戰勝洋人的。可是在洋人面前,面臨著權利的安全問題,慈禧卻又不得不鋌而走險,於是抱著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原則,做了這個決定。

對她個人權力來說,後果確實算輕,至少大權還在手,但對於國家來說,後果卻極度嚴重,堪稱一子錯,滿盤皆落鎖。用錯誤去彌補錯誤,最終得到的也只能是更大的錯誤。慈禧的算盤自認為打的很好,包圍東交民巷卻善待裡面的洋人,一旦在天津能夠抵擋住八國聯軍,那麼這些洋人就成為自己手裡談判的底牌,到時候把話說開了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早在六月初義和團進北京之後,慈禧就已經密電李鴻章進京了。但李鴻章卻心裡明白,這個時候進京,不被端郡王迫害,就得被義和團殺死。所以李鴻章推掉了。在慈禧的御前會議做戰爭總動員的第二天,又一次命令李鴻章,袁世凱進京。

7月3日,7月6日,慈禧兩次催促李鴻章進京,李鴻章還是猶猶豫豫,沒有任何表示。袁世凱比李鴻章還滑頭,表示山東有可能會遭到八國聯軍的侵犯,所以不能離開山東。但局勢卻越來越緊張,隨著八國聯軍殺掉了聶世成,天津衛即將淪陷,7月8日,慈禧下令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建北洋大臣迅速來京。這就是慈禧的糾結,已然下決心向世界宣戰了,卻還要把李鴻章召進京城,如此現代化的世界,慈禧太后還在耍自己的小心思。別說八國聯軍了,就連清朝人都知道,慈禧老人家其實就不想打,你在內心是主和的。慈禧的這一做法無疑堅定了洋人攻打北京城的決心,既然你沒打就決定賣,那我不如先多撈一票,到時候還能抓滿了籌碼,多換些好價錢。

作繭自縛,行文至此,筆者不禁想起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滿朝文武面對著慈禧太后,竟無人能有一點建議,只是哭哭啼啼。光緒帝也只是呆呆的看著。風燭殘年的老女人,面對著這樣的局面,又能怎樣呢?怪不得李鴻章會發出與婦女小孩共事的哀嘆了。

談判的前夜

李鴻章見君命難為,只得從兩廣動身來京。他的心情還不錯。想當年《馬關條約》後他的沒落,如今再一次回來,老人有種重頭再來的期待,八國聯軍基本上都買他的賬,這對於李鴻章來說,無意是這麼多年外交努力最大的“收穫”了吧?然而,他心裡也明白,他回京面對的,依舊是談判,依舊是籤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這種事情舍他其誰呢?

必須承認的一件事是,李鴻章雖然在很多事情上,犯過相當多的錯誤,但在幾次關鍵談判上,卻堪稱頂級高手。他生命中最後且最重要的兩次談判,即《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負責任說,換別人談,怕會賣的更多。

而比起北洋時代曹汝霖陸徵祥等人,慣於在談判桌上慢條斯理磨洋工把洋鬼子磨抓狂的神奇功夫,李鴻章的路數,卻顯然是不同的,他信奉的一個神功,就是乾坤大挪移,談判桌上鬥得你死我活,也比不上談判桌下的小動作。利用列強的矛盾拉一批打一批,最大程度的借力打力,儘可能化解自己的壓力。談伊犁的時候,拉來英國壓俄國,硬逼著俄國把北疆還過來,談馬關的時候,拉來三大帝國主義列強壓日本,總算保住了大清的祖宗聖地遼東。就衝這倆次逼著強敵把吞到嘴裡的肉生生吐出來的成果,李鴻章夠拼了。

但這次他要拼個最大的,要在八國之間縱橫拉拽,開啟局面。恐怕就要把老祖宗傳下來的連橫合縱之術,發揮到最大功力。對於風燭殘年的老李來說,這真是悲壯一戰。

李鴻章先去了香港,這種事情必須要和英國人商量一下嘛,也算是打個招呼。隨後在香港乘船去了上海。在上海,李鴻章不走了。向慈禧表示,人老多病,我得在上海休息一下。其實,李鴻章哪裡有什麼病,人是老了但健康的很,只是此時的他看不清北京城的時局,看不清自己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設想,如果李鴻章當時立即北上,那麼北京城還會淪陷嗎?或許不會吧,因為他李大人的面子,英國人,俄國人甚至包括日本人,還是給點的。但歷史不容假設,李鴻章沒來,北京城也淪陷了。那麼,李鴻章究竟顧慮的是什麼呢?端郡王和義和團,有他們在,李鴻章就不敢邁開步子。

北京城淪陷前(7月17日),光緒皇帝還給美國總統寫了封信,請求美國總統麥金萊調停一下,別打進北京來。然而這只是病急亂投醫,麥金萊表示會積極斡旋,但有心無力。(根據唐德剛先生的分析,此信件為李鴻章等東南大臣偽造,光緒並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去請求美國總統)相比於光緒,慈禧倒是明白,求人不如求自己。求和還需要李鴻章。在八國聯軍進攻通州時,慈禧任命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其目的就是讓李鴻章北上。但李鴻章依舊一動不動。也是慈禧太天真了,八國聯軍已經打到了通州,北京近在咫尺,李鴻章即便是來了又能怎麼樣呢?。前方就是北京城,那裡面有無盡的寶藏。在寶藏面前,李大人的薄面也算了吧。搶一番再說吧。

8月14日,北京城淪陷,慈禧老佛爺帶著光緒帝逃亡西安。8月24日,慈禧密電李鴻章表示授予李鴻章便宜行事的權利,隨後,加封奕劻為議和全權大臣。31日,封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為議和大臣。並表彰了他們在庚子國難時期的東南互保的行為,為其加官進爵。自此,漢黨終於翻身了。這些年來被端郡王的滿黨打壓的實在夠嗆,現在終於站起來了!但是,此時還不是漢黨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必須先完成慈禧交給他們的任務,先要確保慈禧平安的迴歸北京城,老佛爺還在外面飢一頓飽一頓呢!

李鴻章的縱橫捭闔

李鴻章還在上海沒有北上,但是已經開始試探列強的態度。當然還是從俄國人和英國人開始。但是,英國人和俄國人有利益衝突,德國人壓根不想議和。各國也有各國的打算,怎麼才能夠和這些國家都議和呢?李鴻章有自己的考慮。李鴻章和俄國人走得最近,所以李鴻章要議和,俄國人自然表示權利支援。可這份友情換來的支援卻有著更大的陰謀。

俄國人希望得到東北地區,但這就是後話了。俄國人和英國人有過節,俄國人支援,英國人便跳出來反對。但是,張之洞,劉坤一和英國人走得近,東南互保就是他們與英國人謀劃的。所以,在他們的安撫下,英國人也同意議和。德國人卻對議和一點興趣都沒有,瓦德西元帥和德皇威廉二世是鐵了心的要把中國變成殖民地,他們就不信東亞病夫還能有能力抵抗?所以他們建議,只要李鴻章到北京來,咱們就把他變成俘虜。這一說,俄國人就不幹了!那是我們俄國人的朋友,你想幹嘛?德國忌憚俄國遠東的實力,所以只能暫時屈服,李鴻章先來北京吧。

李鴻章開始為戰犯名單犯愁了。端王集團和義和團自不必說,他們肯定是戰犯。可慈禧老太后呢?德國人明確提出,要把高層的罪魁禍首找出來並把他的財產沒收。這就是衝著慈禧來的,德國人有自己的打算。

一來呢,能夠提出懲辦慈禧這樣的苛刻條件來將戰爭進行到底。李鴻章向慈禧表示俄國人可能不會放過她,老太后嚇壞了。隨即表示,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她和她的權利。李鴻章也為著這個目標努力著。

替罪羊的悲哀

9月7日,慈禧正式頒佈繳費的旨意。表示戰爭因義和團而起,所以命令各地嚴查義和團,務必斬草除根。一些已經不再是拳民的農民又被挖了出來,尤其是進京地區。這些可憐的農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卻被清朝無情的賣掉了。

行文至此,筆者又不禁要以史論史了。當年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留言於李自成不可有傷於城內百姓。筆者無心比較慈禧與崇禎的功過,只是有些事情足矣讓人大跌眼鏡。正如唐德剛先生在其《晚清七十年》中所言:遭殃的是四億五千萬人民,而身為禍首的葉赫那拉老太婆卻因禍得福——江山無恙,歸政免談。

說起江山無恙,這的確是有的。在之後簽訂的《辛丑條約》竟沒割出半畝土地,不知道這是大幸還是大不幸。下次聊聊,《辛丑條約》簽訂的那些事兒,又是一番爾虞我詐。都說弱國無外交,可悲的不是國弱,而是既無外交,卻還要靠著外交苟延殘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9dv71v.html